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别山红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2021-09-24 05:13:08赵启明
祖国 2021年15期
关键词:大别山革命红色

文/赵启明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大别山革命老区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融合体,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这种红色文化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依然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多元化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挖掘大别山革命老区孕育的红色文化,并积极应用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去,这必将增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诠释了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崇高理想、爱国爱党情怀、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诉求,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斗争史、创业史、奋进史,凝聚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意志。在物质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精神文化资源日渐溃乏的今天,这是民族情感的归向点、民族精神的相思地,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这些红色文化,为培育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动和鲜活的教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提炼其精神特质,增强其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生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涵义

大别山地区是一块被鲜血染红的革命圣地,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五师的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主阵地。大别山地区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这里组建了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四支红军主力,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的1 位元帅、2任国家主席和300多个开国将军。大别山人民28年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书写了壮丽的篇章,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别山红色文化。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过程中,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率领无数仁人志士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地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文化。它融合中国传统儒、释、道等主流文化、区域内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宗族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是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特色文化。这种文化在我国后来的建设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形态

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分为物质红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两种形态。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是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承载体,是我们要珍视的实体存在;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核,是我们要传承的内容实质。二者共同构成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有机整体。

大别山地区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遗址,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纪念场所,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等。名人故居,如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等。革命文献、宣传画、宣传口号、革命者遗物等,如《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照片《三个女战士》、宣传画《活捉岳维峻》、《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图》、“列宁号”飞机、还有各级苏维埃印章、钱币等等。这些革命遗址遗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大别山地区艰苦卓绝、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画卷,让我们的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受到震撼,灵魂得以洗礼。

大别山地区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精神,是指在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环境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大别山地区领导苏区军民培育的丰富革命精神。主要有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等所体现的敢为人先、誓师起义的革命精神;红军主力撤离大别山地区后,留下的少部分红军和游击队被国民党正规军残酷“清剿”时所体现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建立了敌后根据地,以李先念为师长的新四军第五师带领山区人民对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所体现的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人民全力支持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所体现的反对暴统、热爱民主的精神等。红色歌谣,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大别山地区产生了大量的红色革命歌谣,如:《八月桂花遍地开》《黄麻起义歌》等。这些歌谣反映了大别山广大红军战士英勇卓绝的斗争气概,展现了伟大革命时期的时代风貌。还有以大别山革命斗争为题材的红色故事、影视,如《“列宁号”上天记》《三打桐岭镇》《风雪大别山》等。这些红色文学用文字记述着大别山区的光辉历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天然契合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大别山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天然的契合点。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大别山红色文化追求的国家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追求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到十八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每一代中国人追求的一直都是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五四”运动前夕,大别山地区仍然处于典型的封建社会形态,封建豪绅的盘剥、西方列强的掠夺使大别山地区百姓常常处于民不聊生的境地,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是他们最根本的需要。大别山区有许多为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先辈,吴焕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925 年秋,吴焕先从麻城蚕业学校毕业回乡,他将一张马克思画像贴在供奉祖宗的中堂上,父亲对他训斥说:“这是供奉祖宗的地方,你怎么能贴上一个大胡子老头?”他看着父亲耐心地解释说:“这个人是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敬奉他,就能敬奉出一个新的社会。”后来吴焕先就是凭借对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不懈追求,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直至牺牲。王郊亭,清水寨暴动的领导人,中共光麻中心县委书记,当他还在粹新小学高级班读书时就做了一首新诗《茅草屋》:“茅草屋,新建筑,门对青山田野绿。开我南面窗,深林走野鹿。开我北面窗,黄鹂鸣翠竹。开我西面窗,牧童牛背歌新曲。室无污泥几无尘,空气新鲜阳光足。但愿官绅兵匪不扰民,使我早起耕作夜安歇。君不见街头巷角多穷民,无家可归哀哀哭。那得国泰年丰政清明,安居乐业民多福。”诗中表达了对官绅扰民的愤怒控诉,也表达了对中国未来的美好希望。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大别山红色文化追求的社会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追求的社会层面的目标,也是全中国人民一直梦想的最佳生存状态。在土地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多次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权力归农会,革命斗争开展得轰轰烈烈。正如《黄麻起义歌》的歌词写道:中华民国十六年,黄麻就把革命办,推翻旧社会,建立新政权,攻县城杀贪官,一致要共产。又如《工农暴动歌》的歌词:暴动暴动!工农打先锋,拿起刀和枪一同去进攻!暴动暴动!天下归工农,再不当牛马,要做主人翁!这些革命民歌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恶劣环境,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派的残酷暴行,深切表达了广大劳苦大众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前景目标。在那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里,它像时代的号角,召唤着人们打破封建主义的枷锁,向着旧世界宣战,为争取自由解放而奋斗。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别山红色文化追求的个人目标。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追求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大别山28 年的烽火岁月,13 万英烈为国捐躯,其中人口不足10 万小城新县,就有5.5万人为国捐躯。这些数字的背后闪耀的是大别山人民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光芒。高敬亭,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在岳西九河谈判签字后的当天,赶回鹞落坪,看望与红二十八军生死与共的鹞落坪人民。在他离开时,给便衣队长徐海珊留下一封信:“我来鹞落坪看望乡亲,这里人民为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望你带全体便衣队员,帮助乡亲们恢复家园。另留下银元300 块,交由聂老分给众人,略表谢意。”在这封信里,高敬亭对鹞落坪人民的感谢和爱护展露无遗,作为当时红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员,他能够与当地百姓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形成了深厚的“鱼水关系”,这是军队对人民的友善表现,也是大别山军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友善”的最好例证。

三、大别山红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大别山革命前辈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并值得我们永远传递下去的一面鲜红的旗帜,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形态,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是教育后代、激励后人、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天然营养剂。因此,弘扬大别山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的有效途径。

(一)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大别山人民始终在为争取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斗争,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长眠于此,多位共和国将帅在此征战,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是他们对革命、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习近平同志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对大家说,“有一个道理要反复讲,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必须矢志不渝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有很多反映军民协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例证。例如诞生于大别山区的红色歌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唱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价钱要公平”“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大别山区现在还流传着《红薯地里的大洋》的故事,说的是红七军进入柴山堡后实行公买公卖,借东西归还,损坏西赔偿,派饭一桌给一个银洋,借被一床给三个铜板。吃了群众的菜,把钱留在菜地里,吃了农民的红薯,把钱埋在红薯秧下。这些都淋满尽致的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军民努力建立军民友好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当今社会,人的价值理念日趋多元化,不同群体的行为选择方式不再像以前一样单一化、固定化、模式化,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越来越呈现出不确定的趋势。尤其是近年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相恃和道德滑坡与错位状况日趋严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文化姗姗来迟,而针对这一问题却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遍布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闪现着大别山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道德光辉,蕴含着促进文化和谐的积极因子。我们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借助大别山红色文化中饱含和谐因子,调合各种不同社团党派、民族阶层和上下各界的利益冲突,促进方方面面关系趋于缓和,集中发挥各级建设者的力量来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培育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地位日益显现,而敌对势力对我们的“西化”“分化”却日益加剧,他们用赤裸裸的“文化战争”侵蚀我们的思想,蚕食我们的意志,扭曲我们的价值取向,妄图在中国上演“颜色革命”,颠覆社会主义政权。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我们注入民族血液,凝聚人心,增强动力。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仅需要深刻的理论阐述,更需要生动事迹和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大别山这块热土孕育了生动感人的革命事迹,塑造了光辉的革命形象,彰显了高尚的革命品格,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天然素材。我们要大力宣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深入开展大别山红色文化“进军营、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六进活动,推动大别山文化真正融入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血脉之中,让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播种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大别山革命红色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清明(2022年5期)2022-09-21 08:37:04
红色是什么
又见大别山
黄河之声(2021年1期)2021-03-29 01:09:34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再见了,大别山
老友(2017年6期)2017-06-22 14:36:35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