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健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增强与航空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航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推动两翼齐飞也已被写入中国“十四五”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然而与运输航空相比,当前中国航空仍面临着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基于此,本文就民航飞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民航;飞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1 民航飞行安全现状
1.1 安全意识不强
(1)底线意识不强。机组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机务人员缺乏底线意识,对安全法律法规重视不够。(2)风险意识淡薄。飞行人员、维修人员、培训人员等缺乏风险意识,未能对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有效识别并评估风险。(3)情景意识欠缺。飞行人员作业过程中需要在复杂地形及环境条件下正确感知并预判外界环境态势的变化及趋势,并及时果断采取措施。
1.2 安全管理体系方面
安全目标是通航企业结合发展趋势、行业需求、自身特点与功能定位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要求权责分明、切实可行、激励导向;组织机构体系要建立适合通航发展的岗位设置合理、人员配备齐全、权责分明、管理高效的组织结构,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培训教育体系是针对通航各级员工开展的安全思想、安全方针政策、专业能力提升、事故经验教训等方面的培训;文件记录体系是针对安全生产建立的文件发布、收集、审核、记录、更新、修订等方面的程序,要便于查阅和溯源。运行模块中,风险管理系统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有效识别通航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源,制订风险评估系统并选择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使通航运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通航安全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分析、存储反馈等过程,为通航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应急管理系统是具备预防性减灾、应急响应、现场恢复、定期检查评估等功能的综合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监督模块中,评估审核系统对通航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辨识安全薄弱环节并采取对策措施;安全检查体系通过开展日常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监察、综合及专项安全检查等手段对通航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监督,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改进模块中,沟通反馈系统通过建立沟通反馈渠道,准确及时地接收并处理反馈信息。持续改进系统是确保通航安全管理不断更新、自我完善的改进机制,包括识别改进区域、确定改进目标、选定改进方法等。
1.3 安全文化方面
通航安全文化对于通航企业安全运营具有整体效力,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是影响航空安全运营的深层原因,具有指导性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等。安全精神文化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拥有正确的安全态度,权衡好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意识到安全是底线,安全才能创造经济效益。安全行为文化为专业人员树立安全行为准则并要求严格落实,使其形成安全思维模式,最终体现为安全行为。安全制度文化通过规范约束生产人员的行为,确保其在安全制度框架下严格规范行事,让抽象的安全文化更加具体形象。安全物质文化主要指通航企业需重视对事故预防的成本投入,包括安全设备购置、安全培训支出、安全绩效奖励等。
1.4 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航空法规、民航局监管、设计制造等。航空法规方面,当前国内航空法体系,通过特别法的方式对通航安全管理体系加以规范,特别法规定之外的航空管理标准,则完全套用运输航空的规定,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
2 民航飞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目前,各一线部门均已设置兼职或全职安全岗位人员,负责安全隐患上报,这样的上报使得安全隐患的描述更加准确,分类更加精准。如下面所显示:
2.1 序号
应按照“年-序号”进行编号,例2021-001。此项用于标记追踪对应安全隐患,且便于生产运行单位归档统计。
2.2 隐患名称
安全隐患描述尽量具体、明确,与后面的类型相一致,填报应至少包括地点+事件,例如油库区标识不符合标准等。
2.3 发现时间
指排查出安全隐患的具体时间。
2.4 来源
指排查出安全隐患的途径,如:系统工作分析、变更风险管理、安全检查、员工报告、事件调查、信息统计分析、安全评估、安全审核、局方监察等。
2.5 类型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2.6 等级
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2.7 主体单位/部门
指报送安全隐患清单的主体单位/部门,包括飞行大队、机务工程部、空管站、机场保障部、公安分局/派出所。
2.8 涉及的业务
指安全隐患所属的业务内容,包括飞行运行、空管保障、适航维修、机场保障、空防管控及其他。
2.9 涉及的流程
指安全隐患所属的工作流程。如适航维修涉及流程可分为厂房设施、工具设备、人员资质及教育培训、适航性资料、质量系统、工程技术系统、生产控制系统、维修单位手册、维修工作准则及其他。
2.10 监管单位
指报送单位所属的监管局。
2.11 原因分析
应尽量深入,不能只是安全隐患的概括描述,并描述关联的风险管理。如机坪行走人员未穿戴反光背心,分析中可关联的风险管理为限制区人员管控制度。
2.12 等效措施
指自发现该安全隐患的时间至整改措施完成时间内的过渡性缓解措施,如:治理措施为购置新设备,购置周期为三个月,那么等效措施就是在这三个月中需要采取的过渡性或替代性措施。
2.13 整改措施、责任人
措施与原因应相呼应,针对原因制定措施;措施应详细、具体、可操作,不能过于空泛、笼统;措施尽量纳入手册或程序,保证措施的持续性;严禁出现以下用词:加强、提高、改进、完善、要求、提升、强化等;每项措施要注明具体的责任人。
2.14 整改时限
指完成治理措施的时间点,如x月x日。此项为整改措施落实的时间点,而不是安全隐患整改完成的时间点。
2.15 治理效果验证标准
具体表述为时间段+标志性事件;标志性事件要求是过程类事件,尽量不用严重后果类事件作为效果验证标准,例如:三个月内,不出现违规倒车事件等;例如整改时限为6月3日,则整改关闭时间点为9月3日。
2.16 措施实施情况追踪
在约定的整改时限到期后,进行措施落实情况验证,并记录完成情况;此处记录的完成情况应与前面措施内容一一对应,不能漏项;注明具体的跟踪验证时间和跟踪人。
2.17 治理效果情况跟踪
在約定的效果评价时限到期后,进行效果评价,并记录评价情况。此处记录的效果情况应与前面效果验证标准相对应,并注明具体的效果验证时间和验证人。措施跟踪人和效果验证人原则上不应为同一人。
2.18 整改进展
注明安全隐患治理所处的阶段,在未达到治理效果前,实施阶段均为“正在整改”,在治理效果达到效果验证标准后,实施阶段为“关闭”。
2.19 备注
针对安全隐患,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3 结论
综上所述,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航空运营环节涉及法律法规、市场政策、管理制度、民航局、通航企业、组织结构、人为因素等多方协同,确保飞行安全,为通航安全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长春,谢荣超.基于ISM的民航飞行事故分析[J].价值工程,2019(10):302-304.
[2]刘军凯.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飞机复飞事故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172-177+182.
[3]薛宇敬阳,傅贵.航空飞行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作用路径的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