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探析

2021-09-23 04:4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5期
关键词:肺段病症影像学

盛 丽

(营口市老边区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5)

导致患者出现支气管扩张症的原因较多而且十分复杂,临床认为患者发病以后,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严重的患者甚至有咯血症状[1]。对患者如果没有采取及时可靠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则会对其整体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要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首先就要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症,因此科学的诊断方法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而言是重中之重[2]。传统的治疗中,一般为患者利用X线进行诊断,虽然这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但是其整体的诊断效果却并不理想,诊断率相对低下。近些年临床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各种影像学技术都在进步,将CT技术应用在临床的各类疾病诊断中逐渐体现出了较好的优势,而将这种技术应用在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与鉴别中也具有良好的效果[3]。本文在此背景下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策略进行探究,并分析CT影像学诊断技术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到我院实施治疗的34例疑似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有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1例、23例,年龄为26~48岁,平均(35.15±5.44)岁。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临床资料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和认可。

1.2 入选标准 ①本文所有患者存在以肺段为基本单位,支气管内镜超过半行的肺动脉直径,同一肺段的支气管远端内径超过近端的内径。②患者的支气管管腔变细,并且存在正常层次消失,无tapering征象。③在患者胸膜下大约1 cm的视野内能够观察到支气管存在。④和同一层面同一级别的支气管相比,所观察的支气管管壁存在增厚[4]。⑤在影像学图像上能够观察到黏液嵌塞的树枝状扩张支气管;支气管管腔失去逐渐变细的自然过渡的层次,支气管炎远近两端宽度相近。

1.3 方法 在进行CT检查的时候使患者选择仰卧位,扫查的范围为肺尖到肺底部。首先对CT的参数进行合理设置(电流值=100 mA,电压值=120 kV,间距=10 mm,层厚=10 mm,扫描时间=3 s,局部病变实施薄层扫描者,层厚=5 mm)。在患者开展检验工作以前,要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呼吸配合,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之后快速的对患者从肺底部肺顶部进行扫描(此时扫描时间=9 s,电流值=400 mA,电压值=120 kV,层厚1.25 mm,层间距=1.25 mm,螺距=1.35 mm)。患者扫描所得的所有图像均需要上传到工作站,而且要对患者实施二次薄层图像重建,重建时层厚=2 mm。诊断结束之后,还要对患者开展多平面重建。所有的图像均需要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科医师进行共同阅片,阅片时利用双盲的方法进行,如果得到结果不统一的情况要进行协商,以便确定最终的诊断意见[5]。

1.4 观察指标 根据支气管扩张的形态主要将支气管扩张分为囊状型、柱状型、静脉曲张型、混合型等种类。评价经过CT影像学诊断支气管扩张和临床病例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总结CT影像学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表现[6]。

2 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可得出,本文的34例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最终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33例,占97.06%。所有患者经过CT诊断,共检出支气管扩张症30例,诊断的相符性为90.91%,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67%、75.00%和94.12%;对经过CT影像学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共检测出支气管扩张肺段72个,扫描支气管53个,影像当中可见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患者10例,其中存在3例患者存在气-液平面,存在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患者16例,其中存在印戒征10例,轨道征6例,存在静脉曲张支气管扩张患者1例,表现为念珠状改变,3例为混合型支气管扩张。本文30例经过CT诊断出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所在的肺叶、肺段都存在有支气管扩张的清晰征象。见表1。

表1 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价值分析(n)

3 讨 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临床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这种病情发生以后患者主要存在慢性咳嗽和反复发作性的咯血,这是患者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这种病症属于比较难治的肺系病症。有研究认为这种病症的主要发病群体是中老年群体,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病常常和先天禀赋不足存在关联,同时患者的支气管以及肺部存在慢性感染,患者支气管有阻塞,病程日久会反复的对患者身体产生作用,导致患者存在气管扩张和变性。现如今对支气管扩张症进行治疗的方法多样,但是关键还是对患者进行病症的诊断。

通过对支气管扩张症病理变化状况进行分析能够看出,患者均具备囊状或柱状结构类型。经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所有结构当中,柱状结构所占据的比例更大,很多患者的主要发病部位仅局限在其肺叶部位或者单侧肺部。还有一部分患者虽然会累及两侧的肺叶,但病例相对较少,发病之后排痰困难。经过统计得出,肺下叶的发病率要明显比肺上叶更高。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脏压迫等危险因素,则会使得患者的左肺发生率高于右肺发生率。统计得出,对病灶组织切面实时观察,能够发现存在肉眼可见的支气管囊肿或者柱状扩张的表现。在患者支气管腔中可观察到黏液渗出物。传统对支气管扩张进行诊断时,主要应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是X线平片检查,这项检验工作的整体检验价值不太明显,容易导致在检验中出现较高的误诊和漏诊概率。虽然造影检查可提升整体检验的质量,但由于这是一种有创的诊断方法,所以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不适用于大范围的推广[10]。

本文基于此主要研究将CT影像诊断应用在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当中,从结果中可得:34例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最终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33例,占97.06%。所有患者经过CT诊断,共检出支气管扩张症30例,诊断的相符性为90.91%,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67%、75.00%和94.12%。这可以充分证明利用CT技术能有效的实现对患者疾病检出的目的。但进一步研究也可以发现,常规CT的检出率仍然很难达到临床检验的需求。所以利用多层螺旋CT实施检查,可提高整体检验的检出率。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通过CT实时诊断,可以更加确切的观察患者病变的表现,直观的了解患者的病理状况,能针对性的得出分析结果。这样就能够对临床的诊断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诊断的时候能够提高对患者检出的价值,而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创伤,可以反复性地加以分析,这也为临床对于该病症的诊断提供了可行的检验方法。最近这些年,因为CT的影像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从普通CT到高分辨率的CT,再到多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CT影像学技术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多,能够对患者提供无创、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分辨率的CT进行应用,能够有效的使肺部扩张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大大的增加,但同时也因为这种诊断方法只能对轴位图像进行展示,所以在小内径支气管扩张诊断当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联合多种诊断技术进行综合的应用,以便于有效提升对患者诊断的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CT影像学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发挥良好的辅助诊断的价值,可以为临床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肺段病症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青春期病症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