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意 罗俊 崔鹏
摘 要:本文从英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风险类型识别、责任义务划分、应对策略、对中国的启示五个维度入手,对英国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控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五个方面加以优化。
关键词:施工企业; 风险管理; 英国经验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169-002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方法》《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通知》等若干项文件,明确在八大高危行业实行应投保安责险,以应对项目成本和/或时间超支以及安全、质量问题所造成的风险。
建筑行业在应对风险方面许多项目未能达到最后约定期限或成本目标。保险公司对于事前防控措施的具体分类和办法缺乏相关借鉴,无法做出令客户满意的方案与实施细则。风险虽然无法消除,但通过有效合理的风险管理,从业者能够改善项目管理。在国外,特别是英国,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控已开展长期实践,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在英国标准BS-4778文件中定义为:“决定接受已知或评估的风险和/或采取行动以减少后果或发生概率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制定风险控制程序(如应急计划和应急行动)来减轻不可避免的危险所产生风险的过程。如果决定接受风险,则必须就是否应保留风险或是否应分担风险以及应与谁分担风险做出进一步决定。在做出这些决定之前,必须经过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危险、评估危险强度、频率和重现期。风险管理的过程一般包括:损失发生、风险定性评价、风险定量评估、制定风险减少、保持或移除等管控措施。
2.风险类型识别
风险类型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基于不同研究目标、研究学者、研究机构或主题下,英国建筑施工风险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知名软件公司INTEC将风险分为纯风险和特殊风险(例如火灾、风暴、水灾、倒塌、沉降、地震等)、基本风险(由于战争、疫情爆炸等造成的损害;政府关于税收、劳工、安全或其他法律的政策;恶意损害;劳资纠纷)、投机风险(由于不可预见的劳动力或材料短缺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时间和金钱损失)、其他风险(延迟和纠纷;指导、监督或沟通不力;付款延误;解决争端延迟)四类。英国运输部(DfT)在2006年将风险分为:技术風险、外部风险、组织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四大类。此外,学者们在对英国建筑业风险进行研究时也对风险进行了分类,如Jayasudha等在文章中将工程项目风险分为交付/运营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15类;建筑施工风险与保险(Risk and insurance in construction)一书中,将风险分为地理纬度、项目大小和复杂程度、法律概念、事件影响大小、年代学、施工合同等六个维度。
3.责任与义务划分
当识别出风险后,应将其分配给合同涉及的各方。这种分配应建立在对各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的基础上。最合适的方法可能是根据对风险发生的控制以及风险发生时产生的影响来分配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在不同的基础上单独分配风险或特定风险可能更为合适。这种基础可能是一方执行与项目有关的特定任务的最佳能力,也可能是任何一方(发起项目的业主除外)都无法接受的风险。
由于当事方之间的争端概率随着未分配风险数量的减少而成比例地减少,因此风险必须进行分配。如果风险分配不正确,使得风险最终导致损失或损害,就会产生关于这种损失或修理费用的赔偿责任的争议。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增加,其规划、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固有的风险并不会随着规模的增加而成倍增加。相反,出现了新的和特殊的风险,需要在设计开始前加以识别和处理。
当危险逐渐演变为事件,并且意外事件导致四类作用中的一种或多种时,会造成财产损失和/或人员伤害。因此,在考虑建设项目时,要做出的主要决定之一是有关各方之间要执行的合同的类型。只有在对风险分配和责任做出决定的情况下才能选择合适的合同条件。这种责任不仅是对可能发生事件的责任,也是对风险的规避和缓解。
一种情况下,当事各方之间可以达成共识,不对风险进行分担,而只有一个当事方(通常是承包商)应对项目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承担责任和赔偿责任。另一种情况下认为,风险分担应被广泛使用,并且这种分担应基于适当的标准,以使合同条件具有均衡的风险分配。
合同条件的标准形式已经从无风险分担的第一种选择稳步转变为在平衡的基础上全面实施风险分担。直到1992年,随着主要标准合同形式的修订,越来越多的风险分担想法被注入到其条件中,尤其是在1999年FIDIC合同形式发布之后,引入了各种选择。新的《红皮书》以均衡的风险分配为例;新的《黄皮书》将更多的风险分配给承包商;而新的《白银书》则将风险主要分配给了承包商。例如1992版FIDIC《红皮书》将这种风险分配给了项目所有者,1999年版《红皮书》将风险转嫁给所有者,而《白皮书》将其转移给了承包商。
4.应对策略
在识别风险要素之后,下一步进行风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风险要素识别可以通过以采访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团体组织头脑风暴会议、通过使用风险分析师的个人经验、如果保留了评估记录,检查过去的公司经验等方式完成。一旦确定了风险,就会对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绘制风险发生的高低概率和风险发生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矩阵。通常可取的做法是对每一个确定的风险准备初步的反应,特别是如果确定了需要紧急注意的风险。如果评估立即提出一种可以减轻许多已识别风险的方法,则分析可以在此阶段终止。已识别和评估风险的相对重要性可以使用概率影响矩阵表达。
对于被评估为高相对重要性和/或需要紧急关注的风险,应计划初始应对措施。如果评估立即提出一种可以减轻许多已识别风险的方法,则可以在该阶段终止分析。可能有必要在评估阶段之后重新检查和识别节点,以确定是否可以识别出任何相应的次要风险,次要风险的可能性来自于对初始风险的建议响应表,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因此导致响应不成功。这样做的必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规模和/或复杂性。
(2)定量分析主要手段包括以下方面:
1)敏感性分析,通常被认为是最简单但最有效的风险分析方法。本质上它的原理是改变其中一个风险变量(如设计延误或材料成本)并查看其对整个项目的影响。它的重要性在于它经常强调一个风险变量中单个变化的影响如何在项目结果中产生显著的差异。在实践中,为了确定那些对项目的时间范围内的成本有潜在的高影响的风险,将对一个以上的风险进行敏感性分析,也许是所有已确定的风险。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处理风险对项目经济回报的影响。
2)概率分析,为每个风险指定一个概率分布,然后考虑风险组合的影响。最常用的概率分析形式使用抽样技术,通常称为蒙特卡洛模拟。这种方法依赖于在特定概率分布范围内的随机计算值,通常用三个估计量来描述:最小或乐观值,平均或最大概率值,最大或悲观值。项目的总体结果是由为每个风险选择的值的组合得到的。
3)影响图,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风险分析技术。它们为构建项目中可能面临风险的问题的模型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手段。使用影响图作为基于计算机的风险建模工具的用户界面,可以开发用于分析项目的成本、时间和经济参数等非常复杂的风险模型。
4)决策树,是构建模型的另一种图形化方法。它们汇集了做出项目决策所需的信息,并显示当前可能的行动路线和所有未来可能的结果。每个结果必须给出一个表示其发生的可能性的概率值。这种形式的风险分析经常用于项目的成本风险分析。
5.对我国的启示
近些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增加而有了较快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借鉴英国先进经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研究,建议我国采取相应措施:
(1)优化内部环境
企业应该有效地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解决监事会形同虚设的状况;独立董事的设立可以发挥董事会内部的制衡和制约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审计委员会作用,赋予审计委员会监督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等方面的职能。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界定其关键区域的权、责以及适当的沟通渠道。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并保持和谐企业文化氛围,用卓越的企业吸引力引导员工的态度和行为。
(2)强化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施工环节多、周期长,需要多工种交叉作业,面临着更多的质量、安全、经营等不确定性,属于较高风险的行业。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要求提高建筑工程企业负责人和成员的风险意识,组建专门的团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并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其次,重视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立项、建设的开始,就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以进行风险识别,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保障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并在发生风险情况时能有效制定应对措施;此外,将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样就能减少和避免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有效防范各种类型的风险。
(3)注重信息沟通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收集、处理和传递的信息沟通程序,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库既可处理建筑公司所生成的内部信息,同时也可处理外部环境产生的信息。企业建立良好的信息数据库,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数据库中的应用,促进信息的聚类和应用。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网络安全、便捷、有效的运作。企业内部员工、各部门能够通过办公网络、信息系统、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能够及时、顺畅交流、沟通公司内外部信息。
建立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例会机制、预算执行反馈机制、总经理办公会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重大事项督办制度,确保各类信息在公司内有效传递。
(4)加强内部监督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工作人员日常自查、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控稽核、管理层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日常监督应该强调各单位主管通过现场观察、检查、复核工作结果等方式对员工进行监督的责任。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制度,应该选择更加有利于审计部门独立性提高的领导模式,如审计委员会模式。审计人员的遴选要注重吸收既懂管理,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以便内审工作能够真正融入到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对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管理层应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主要业务循环,结合内部控制要素,建立起诊断、缺陷判定的具体标准,构建内部控制自我诊断机制。
(5)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推行工程质量保险是对我国现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一次补充和完善,为我国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机制、建筑市场秩序带来重要的变革,是解决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应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强制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在《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过程中应加入强制进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等相关内容。第二,加大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营造注重工程质量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业主和购房者的保险意识,使其认识到质量保险对于转移质量缺陷风险、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性。第三,成立工程质量行业协会,构建质量信息数据库。设立和维护计算机网站,及时提供各种信息的查询,提供参与建设各方相互交流的平台。
本文获得2021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省级重点项目(202110298026Z)支持。
参考文献:
[1] Akintoye A S, Macleod M J.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7, 15(1): 31-38.
[2] Catriona N, John P, Peter S. Project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A guide by the association for project management. London, UK, 2017.
[3]陳娟.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134-135
[4]韩江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及展望[J]中外建筑,2012(05):131-132
作者简介:刘意,2002年生,汉族,江苏常州人,南京林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罗俊,2002年生,贵州贵阳人,南京林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崔鹏,1989年生,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