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婷 李秀宁
【摘要】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睡眠暂停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间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给予常规药物、运动、饮食、健康指导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肽素(Copeptin)、血清脂联素(APN)、N-端脑力钠肽前体(NT-proBNP)和疗效、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评定的参数变化。结果:运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Copeptin、NT-proBNP与治疗前对比显著下降,APN与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评定心功能分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有效,能够提高APN,降低Copeptin、NT-pro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评级及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 R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058-02
肺心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常伴有呼吸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等,临床多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等,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SAHS)是一种睡眠期疾病,由于反复发生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会进一步加重肺心病的低氧血症,危险性极大,甚至会导致突然死亡[1],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中SAHS普遍存在,其发生率约为60%左右[2-3],两者相互影响。临床使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在纠正呼吸衰竭和防止病情进展具有明显的优势[4-5]。本文拟评估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住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就诊的符合的肺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5±10.1)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5±0.8)kg/m2,平均病程(10.1±2.6)年;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6±9.5)岁,平均BMI(22.8±0.8)kg/m2,平均病程(11.3±1.8)年。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9版肺源性心脏病及OSAHS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晓同意书;所有患者年龄均在50~80岁。 排除标准: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创伤、昏迷及休克的患者;存在严重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排痰不利的患者;存在使用口/鼻面罩创伤的患者;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或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存在工业粉尘接触史;合并严重的肝和肾功能障碍者;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不高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肺心病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如控制感染、化痰、平喘、止咳、补液、纠正心衰、对症支持、运动、饮食、健康指导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 设定吸气相正压(IPAP)8~15 cmH2O,呼气末正压(EPAP)4~10 cmH2O,吸呼比为1:1.2~1.5,氧浓度为95%,血氧饱和度,2 h/次,6 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
1.4血清检测指标 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的肘静脉血5 mL,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要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依照试剂盒要求进行血清APN、Copeptin、NT-proBNP的检测。
1.5疗效判定 有效:临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发绀症状缓解,肺内啰音减少或消失,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及以上。无效:临床呼吸困难症状、体征、发绀等改善不明显,甚至出现恶化,相关症状更为严重。
评判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监测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心悸、咳嗽及呼吸困难程度的改善。
1.6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数据以_x±s表示,以P<0.05代表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27例(90%),无效3例(10%);对照组有效19例(66%),无效11例(34%);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Copeptin、APN、NT-proBNP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Copeptin、NT-proBNP都有降低, 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APN都有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详见表2。
2.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存在胸闷、心悸、咳嗽、呼吸困难,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症状均有缓解,但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所用时间均较短(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详见表3。
3 讨论
肺心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特点之一便是气促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状,这是由于患者间歇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影响,致肺泡持续低通气状态,出现呼吸功能逐渐衰竭[6], 还可表现出神志不清、昏迷、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7],尤其是肺心病合并严重的OSAHS进一步加重呼吸衰竭,二者互为因果,且OSAHS可引起多种炎症介质升高,导致持续升高的促炎症状态[8]。文献[9-10]报道,该类患者由于同时存在气道塌陷和周围气道的阻塞,较单纯OSAHS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更严重,发生低氧血症的程度更重。患者由于持续性顽固的低氧血症,肺动脉压升高,造成右心后负荷增加,右心功能下降。当患者肺部功能下降,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由于缺少氧气,二氧化碳过度潴留,则会致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出现。而OSAH又可导致呼吸道反复炎症及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器官痉挛,加重病情,反复的肺部损伤使肺顺应性降低,引发负压性肺水肿及肺组织纤维化,加重肺心病[11]。目前应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该类患者,文献[12]提示机制为:①改善神经交感、RAS系统的激活,促进血浆内皮素的降低及纠正过快的心室率,达到心功能的目的;②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从而改善心肌供氧,达到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③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脏后负荷,进一步改善心功能;④改善血管及内膜病变,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降低OSAHS导致的心肺病变风险,进一步改善心肺受损状态。Copeptin、NT-proBNP二者在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具有较高水平,APN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反应,且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酶的途径,达到抑制活性氧族诱导的心室重构。本课题研究的两组患者,经过运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Copeptin、NT-proBNP与对照组对比显著下降,APN与对照组对比显著升高,且评定疗效、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及以上,因此也证明了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无创机械通气有利于肺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力衰竭的救治,且无创呼吸机具有易于操作,使用便捷、安全无创的优点,应用治疗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再次入院几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生岳, 冯恩志, 郭振援, 等. 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的臨床特点和NIPPV治疗效果[J]. 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2): 198-200.
[2] Sin DD, Fitzgerald F, Parker JD,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entral and obstructive sleepapnea in 450 men and women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9, 160: 1101-1106.
[3] Lipkin DB.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 chronic stable heart failurea[J]. lancet, 1999, 354: 531-532.
[4] Amri-Maleh V, Monadi M, Heidari B, et al. Efficiency and outcome of non-invasive versus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herapy in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Caspi-an J Intern Med, 2016, 7(2): 99-104.
[5] 赵微微, 于湘春等.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17): 4329-4331.
[6] 刘赟. 无创呼吸机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 2017, 5(35): 101.
[7] 孙红. 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 2014, 19(11): 2086-2087.
[8] 范克新, 齐曦明, 乔华. 肠道菌群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代[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41(7): 566-568.
[9] 陈玉婷, 滑亚军等. 双水平正压通气对重叠综合征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12(19): 314-318.
[10] 赵瑛娟. 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19(56): 130, 140.
[11] 刘洪千, 冯喜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9, 12(3): 368-371.
[12] 陈青, 许建新, 朱伟年.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研究[J]. 国际呼吸杂志, 2011, 31(7): 512-514.
作者简介:路婷,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E-mail:2435950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