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现象

2021-09-23 13:29龙纯
今传媒 2021年9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舆论

龙纯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大众言论向社交平台倾斜,基于社交媒体的网络舆论反转现象频发,这不仅造成了媒体公信力的降低,也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网络舆论的发展及其反转都有可能演化为现实的群体性行为,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本文将从宏观的角度,综合性地探讨网络舆论反转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如何有效地减少网络舆论的反转现象,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 舆论;舆论反转;网络媒体;大众心理;舆论环境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8122(2021)09-0039-04

一、引 言

(一)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是指公众在作为公共领域的互联网領域中的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主观反映,是网民意见、态度及其情绪在网络上的集中体现  [1] 。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网络舆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与传统舆论一样,网络舆论的产生同样需要一个焦点,它往往是带有矛盾色彩的社会事件。同时,公民新闻的出现为社会事件的大范围曝光和快速传播提供了可能性,网络舆论是关于某一事件在网络上形成的公众意见,推动其产生的重要因素是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网民被允许通过社交媒体账号针对某一事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除了具有传统舆论的特点外,网络舆论还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冲突性、难控性的个性  [2] 。 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产生的平台较为特殊,高度开放性导致传统媒体所具有的 “ 把关人 ” 制度被削弱,匿名性的特征则加大了舆论的管理和引导难度。

(二)网络舆论反转

舆论反转对网络环境乃至现实社会造成的影响是多维度的。首先是对媒体公信力的负面影响。不同于传统媒体对新闻报道准确性的追求, “ 上网 ” 后的媒体更加青睐于新闻事件的时效性,这也是导致媒体屡次出现报道口径、报道倾向前后不一的主要原因。舆论反转现象的多次出现使网民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导致在热点事件首次曝光时,网民不再去探究事情的真相,而是早早等待着事件的反转。

其次,舆论反转还会引发线上乃至线下的一系列过激行为,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线上主要表现为网络谩骂、网络暴力、人肉搜素等威胁事件当事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线下则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非常态群体性活动,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双黄连事件,由于部分媒体在未经专业证实的情况下发布了双黄连对新冠病毒具有抑制性作用的报道,导致各地药店诊所双黄连一夜间销售一空,但在第二天专家发声辟谣,称双黄连无法预防新冠病毒,由此引发舆论反转。此次事件是对医药用品市场秩序的破坏,导致了需要的人买不上,不需要的人卖不掉的尴尬局面。

最后,在一些与法律相关的社会事件上,舆论反转的过程还会对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干扰。

二、网络舆论反转的成因

(一)媒体成因

1 . 新媒体时代 “ 把关人 ” 的缺失

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话语权被不断分散,尤其是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迅速发展,

公民新闻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 人人都是报道者 ” 的现象促使热点事件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但同时,传统媒体所强调的媒体把关作用在网络化时代被逐渐淡化。在短视频蓬勃发展的时期,一段十几秒的视频配上一段简短的文字即可迅速制造出一个社会热点,投放进流量市场,传统的把关流程在快节奏的新媒体生产线上就显得 “ 缺乏效率 ” 。许多网络新闻发布者都是未经过专业新闻训练的 “ 民间记者 ” ,其对新闻发布角色的责任认知极为缺乏,大多是以获取点赞、粉丝数、社会认同为单一目的的,也正是由于 “ 把关人 ” 过程的缺失使得网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得不到有效核实,而互联网传播的飞速性大大提升了舆论产生和扩散的速度,同时也加大了舆论的不可控性,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使得舆论反转现象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  [3] 。

2 . 网络新闻时效性追求过大,媒体营造 “ 刻板印象 ”

由于新闻话语权的分散和新媒体时代对流量的追逐,导致主流媒体的竞争对手不仅是自媒体,同时还有数以万计的网民,主流媒体也不得不被裹挟着参与到这种快餐式的新闻生产当中,它的实质是对新闻时效性的过分放大,而弱化了对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的要求。

碎片化的报道方式,导致事件在还未暴露全貌的情况下就被草率地呈现在大众的眼前,随着对事件其它部分的补充,新闻的走向可能会变得截然不同,舆论的发展也会随之而改变。如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媒体仅凭现场目击者的一张照片就把新闻重点放在了与坠江公交车相向而行的小汽车上,后续又发文刻意强调了小汽车女司机驾驶时穿着高跟鞋,引发网民对小汽车女驾驶员的无端猜疑和网络暴力,甚至上升到了对女司机的性别歧视。随着相关行车记录的曝光和多位现场目击者的重述,最终才证实女司机驾驶的汽车未出现违规操作,这也使舆论的矛头从女司机转向了有意制造话题的媒体。

正是为了抢得重大社会事件的第一个发声筒,部分网络新闻媒体容易在未经考证的情况下就对事件的细节进行报道,虽在舆论反转后对此做出了道歉声明,但对于当事人受到的心理伤害而言却是杯水车薪。同时,个别媒体在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中存在 “ 标签化 ” 现象,以揭露社会痛点来制造社会矛盾,使特例常态化,模糊事件本身的复杂性  [4] ,以此来迎合大众心中的刻板印象,通过 “ 标题党 ” 把矛盾突出,给大众预设道德框架,这也是反转新闻和舆论反转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受众成因

1 .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前,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的处理都会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并大多会以完整的形式呈现,如报纸、电视的消息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等,人们要想了解全部的事件通常需要阅读完完整的新闻。

在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以爆炸式的速度更迭,为适应新的媒体环境,网络媒体对于信息的呈现更多的是以碎片化、拼接式的方式进行报道,大众因此形成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碎片化的阅读虽让大众在同等时间内接收了更多不同类型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大都是表层信息,更重要的是,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导致其解析新闻事件与报道结构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5] 。同时由于缺乏完整可靠的信息源,事件的真伪往往难以判断,在错误信息的扰乱下,舆论反转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了。

2 . 匿名性、选择性信息接触机制

在舆论反转过程中,网民中会显示出一种 “ 反沉默的螺旋 ” 現象,表现为舆论反转过程中明显的从众心理,在舆论未发生反转时明显地倾向于多人看好的一方,舆论发生反转后便迅速地改变观点,随大流支持事件反方  [1] 。这是因为,不同于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言论的繁琐流程和实名追责制度,网络社交媒体使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都大大提升,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将网民的言论自由最大化,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网络言论追责机制,导致网民理性思维下降,大量偏激言论涌现,网络热点事件往往成为网民现实情绪的发泄场所。在带有倾向性的新闻报道引导下,部分网民容易对事件当事人发动语言攻击,甚至诱发网络暴力。同时,选择性接触则使得网民更加偏信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信息,对于与自己原有观点相悖的信息则选择回避。由此引发的是原有观点的不断强化,对于社会事件的理解也会愈发偏激与极端  [6] 。

综上所述,当新闻事件发生反转时,网民的言论方向会随之而变,在虚拟账户的保护下,迅速改变阵营,把矛头指向事件的另一方,以及制造反转新闻的媒体。例如,2018年某地女医生在游泳池中与男孩发生冲突的事件中,一些网民在接受了媒体和网络大V片面的报道后,对事件中的女医生及其丈夫和其他亲属进行了人肉搜索,并向其工作的医院恶意投递投诉信息。尽管事件在后续报道中得到了反转,人们开始把矛头由医生转向了隐瞒事实的男孩家长和最先传播不实信息的媒体大V,但对事件当事人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

正是在这种匿名的表达机制下,网民更容易把网络事件当作现实情绪的宣泄场所,选择盲从,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言,在集体中,个人的才智和个性被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据了上风,人们自觉的个性就消失了  [7] 。在这种群体极化行为的狂欢中,舆论的反转现象更易发生,且影响巨大。

三、舆论反转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立舆论澄清机制

网络舆论反转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参杂着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违法行为,对事件当事人及其家人、朋友、工作单位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可能会直接导致当事人失业、失学,甚至死亡,因此完善并施行相关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完善网络媒体责任制度,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应该为自己所传播的新闻内容负责,对于有意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和引导错误舆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媒体人员进行问责,从根本上降低舆论反转事件的发生机率;其次,是网民实名制度,打破匿名性的保护壳,让网络发言在阳光下进行;最后,相关部门应重视网络舆论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时针对事件进行查明,并把处理结果和事件还原并向大众公开,防止舆论进一步恶化,当发现虚假、错误信息时,应协助主流媒体进行及时地报道澄清。

(二)提高大众理性思维,增强媒介素养

面对当前海量的网络信息,大多数网民容易在特定社会情景条件下,受到从众心理的支配,在互联网上表达和传播非理性意见、态度和情绪,因此增强网民的媒介素养,培养理性思维迫在眉睫。

首先,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网民应学会选择性阅读,主动筛出一些显而易见的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接受对自己生活、工作、学习有益的信息;其次,应提高辨别能力,敢于提出质疑和批评,谨防陷入媒体打造的 “ 刻板印象 ” 之中。由于大部分网民习惯于将传统媒体的特性移植到网络媒体上,默认网络媒体具有与传统媒体同等的权威性,对于鱼龙混杂的网络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都深信不疑,很容易被带有倾向性或错误性的话语所误导,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之中,从而助推错误舆论的形成与发展;最后,大众应学会利用网络环境的多元信息渠道,在事件未展现全貌时不做偏激评价,善于从多个侧面全方位地了解事件,保持中立态度,听取事件双方观点,有利于对事件保持理性客观的看法,避免被错误舆论牵着鼻子走。例如, “ 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 ” 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网民在听取来自事件女司机单方面采访和行车记录仪截取的音视频片段便对男司机进行网络暴力,随着事件被从多个侧面还原后,证实是女司机胡乱变线险些酿成交通事故所致,网民又纷纷把矛头转向了女司机。

(三)提高媒体责任意识,回归新闻专业主义

首先,不论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都是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其应该明确自身定位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把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放在首要位置。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同行业的竞争和公民新闻的崛起,不少新闻媒体,其中包括一些主流媒体都开始出现标题党、片面化、倾向性报道等状况,以此来博人眼球,吸引流量,但同时也增加了错误舆论出现的可能性。

就主流媒体而言,应坚守其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向受众提供准确的新闻报道为目标,因为在社会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发言往往是决定舆论方向的关键,如果主流媒体的首发信息失真,就很有可能产生后续的舆论反转现象  [5] 。因此,主流媒体追求的不应只是新闻的时效性,而更应该注重准确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同时,主流媒体应主动与自媒体形成联动,在自媒体提供事件基本信息后,主流媒体应及时跟进,利用采访权对涉事双方、利益单位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核实调查,对于首发新闻缺失部分及时补充,对于错误信息及时澄清,形成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上的自媒体的新闻专业认知相对较弱,其新闻的主要来源为网友私信投稿,投稿要求相对宽松,并且不具备财力、人力对新闻事实进行核查,因此被认为是舆论反转最主要的导火索。对此,第一,自媒体应增强新闻报道技能、加强新闻专业素养,在新闻事件未知全貌时,不对事件发表定性言论;第二,自媒体还应及时向主流媒体提供新闻调查所需信息,协助主流媒体对新闻消息进行核实与跟进。除此之外,为自媒体提供平台的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同样应采取措施,一方面,对于引导了错误舆论的新闻报道,社交平台应向网民做出提示,防止舆论的继续恶化;另一方面,社交平台应完善后台举报程序,对于多次故意发布不实、诱导性报道的自媒体,社交平台可视情况做出屏蔽其发出信息,账号限流,以及封号的处理,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条件。

四、结 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反转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是媒体的责任,而是媒体、网民等多方面因素 “ 合力 ” 下形成的,主流媒体 “ 上网 ” 后被迫卷入网络媒体的流量竞争,更加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而忽视了报道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报道走向改变的可能性;大众在互联网时代所养成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则导致其对新闻报道结构及现实背景的分析解构能力下降,更加容易产生误读、误判的状况,与此同时,网络的匿名性易使网民产生从众心理,陷入群体极化行为之中,从而丧失理性判断。

而要减少网络舆论反转现象同样需要多维度的措施,首先,是舆论反转的源头——媒体。媒体需要认识到行业所肩负的责任是不应该随着媒体集体的 “ 上网 ” 而被消解的,反而应该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中加强,无论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应该回归新闻专业主义,以追求事件的真实性为首要目标;其次,具有权威性的主流媒体还应承担起网络舆论热点事件核实工作,以及舆论反转后的澄清发布,给予受众正确认知和判断事件的途经;再次,就广大网民而言,首要任务就是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保持理性思维,在舆论热点事件中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判断,不盲从大流;最后,随着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网络社交平台的优化发展,良好的互联网媒介生态将得以建立。

参考文献:

[1]  周丽娟,张烨,胡雯雯.网络舆论反转的心理效应及调控策略[J].青年记者,2017(20):11-12.

[2]  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5):188-190.

[3]  田卉,柯惠新.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1):40-45.

[4]  郭小安.透视热点事件中的“标签化”現象[J].人民论坛,2020(16):112-114.

[5]  韩旭.探析网络“舆论反转”现象出现的成因及对策——以“狗嘴下救女童系谎言”事件为例[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4):24-28.

[6]  汪明艳,余丽彬,朱译冰.舆论反转中群体极化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8,37(9):106-112+119.

[7]  (法)古斯塔夫·勒庞著.戴光年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材料作文“舆论”导写
材料作文“舆论”导写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网络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探究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