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单位:北京化学会
成果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化学院
科研代表:闫东鹏
转化作者:石浩楠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发光材料正在广泛而深入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发光材料指的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吸收能量,并且凭借自身特性,将这部分能量转化成光辐射的物质,它们一般可以以粉末、单晶、薄膜或非晶体形态使用,在传感器、生物医学、纺织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白光发射材料广受关注
白光在显示、照明设备及探针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白光发射材料也一直是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前人的研究工作中,要发射白光,一般是通过蓝光和橙黄光复合来实现的。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光的三基色,也就是蓝光、绿光和红光这三种颜色的复合来发射白光。怎么样能够通过更简便的方法实现白光的发射呢?这仍是我们如今所面临的一个科学难题,广大科研工作者还在努力探索着。
暖白光材料发出的光比较柔和,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像我们平常使用的日光灯,其实就是由蓝光的芯片来驱动复合黄色的荧光粉来发白光,这个材料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自发地发出白光。相对于无机发光材料,这种纯有机白光发射材料调节性好、分子设计多样化、成本更少、毒性更低等,因而它备受产品研发者的青睐。
室温磷光材料回到研究视野
磷光是一种缓慢发光的光致发光现象,当激发光停止后,发光现象能持续存在。常规的有机分子不容易有这种延迟发光,我们称这种发光现象为室温磷光。为什么有机分子不容易观察到延迟发光呢?这是因为有机分子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通常由于分子的振动抑制了三线态激子的稳定,容易导致三线态失活,因此不太容易产生长寿命的发光。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科学家相继报道了有机室温磷光的一些现象。但由于当时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条件十分有限,因此就逐渐被淡化忘却了。大多数室温磷光材料含有贵金属,不仅成本高,还潜在毒性。目前对其发光机理了解还不够深入,对这类分子的设计缺乏合理的理论指导,因此有关纯有机室温磷光分子的相关报道还很少。随着激发态理论的不断成熟,在人们对光学显示和传感应用方面的巨大需求下,室温磷光材料又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材料的磷光性能可调控吗
室温磷光材料可以应用于光电、信息处理和生物成像等领域。与传统的含贵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或者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磷光材料相比,纯有机磷光材料具有毒性低、易于合成和修饰的优点。近年来,有研究证明一些纯有机化合物表现出高效的固态室温磷光,其发光效率和寿命不可兼得。或是效率高寿命短,或是效率低寿命长,综观目前的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很少有能够达到效率与寿命兼顾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的许多科研工作者,如黄维院士、唐本忠院士、田禾院士等,在提高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发光效率和寿命方面,进行了有许多探索,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如引入重原子,强化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自旋轨道耦合,从而提升它的三线态稳定性;再比如引入刚性机制,通过分子杂化材料,利用金属离子的固定化的效应来增强分子结构的刚性,从而延长它的发光寿命。目前,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已经实现很大的突破,但跟无机的体系相比,仍然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长余辉发光材料应用范围广
长余辉有机室温荧光材料在生物成像、数字加密和光电器件等方面具有许多应用潜能。在生物成像领域,因为生命体具有生色团,在外界光照的情况下会产生自发的荧光现象。如果生命体自身发光就会干扰医生的判断,长余辉发光材料由于自身发光,就会避免生物体本身的信号干扰。例如,我们找一些纳米粒子,进入到病灶部位,可以引导医生更清晰地去识别是正常细胞还是恶性细胞。
在数字加密方面,比如防伪领域,我们在证件上或货币上常见的荧光防伪,光照一下有一个发光的标签。如果能够把磷光材料用上,拿掉光源以后,颜色有可能还会发生变化,或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亮度,这样的话就可以起到多极防伪的作用。在醫疗领域,科研工作者利用长寿命发光的三线态激子,跟空气中的氧作用,产生比较高能的单线态氧,这样的单线态氧在光动力治疗,光照过程中通过一个光敏剂,让它产生单线态氧,从而抑制肿瘤的病灶部位。这在未来,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抗癌治疗方法。
目前发光材料领域受到的关注很高,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加入到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中。未来若想在这个领域有更长远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在理论层面不断突破和创新,以此不断加强对发光材料本质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要瞄准应用,如生物成像领域,通过应用的不断深入,寻求一些新的突破点,在具体的实践中对发光材料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光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将会有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