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梅林
摘要:随着“大思政”、“课程思政”等理念的提出并践行,提倡在学科中发掘思政元素,提倡注重文化与意形形态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和人格,拓展教育宽度。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高校英语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模块,高校英语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重视英语、崇尚外国文化的现象越来越多,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却难以推进,针对这些问题,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当重视文化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教育(以下简称文化安全),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让学生领会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辨析性地看待外国意识形态,促进高校学子健康成长。本文首先对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简单说明,其次探索塑造良好文化安全培养的策略和措施,希望能有帮助。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
引言:
高校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接触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英语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会导入一定量西方文化,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正在受到来自国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击,中华文化正在慢慢“失语”,学生变得崇尚西方文化,疏于中华文化继承与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国家的繁荣安定。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注重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现知识教育和价值引领协同育人,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养成优秀的三观和人格。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安全重要性以及现状
(一)文化安全重要性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底蕴,是社会繁荣发展、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必要途径。高校学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基石,身受高等教育的他们理应具备良好的思想认知水平,理应用辩证法去看待多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并不是否认西方文化,但不能过度崇洋媚外,目前来看高校学子疏于对中华文化的解读,对西方文化学习却“如数家珍”,已渐渐失去平衡,还需要寻找平衡,构建文化安全放线才行。
(二)文化安全现状以及原因
高校英语教育文化安全现状尚属良好,但西方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渗透也在不断加剧,加强文化安全方面的建设也应随之提上正常,笔者分析,文化安全渐渐失衡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冲击: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升温,其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交流,更是文化、技术、经验方面的“交锋”[1],思想与文化的碰撞与渗透也在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西方文化,比如圣诞节、万圣节,学生对参与圣诞节、万圣节等更有兴趣,慢慢導致西方文化被重视,而中华文化却被轻视。笔者对于这种情况的看法是:优秀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都是历史长河中,根据自身生存土壤生根发芽衍生出来的思想,都在指导人们前行,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适用性的差异,中国是开放的国家,高校并不反对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并不否认西方文化,但却要求学生有辨析西方文化内涵和优缺点的能力,有能力分辨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异,中华国文化是百花齐放的,是具有非常强包容性的,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辨别、吸纳其他文化思想。
2.英语教育的失衡:英语教育的失衡,主要在两点,首先在大方向上,英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从小就将学生送进英语补习班,学校要求学生通过四级或六级毕业证才颁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一些用人单位就算业务不涉及英语,也要求学生具备英语证书,甚至体育教学也在渗透“双语”教育(多为母语与英语),总总而言,英语被人们更加看重,英语所携带的西方文化也慢慢渗透了进来[2];其次在学科上,高校英语课程的内容存在失衡,教材中内容多为西方文化介绍,而教师为了让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更有效,教学重点也在朝着西方文化渗透,比重较大。
3.中华文化的“失语”:中华文化教育长期以来被轻视,因为我们身处于一个对中华文化比较熟悉的环境中,但却没有对中华文化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3],“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学生熟悉中华文化,但却不能总结,再加上英语教育的失衡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就会侵蚀学生思想中的中华文化,就会出现问题。
二、开展文化安全教育培养的策略
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加强文化安全建设要在方方面面下功夫,选择新颖的、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事实,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加入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辨析等。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重点。
(一)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英语教学强化文化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全面规划,组织教研会,大学英语教师明确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绘制“路线图”,确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将文化安全建设看做大事要事来办,层层推进,挖掘教材中可开发利用的教育点,引入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潜移默化渗透。对于高校来说则需要加强高校英语教师建设,培训、教研、考核三手抓,用培训和教研来提升英语教师渗透文化安全教育的能力,用考核来监督英语教师渗透安全文化教育的行为,切实落实文化安全教育,持续推动。
(二)引入多元化西方文化渗透
教师为了让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更有效,教学重点也在朝着西方文化渗透,但在西方文化渗透方面,可以引入多元化西方文化,任何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形成都是在磨练中成型的,任何文化与意识形态都有着优缺点,引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去看待西方文化,看到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优点,也看到西方文化上的缺点,改变学生一味崇拜的思想认知。要明确的是,这一点并不是抨击西方文化,而是将真实的西方文化样貌去还原[4]。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社会上的一些糟粕文化都可以用传统文化来反驳,比如奢侈主义,可以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来反驳,比如社会功利性思想,可以用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教育,可以说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和人格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个过程中也能不断塑造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用来构建文化“长城”,例如开发“中华文化英语说”板块,例如引进《中国日报》英文版,来加强中华纯铜文化教育,例如《英语泛读教程2》中,“Numbers and omens”[5]课文讲述了数字与凶吉的关系,稳重提到《易经》,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讲解易经内容,拓宽教育视野。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精神文明辨析,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实现立体化教学,在知识教学的时候佐以精神文明教学,要让学生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给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6],有意识地拓展英语教学的意义,学生在价值观的思考中、思政元素的渗透中、自我价值的追寻中,会产生对各种类型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思考,再加上教师巧妙的潜移默化渗透,不再是“人云亦云、盲目追风”的状态,思想精神境界更高、更通透,这样学生也就会辨析性的去看待西方文化、社会不良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从一个虚荣的人变成一个实在的人,从一个盲目追风的人变成一个懂得思考的人。
(五)融入职业教育引导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可以融入职业引导,这一点对于英语专业或者从业需有大量英语使用场景的专业来说效果明显,也是一个不错的文化安全教育方向,结合专业来说,让学生想象未来职业中有用到英语的场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去学习英语?是掌握一项技能,还是学习一门文化,引导学生畅想以后的职业生涯是怎么样的?每天需要做哪些事?如果行业内出现违背了基本价值观念或文化思想发生碰撞的事情,你会选择怎么做?怎样在英语环境中体现自我价值,体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在英语教育职业引导中,逐步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观念,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六)融入社会时事
也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时事,每一个社会热点时事都是政治、社会、法律、民生等因素的糅合,透过现象看本质,剖析社会时事下的思政要素,由社会时事为引,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凝练,在分析社会时事的时候从多角度入手,在教师潜移默化渗透说明,慢慢让学生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社会、法律思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例如疫情背景下,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决心,例如“中国吊销BBC在中国的落地资格”,例如“为4名牺牲戍边战士的致谢信”等,可以以这些内容开设主题,让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形式,向自己、向外国友人介绍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7]。
(七)加入中外文化碰撞
随着全球化的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需要格外重视,同时英语教学的阅读、写作素材多来自世界主流媒体,思想多元,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不能刻意地将西方文化藏起来,也不能无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相反,带领学生理解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正视国际交流和思想碰撞,让学生在守本的基础上拓展,培养优秀三观,才好在文化碰撞中打出风采[8]。
例如分析同一次事件中,中外媒体对这一件事情的报道是否符合差异程度,是否有偏见存在,引领学生正视中外文化思想的碰撞。比如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比如一件事情有100个正面事实点,有100个负面事实点,西方媒体出于利益或者偏见,只报道2个正面点,10个负面点,就会给读者留下很负面的印象。
例如学生喜欢看美剧,因为美剧中往往更容易出现血腥、暴力、色情的镜头,一些学生认为这是艺术表现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反映,就电影本身来说,需要巨量的艺术性来使它丰富,电影才会更加出彩,而中国电视剧对于血腥、死亡場景、性器官暴露等都不会出现,对同性恋、青少年犯罪、政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严格要求,另外,美国崇尚自由,可携带枪支,而中国重视安全,严禁携带枪支,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展开一场辩论赛,比如“电影艺术性追求的限度”、“自由是否有代价”等,事实上,电影电视剧作为一种影响力深远的教育方式,对国民的三观有较强影响,国家势必要考虑到电影内容对于观影群体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美国电视剧电影动辄出现轰炸白宫、讨论人性、讽刺政治等电影内容,追求艺术效果,弊端很明显,就是社会引导力缺失,社会不安定现象频繁发生,而我国对电影艺术限度做了严格要求,但社会负面影响较少,社会秩序,两者各自有文化差异所造成,难分对错。任何事情不辩不明,只有辨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是最好的文化安全措施。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校英语教育是学生学习英语、接触西方文化的窗口,目前存在中华文化“失语”,西方文化侵蚀,从而导致中西方文化教育失衡的问题,学生忽视了中华文化继承,未能清晰分辨西方文化。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英语教育需要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才行,从正反面介绍西方文化、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西方文化辨析等多方面入手,筑牢“文化长城”,结合上文给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科.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J].高教学刊(34):4.
[2]王艳.高校外语教育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04.
[3]郭哲.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9,000(014):P.85-85.
[4]于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9):106-107.
[5]曹劲草.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知识文库,2019,000(020):P.198-199.
[6]古越.大学英语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缺失问题及其矫正策略——基于教科书和四,六级试卷的文本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8.
[7]张超蕊.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题及其化解[J].都市家教月刊,2017(8):167-167.
[8]杨维东.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J].外语教学,2015,36(5):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