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福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当肩负起教育的责任,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完善自身人格及价值观。
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隔代教育的情况就越普遍。隔代教育可以为父母解决后顾之忧,但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多不利的影响。爷爷奶奶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往往思想比较守旧,过于溺爱孩子,也不能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过分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养成。在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下,一方面是家长不惜花费重金买学区房、报各种培训班;另一方面是孩子背负过重的学习压力,又缺乏生活上的锻炼,家长和孩子都疲惫不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除了让孩子学习好,更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引导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独立自主,这种独立不光是能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还包括精神上的成长,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些家长抱怨,教育孩子,孩子不听。这种情况,家长自己也要反思,你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做到了吗?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父母不以身作则,孩子就很难信服父母的教育。
孩子精力旺盛,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举止。现在智能产品普及,很多家长成了“低头族”,空闲时间基本在刷手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家长要求孩子专心学习,不玩手机,这样的要求能有说服力吗?答案显而易见。要求孩子不玩手机、不看电视,家长不妨尝试自己先放下手机,拿起书本阅读,这样在教育孩子时才有说服力。
家长还要重视道德方面的影响,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带着孩子坐公交车的时候,家长是否会给老人或孕妇让座,在路上吃了瓜果或其他东西,产生的垃圾是否会扔到垃圾桶,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看似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必将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瓜皮果屑要扔到垃圾桶,但自己手上有垃圾时,因为觉得垃圾桶太远,就随手扔到路上。这种嘴上一套,实际做法又另一套的教育方式,不仅容易让孩子养成坏习惯,还会让孩子觉得成人很虚伪。还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乱扔垃圾,嘴上说孩子做得不对,行为上却又放纵不管,等于强化孩子的行为。最好的做法是父母不仅教育孩子,还要请孩子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如果孩子一时不听,父母可以自己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为孩子做表率。做父母的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才能真正影响孩子。
(二)避免发生专权行为,注意及时沟通
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陈旧,认为孩子年龄小,缺乏判断能力,所以对孩子的选择横加干预,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甚至产生自闭抑郁的情况。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要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对话,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遇到烦恼时及时向家长倾诉。孩子的很多事都需要父母参与,有些家长习惯于什么都自己做决定,孩子想要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孩子想要学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想要吃的东西,通通都不可以。父母也许审美更好,更了解健康知识,但是,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选择自由,在适当的范围内允许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主,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很多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学习,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而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很多孩子因为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压力,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学习是孩子成长路上重要的任务之一,但不应该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家长在学习上施加过大的压力,不仅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能扼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足够自由放松的时间,适量、适度地安排学习任务。
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意见,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才会愿意向家长求助。家长及时给予孩子合理的建议,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三)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性格
作为一名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孩子,欣赏孩子的优点。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尽可能运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些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多一点运动的机会,让孩子充分释放自己的精力,在游戏之余,再来安排適当的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一味要求好动的孩子安安静静地坐着学习,很难起到好的作用,孩子也会觉得很难受。有些孩子天性内敛安静,喜欢读书,家长只要让其进行适量的锻炼即可,给孩子多一点空间读书、玩玩具,能够让孩子更平静、更快乐。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采取适合孩子的教育手段,能够让孩子更加积极乐观,也会让孩子更加自信阳光。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还要重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家长可以适当地请一些年纪相仿的小朋友到家里做客,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也可以参考孩子的喜好为他们选择兴趣班,让孩子能够和兴趣相投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好胜心普遍比较强,孩子与同伴交往时可能经常会发生轻微的争执,遇到这类问题,家长一定不要上纲上线,要保持平常心,尽可能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更好地完善他们的人格。
(四)提升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提升教育意识,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人的心理发展会受到家庭氛围的极大影响,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及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家庭氛围轻松、自由、民主,可以让孩子在家庭中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家庭氛围紧张,很容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自卑消极,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明确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有些家长会在孩子面前频繁吵架,或是向孩子抱怨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会汲取到大量的负能量,很难体会到积极的情绪,甚至会产生自卑、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心理,对未来进入社会产生抵触心理。
儿童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会宁县郭城驿镇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