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己派
北京家长俞明万万没想到,段子成真了。
8月初,他接到通知,孩子的外教口语辅导班负责人被裁,剩下的近1万元预付款不能退,只能转为“成人培训”,由中教给家长上课,美其名曰,“家庭才是孩子英语学习的主战场”。
这家名叫ABC360的机构,2011年成立,曾获得阿里系、腾讯系投资。
俞明告诉《21CBR》记者:“按公司创始人的说法,他们跟当地教委沟通过,外教培训不能继续开展。”
孩子正处在小升初关键期,上个月,他还在另一家教培机构刷了6万元,现在“有种钱要打水漂的感觉”。
在豌豆思维待了两年的张蕊也没想到,闪电裁员,会落到自己头上。
7月30日,她被HR叫进办公室,对方单刀直入:因国家政策限制,公司必须调整架构,实行大面积裁员。HR拿出辞退合同,通知当天就是工作最后一日,赔偿金没有“N+1”。
张蕊拒绝在辞退合同上签字,8月2日照常打卡上班,发现办公室空了一大片,休假返工的同事陆续被约谈,一样的谈话内容和赔偿方案。一周内,1000多个名字从公司通讯录上消失了。
“双减”监管下,家长、机构、老师、员工,所有人都在寻找上岸的机会。
多家教育公司的大面积裁员,来得毫无预兆,不少被裁员工前一天还在正常工作,第二天就被通知走人。时间节点上,不约而同,都是“双减”文件出台几天后。
苏冉冉在掌门教育上海总部,做运营增长方向的工作,红头文件在网络流传的那天,公司就开了紧急会议,7月28日,她所在的小组整组被裁。
说散就散,苏冉冉感觉有点蒙。尽管同事们私下聊过政策的影响,但公司业务并未叫停,自己的日常工作在催促中进行,公司对外招聘也没断过。她本侥幸以为,坏事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位于上海金融街海伦路的掌门教育总部,7月底离职的员工,一度排起长队。
“三栋楼裁了两栋楼的人,我走的那天,我们那层楼基本都空了。很快,办公楼就启动退租,招租信息都挂出去了。”苏冉冉告诉《21CBR》记者,此轮裁员涉及几乎所有业务部门,包括仍处于试水期的海外业务,技术开发人员尤其多,因为“开的薪酬较高,说白了养不起”。
資历久的员工,还能拿到“N+1”的赔偿方案,未满半年的员工,只赔一个月工资,像苏冉冉这类还没到转正时间的,HR直接说没有赔偿,结算完剩下的3天工资后自行离职。
她无法接受,与HR面谈多次,但对方态度不变,“HR说他们也只是个办事的,处理完我们这批离职的,他们自己也要开始谈离职赔偿了”。
7月30日晚间,掌门教育创始人张翼在朋友圈发声,否认裁员是因资金问题,调整是根据国家政策的引导,不得已送别一些业务的伙伴,盼外界莫落井下石。
今年6月,掌门教育赴美上市,截至2021年一季度,公司账面上还趴着约38亿元现金。
豌豆思维、高途的裁员同样来得猛烈。豌豆思维上海员工李斌向《21CBR》记者表示,7月30日起,上级领导开始陆续口头约谈被裁人员,因给出的赔偿只有N,不少员工拒绝签字。而后,公司工作群禁止维权员工发言,部分群直接解散。
“公司VP找过部分人面谈,打感情牌,劝说不要当刺头。”李斌所在的上海产研部门,裁员比例达到三分之二,仅留下60余人。
有豌豆思维的员工透露,全公司裁员比例达到70%以上。“裁员不分业务方向,UI设计、视频制作之类的部门团灭。剩下的人,很多是在撑着没签辞退合同。”张蕊告诉《21CBR》记者。
“双减”文件下发的第二天,高途定下裁员指标,全国13个地方中心在8月1日前完成关闭,只留下郑州、武汉、成都3个辅导老师中心,涉及范围达上万人,相当于公司三分之一的人会离开。
整改教培行业的决心、力度,前所未有。教育公司们日子难熬,比起体面,可能保住现金流,活下去更重要。
许多教育公司创始人的回应,喜欢选在深夜。7月30日夜里11时,高途创始人陈向东将内部信送达每个员工的邮箱,一连用了5个“非常非常抱歉”。他特别提到,公司账上的现金够撑3-5年,“如果不做出大的变化,公司处境就会异常艰难,现金消耗就会吞噬整个公司”。
好未来、新东方、高途这类教培巨头,业务涉猎甚广,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转型更有底气。从赛道来看,核心无非三个方向:素质教育、成人职业教育、教育硬件。
例如,好未来上线托管品牌“彼芯”,整合推出成人业务板块“轻舟”;新东方忙着拓展美术、编程等素质教育品类。
高途则重点发展高中业务以及成人在线品牌。新版高途APP于近日正式上线,覆盖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公考等多个职业教育类型。
天眼查APP显示,赶在“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前,好未来、新东方两家头部企业新成立多家子公司,悄然调整经营范围,增加艺术、体育、科技培训等经营项目。
曾All in大语文的豆神教育,主营业务全面转型,全面转向非学科类服务,推出“豆神美育”子品牌,同时加码智慧教育业务。
李斌向《21CBR》记者透露,此前豌豆思维的领导亲口提到,收购了在线美术小班课平台“画啦啦”。该笔收购在今年2月即有传闻,不过一直未被证实。
“无论向哪个方向转型,都将面临巨大难题,因为原有的核心产品发生转变,相应人员和组织架构面临大调整,成本和风险剧增。”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认为,教培机构需结合自身优势考虑,比如课程研发优势可以朝相关硬件服务转型,销售优势则重点选择代理或合作相关产品。
“没有难度系数最低的选择,只有最合适的选择。”王清林说。
教培行业的竞争格局,像个纺锤体,两头小、中间大。新东方、好未来和高途全加上,市场份额也不到10%,大量中小教培机构,处在摸着新东方、好未来过河的阶段。
“双减”文件疯传的那天,张盼的各个消息后台,被培训机构的校长们挤爆,塞满焦虑的询问:以后该怎么办?小公司怎么找出路?
张盼从事教育行业10多年,从教培机构出来后,创办了一个为区域中型教培机构提供定制化咨询服务的团队“桃李邦”,日常接触的,多是中小型机构管理者。
在他看来,行业里70%-80%的机构没有能力转型做职业教育和教育硬件,模式和用户运营逻辑完全不同。剩下的素质教育,只能走合作路子,以自家生源为筹码,换技术和平台。
“时间很突然,没有素质教育经验沉淀的学科类机构,自己做是不可能的。相对而言,机器人编程这类和学科稍微搭点边,老师也好培养。”张盼向《21CBR》记者表示。
即使转型非学科的素质教育,业内尚未有可参考的成功案例,不少校长仍是犹豫迷茫。更关键的是,蛋糕越切越小。
对于校外教培的发展,多位从业者态度悲观,对照K12教育的万亿级市场规模,其他教育赛道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张盼以美术赛道为例,平均用户生命周期不过3年,多数家长让孩子上美术课,不过图拓展个兴趣,而上文化辅导课,学生招进来甚至能连着学六七年。
“红海竞争成为必然,但转型参与更为激烈的竞争,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否则也只有关门倒闭。”王清林表示。
靠上市融资做大规模,这条高增长的路子被堵死。
“资本从教育行业大量撤出,行业会从市场导向慢慢转到回归教育,不会再像过去一样疯狂圈资源,课程各种提价。从业者会越来越少,除非真的抱有教育情怀。”张盼说,“至于K12学科培训,基本退出公开市场。”
创业者们不再以教育作为新的切口。因裁员被伤透心的教培从业者们,已决心绕开这一领域。“我们这些被裁的人,找工作的第一要求就是不进教育行业。”苏冉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