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旭初
摘 要 文化的传承是由具体的事物来进行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生活习惯改变就可能带来一个社会绝大的变化,许多传承下来的古老文化就伴随着一样样物品的失落而变得越来越遥远。紫砂艺术创作传承中国文化,“称心如意壶”即是从当下逐渐退出生活的老杆秤为着眼点,创作出了一件带有浓郁传统文化艺术风味的紫砂壶艺作品。
关键词 紫砂;老杆秤;造型;装饰工艺;文化
在传统紫砂壶造型中,有一把“秦权壶”,其是由现实中的秤砣衍变而来的,这把壶的创作思路以及其背后的文化韵味带给人很大的启发。当代紫砂壶创作正是延续了紫砂壶传统文化传承性而进一步发展的,在塑造全新造型的同时引入各类传统文化元素,让塑造出来的紫砂壶服务于生活,光大其文化,营造出更多的工艺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紫砂、喜爱紫砂。
1 作品“称心如意壶”的创意
“称心如意壶”(见图1)其壶身造型大体是从“秦权壶”变化而来的,并在设计的时候融入了更多的装饰理念,将古老的杆秤整体融入到茶壶的造型结构以及装饰当中。用相对简明的装饰作为外部形体的引导,使看到这把壶的人能够产生特定的联想。
从形体变化的方向來思考,长长的杆秤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长长的秤杆、秤钩(盘)、秤砣。以通常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组成是很难改造成茶壶的结构的。不过在紫砂壶创作中,有时并不需要在形体上绝对地还原造型,而可以通过中国传统绘画中塑造意象的方法来进行创作,将杆秤的各个组成部位抽象化,并融入到紫砂壶的不同部位,再以巧妙的装饰突出其特点,最终凝聚成带有主题风味的紫砂壶作品。作品“称心如意壶”的造型就是将杆秤的各个部位容纳进紫砂壶的结构,其中壶流就是秤杆、壶把就是秤钩、壶身即是秤砣,三者合一就可以从中发现经典的杆秤组合,而同时这也是一把为泡茶而生的紫砂壶,有着紫砂壶特有的经典结构,简洁、流畅、古朴,将过去那让人熟悉的情怀寄寓于物,散发出动人的亲切感。
2 作品“称心如意壶”的造型结构
这把壶的制作大体上与经典“秦权壶”的制作方法一样,壶身似钟,壶面的曲线舒缓,从上到下逐渐外扩,壶身高耸,上部较下部收敛,这样的造型突出一个“实”字,上下的线条要连贯,形如一个整体;壶盖采用截盖式,盖面的曲线为壶面曲线的延伸;在这把壶上,由于壶钮不再是“秦权壶”的桥环钮,而是塑造成一枚圆柱钮,明接于盖心,圆柱侧面呈梯形,与壶面的线条走势相同,都是下丰上收,在顶端加上描金装饰;这样的装饰也同样出现在壶流之上,直壶流斜着指向天空,与传统“秦权壶”的壶流就有了显著的区别,直流硬挺,与壶钮的气质相若,同样采用明接法,与壶体做出区分;最后壶把塑造成秤钩的造型,这样的壶把同经典的耳把结构略有不同,在把根上端做一转折,使把心轮廓构成一枚如意,用实际的造型变化点明了主题,权秤的并非重量,而是对心的衡量。
3 作品“称心如意壶”的装饰与文化传承
杆秤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即便是现在依旧有人在继续使用这种古老的度量衡工具,可以说杆秤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一种深度融合的状态,所以才会诞生如“秦权壶”一样,以杆秤的秤砣为原型的紫砂壶器。作品“称心如意壶”上的装饰,正是从古代秤杆上的十六颗秤星衍变而来的,这些星即是称重时的刻度,代表重量的轻重,《论语·子罕》曰:“可与立,未可与权。”另古人称秤杆、秤为“衡”,《前汉·律历志》曰:“衡,平也。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衡”这个字也因此被引申应用,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做事之前所做的衡量、评估等,正所谓轻重得失,量的概念不再单单是指重量,《礼记·深衣》上就说,齐平如秤锤,秤杆象征了公平。所以中国的古人还将秤杆视为公平、公正的象征,这样的文化意识一直延续到今天,实际上这种思想在整个人类文明中都绵延千古,是根植于人性的一种价值观。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司法机关都带有天秤标记,这一点与中国文化可以说异曲同工。
杆秤上的星每间隔一颗就代表有一两的重量,这些星被称为“秤星”,其颜色分为白色或黄色,自古都忌讳用黑色,因为在古代杆秤是生意人的标志之一,缺斤少两被视为黑心的表现,用杆秤做生意的人心地要纯洁,否则就不会有人与他做生意。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杆秤上的星亦是由天上的星宿演化来的,分别代表了南斗和北斗,象征了天地间的万物均衡。作品“称心如意壶”上的装饰就是将这些秤星设置在壶流的流身之上,这样一来,直流就成为了秤杆,壶身就是秤砣,壶把就是秤钩,杆秤的三个组成部分自此就齐全了。整件作品的装饰简洁、明快,发挥了点明主题、勾连全器的作用,在简简单单中孕育了文化的传承。
4 结 语
紫砂壶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弘扬中国文化的任务,当代的紫砂壶艺创作以历史为宝库,需要不断地深入解读,简简单单的一杆秤在文化的语境中却有着多重含义,事物有轻重,人心需公平,杆秤所称量的不仅是良心,还包含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诚信和正义,这才是紫砂壶所需要承载的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