石 春,程正邦,陈昌文,郝晓辉
(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近年来,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较快,抽蓄电站利用高水头发电,水道系统设计中必然有斜井工程。斜井开挖一般采用先导井后扩挖方式,导井断面较小,多采用爬罐或反井钻等机械开挖,除不良地质段外,导井对支护要求不高。斜井扩挖断面较大,一般采用钻爆法施工,开挖后井壁采用锚喷支护技术进行岩面封闭,不良地质段还需增加钢筋网片与锚杆联合受力,确保支护的整体性,防止水汽侵蚀围岩、受爆破扰动后岩壁松动石块掉落,伤及井下作业人员或施工设备。锚喷作业成为斜井扩挖施工中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工序,必须紧跟掌子面。然而工程现场情况复杂,由于供风站距离喷射机较远、预混料集料拌和投料流程、常规喷射机性能等原因,在长距离斜井施工中,按照传统喷射混凝土施工经验,喷射机的最远喷射距离难以超过180m,难以继续适应长斜井支护施工。因此,对喷射混凝土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研究适用于长距离斜井施工的喷射混凝土技术,用以满足安全管控、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
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共设计有4条斜井,分为上斜井和下斜井。上斜井单长419.06m,开挖断面为φ7.0m,下斜井单长466.35m,开挖断面为φ6.0m,倾角均为55°。斜井采用锚喷支护,喷射C20混凝土厚度10cm,设计喷射混凝土工程量3115.3m3。由于斜井开挖按照四级风险管理,一次支护必须紧跟掌子面。锚喷混凝土采用PZ-5型喷射机,投放于上井口,人工上料,通过软式锚喷管和喷头在井下施喷。
喷射混凝土是锚喷支护的一道工序。是将水泥和集料按照一定比例拌合后,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用喷射机将预拌混凝土以喷射方法覆盖到需要支护的岩面上,凝结硬化后形成较密实的混凝土结构,与岩体粘结,封闭裸露围岩,与锚杆或网片共同受力,达到支护目的。
喷射混凝土系统由喷射机、空气压缩机、搅拌机、上料机具、供水设施等组成:喷射机选型为PZ-5型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该设备主要是用于干式(潮式)喷射混凝土;空气压缩机选用洞内集中供风站成套设备及管线;搅拌机为J-120型混凝土拌合站设备;上料机具为人工用铁锹两人连续供料;供水设备为洞内高位水箱及相连管路。
2.2.1 供风系统改造优化
斜井开挖及支护施工采用集中供风站和相配套管路供风,空压机站配套3台阿特拉斯45/0.8型空压机,供风管采用焊接钢管,法兰连接,主管直径200mm,支管直径150~100mm,随隧洞开挖进程,一直接引到斜井上井口。斜井和其他洞室开挖支护同步,按照总风量计算,空压机站供风可满足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但斜井距离供风站较远,供风管路较长,在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时,明显感到风压不足。经研究,先排除本段供风管线接头法兰和闸阀的漏风点,在上井口后方耳洞内加装一个储气罐,容量2.0m3,调整安全阀控制出风压力,这样相当于将供风站前移到上井口附近直接供风,风压风量上均满足喷射机设备需要。
2.2.2 集料拌和系统改造优化
斜井喷射C20强度混凝土。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P.O42.5普硅水泥,进场水泥应有合格证和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骨料:细骨料采用场内甲供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使用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5%~7%;粗骨料采用甲供豆石,粒径5~15mm;外加剂:采用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速凝剂,并有合格证和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得大于10min;拌和水为围岩裂隙渗水,经收集于高位水箱储藏备用。
拌和系统一般投料顺序为砂→豆石→水泥,速凝剂在人工上料时添加,水在喷射管喷头处阀门控制添加。当集料运至上井口喷射机料区发现,集料有未拌匀的砂与水泥分离,豆石裹浆不饱满现象。井下喷射混凝土上墙率差,回弹率高[1]。经研究,改变拌和投料顺序,先投入豆石和水泥拌和30s,再投入砂拌和60s,严格控制拌和时间,少拌多送,每次拌料控制在1.5m3以内,利于人工添加速凝剂时控制掺量计量,洞内岩壁渗水温度偏低,在上井口100m段供水管路上加装伴热带,提高喷射混凝土拌合水水温,利于上墙凝结,减少回弹。
2.2.3 喷射机改造优化
混凝土喷射机主体结构由驱动装置、转子总成、气路系统、压紧装置和喷射系统等部分组成[2]。其工作原理是:将拌合好的混凝土集料人工上料,集料经过筛网到达喷射机旋转圆柱状料斗,由拨料器拨动注入转子总成的混料腔,在混料腔内与气路系统的压缩空气混合,呈旋转、浮游状态,在风压作用下进入到输料管路,在喷头处与水混合之后,喷射到井壁受喷面上。随着输送距离不断增长,堵管现象从无到有,频次增加,每次处理堵管需要停机、卸压、开腔、敲管、疏通、恢复等步骤,费时费力。在井口风压满足、拌和集料混合均匀情况下,采取对喷射机影响构件进行改造优化,达到通畅的长距离喷射混凝土[2]。
(1)改造进料滤网孔径(如图1标注1的构件)
为防止大块料进入喷射机料腔,设备在进料口设置一道滤网篦子,孔径30mm,对于长距离送料,超径料容易产生堵管和对输料管的磨损。经研究,采用自制的孔径为15mm滤网篦子取代设备自带滤网,严格控制进入料腔的集料粒径。
(2)改造料腔密度(如图1标注2的构件)
混凝土喷射机内部设置有10个圆柱状料腔,通过改造钢衬板花盘,间隔一个封闭一个,将中部钢衬板的10个下料孔改为5个,以降低下料速度,平衡混凝土供给量,以保持压风动力输送的稳定性,减少集料堵管现象。
(3)改造出料口结构(如图1标注3的构件)
图1 混凝土喷射机改造部位图
混凝土喷射机设计出料口连接管直径40mm,长18cm,随电机驱动花盘转动,压力风直接将集料送入高压供料管,随气流流向喷头,经长距离输送,集料比重较大的石子下沉堆积,水泥提前喷出,易造成间歇堵管。经研究,对出料口进行优化,改造后出料口长度30cm,内径60mm,并在内侧镶嵌螺旋导流叶,提高了混凝土料进入管路的初速度,并且形成螺旋风,随着集料进入连接管,有节奏地将管内气流送入输料管,带有拧劲和钻劲向前增压,打乱了集料分离状态,再次混合,送到喷头处。
2.2.4 输料系统改造优化
斜井掌子面距离上井口越来越远,采用以上方式实施喷射混凝土到井下300m后,已经达到极限,堵管频次再次增多,上墙难度大,回弹率增加。经研究,改造输料系统,将混凝土喷射机下井,坐落于防护大盘上,始终和掌子面保持20~30m距离,井口架设溜放平台和栈桥,集料采用溜灰管下放到防护盘上,人工再次上料,完成300m以下的斜井锚喷支护。
本套锚喷料输送系统,结合后期斜井钢衬回填溜放混凝土拌合物考虑,从上至下分别由栈桥、集料平台、溜管、喷射机工作台、喷射软管等组成。
(1)设置栈桥
在斜井上弯段转向平台与上弯段起点中间设置栈桥通道一条,栈桥面净宽1.2m,采用14#槽钢制作立柱与结构骨架,上部铺设3mm厚花纹板。栈桥上部设置1.0~1.2m高护栏,挡脚板高度0.2m,护栏内侧满挂密目网,底板采用油布满铺,防止杂物漏下栈桥。栈桥为单车单人通行,小车为0.15m3双轮手推车,每次装料不超过上沿口的2/3。严禁途中洒遗。
(2)集料平台
集料平台设在导向轮平台左侧,长宽各2m,中部设置方口圆底锥形料斗一个,上口边长0.6m,底口直径0.2m,锥部高度0.6m。采用加劲角钢固定,上部设置孔径15mm的篦子对锚喷料进行过滤,防止超径骨料落下。集料平台底板采用5cm厚脚手板满铺,下部及四周采用铁皮密封,防止骨料从板缝中漏下。护栏高度1.2m,与栈桥护栏连为整体。
(3)输送溜管
溜管前段为直径200mm的焊接钢管,两端焊接法兰盘,采用螺栓连接,上弯段过后,溜管改为耐磨PE管,直径200mm,专用接头连接。溜管顺爬梯外侧布置,每根溜管与爬梯地锚筋连接不少于两处,在离底板较高处应单独增设锚筋,保证溜管牢固不下滑,每隔30m设置一节1.0m短管,便于拆卸检查。整个溜管系统采用两根直径12mm细钢丝绳和锁扣串联,防止单节溜管断开造成高处滑落事故。集料在管内靠自重溜放。
(4)喷射机工作台
斜井斜直段加部分弯段单长约420m,井下250~300m后利用扩挖大盘作移动工作台,进行接料和喷锚作业。扩挖大盘限载3t,喷射机自重600kg,操作手4名计0.4t,剩余荷载不得大于2.0t,斜井溜管溜放集料至平台每次控制在0.5m3之内(每方集料约2.2t)。卷扬机下放大盘到施喷面上方,将喷浆软管下放到掌子面,施喷手站在掌子面上进行井壁施喷,每开挖一段,锚喷一次,如此往复循环,直到斜井喷射支护完成。
(5)高压喷射管
高压喷射管为耐磨橡胶软管,与喷射机设备出料口采用卡扣连接,根据需要长度加长管节,从扩挖防护大盘一直延伸到掌子面,前端连接喷头,控制风压和水压,将锚喷料瞬间预混并喷射在井壁受喷面上。
(1)混凝土喷射施工准备工作做好后,严格掌握规定的速凝剂掺量,并添加均匀。喷射时,喷射手应严格控制水灰比,使喷层表面平整光滑,无干斑和滑移流淌现象。
(2)喷射混凝土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约5cm;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行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面:喷射作业紧跟开挖工作面,混凝土终凝至下循环放炮时间不应少于3h。
(3)喷射作业应严格执行喷射机的操作规程:应连续向喷射机供料;保持喷射机工作风压稳定;完成或因故中断喷射作业时,应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
(4)调节好风压和水压:风压与喷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过大的风压会造成喷射速度太高而加大回弹量,损失水泥,风压过小会使喷射力减弱,则混凝土密实性差。因此,根据喷射情况应适当调整风压。
(5)掌握好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和角度;喷嘴至岩面的距离为0.8~1.2m,过小或过大都会增加回弹量;喷嘴与受喷面垂直,并稍微偏向喷射的部位(倾斜角不大于10°),则回弹量最小、喷射效果和质量最佳。对于岩面凹陷处应先喷和多喷,而凸出处应后喷和少喷,喷射时喷射枪头移动可以采用螺旋形移动前进,也可以采用“S”形往返移动前进。
通过对斜井锚喷工序中供风系统、集料拌和系统、混凝土喷射机及斜井输料系统的改造和优化,不再有堵管现象发生,回弹落地料明显减少。对混凝土喷射系统的系列改造优化,首度在1#下斜井试验成功,相继应用于后续的三条长斜井中,完成了引水系统总长1771m的斜井锚喷支护,保证了井下作业安全,与开挖工序形成有序的节律。
改良型锚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了敦化电站单长466m长斜井远距离喷射混凝土的目标,保证了斜井施工中开挖和支护两个主要工序的连续性,有效解决了长距离斜井喷射混凝土施工时运输路线单一、经常疏通堵管、喷射混凝土工序滞后等难题。在确保喷射混凝土支护质量的同时,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保障了施工安全,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节约了施工成本,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