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刘伯承、陈云、陈毅、乌兰夫之子

2021-09-22 09:16张熠
新传奇 2021年33期
关键词:刘伯承陈云陈毅

新中国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有着如山背影般的父爱。他们既是战无不胜的军事奇才,也是子女眼中严厉与慈爱并存的父亲;他们将子女视为掌上珍宝,却从不会让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行使方便……让我们走近带着温情的英雄伟人们。

近日,一段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回忆父亲的视频被播放了超过26万次。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军人,刘伯承曾经九次身负重伤,其中有两次命悬一线。1916年3月,他在指挥攻打丰都县城时头部中弹,这次负伤令他永远失去了一只眼睛。回忆起这一段历史,刘蒙说:“大夫给他开完了(未打麻药做完手术)以后,他说,‘你割了我72刀,跟大夫开玩笑。他是一个真正(被)子弹打了一身的人。”

这一视频片段来自人物访谈栏目《可凡倾听》推出的特别节目《我心中的父亲》。主持人曹可凡通过对刘伯承之子刘蒙、陈云子女陈伟力和陈元、陈毅之子陈昊苏以及乌兰夫之子乌可力的专访,展现后人眼中革命先辈的风采。

刘伯承:连一张信笺,都要保持公私分明

作为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刘伯承既是战无不胜的军事奇才,也是刘蒙眼中严厉与慈爱并存的父亲。

鲜为人知的是,刘伯承曾经是一名晚清秀才,早年他参加了最后一届科举考试并且榜上有名。辛亥革命时期,刘伯承投笔从戎,開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底,刘伯承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在极短时间内攻克俄文关并达到专业水准,为他日后翻译大量军事理论著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跟他去(苏联)的二十个人里头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叫党必刚,他说我父亲从来没有在三点钟以前睡过觉,这种用功精神真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肯定累垮了。”刘蒙说,“所以父亲俄文很快就学得很不错。他看书是全班最快的。”

今天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游击战”这个词,正是刘伯承最早从外文中翻译过来的,命名时还参考了《史记》,真正做到了“信、达、雅”。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伯承家里的办公桌上,左右两叠信笺,一叠是公务使用,另一叠是他自己买的私人信笺。连一张信笺,他都要保持公私分明。

陈云:对家人、子女严格要求,还定下“三不准”

陈云子女陈伟力和陈元也回顾了父亲清廉、坚持原则的作风。

陈云一生都秉持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吃饭定量,菜谱常年不变,即便到晚年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也不肯吃高级补品。他常年穿一套布料中山装,到冬天才加一件军大衣。

陈云将子女视为掌上珍宝,却从不会让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行使方便。他对家人、子女严格要求,还定下“三不准”:一是不准家人搭乘他的车;二是不准家人接触他看的文件;三是不准家人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陈元回忆,父亲的那辆红旗车,他们只能围着车,踮起脚隔着玻璃看看,从来也没有上去过。

“父亲跟我们讲,他刚开始加入党组织时,瞿秋白、蔡和森、赵世炎、罗亦农等都领导过他,可是后来都先后牺牲了。他说,要宣传这些革命先烈和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我们就应该做一个不要宣传的普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陈元说。

陈毅: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赋诗

“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赋诗”,这是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对父亲的印象。作为一位革命军事家的后代,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陈昊苏就注定要经历一个颠沛流离的童年。

陈昊苏记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弟弟们跟随母亲张茜与后方部队一起辗转行军。“1943年,那时候我弟弟刚出生,我也就1岁多一点,他(父亲)就到延安去了,他那时候是新四军代军长。因为我们都很小,所以我们还是跟母亲在一起。”在战争年代,两地相隔的亲人只能用书信来传递思念。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陈昊苏也结束了奔波的童年。“我父亲比较随和,他不太管我们的教育,所以见了面他就比较温和。而母亲管我们就管得相当多了,所以我们都比较怕母亲。但是父亲如果听说我们有些地方做得很不好,不是一般的不好,那他就要发脾气。”

在1965年一次会议上,陈毅说过一段掷地有声的话:“我们等着美帝国主义打过来,等了16年,头发都等白了,我看是等不着了。如果我的儿子等到了,他们也会义无反顾投入这个战斗。”每每忆起,陈昊苏都会有种热血沸腾之感,他为父亲自豪,也为作为他的子女而自豪。

乌兰夫:“来一个、养一个、壮一个、活一个”

“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众所周知,而这与曾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乌兰夫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乌兰夫从1924年起就开始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次子乌可力记得,当年国民党发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乌兰夫中共地下党的身份暴露后,不得不带着妻子和孩子离开内蒙古,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乌兰夫回到内蒙古地区从事革命工作,乌可力的姐姐云曙碧、哥哥布赫去了解放战争前线,而乌可力则成为了锡林郭勒盟的一名通信兵。

谈起这段与“国家孩子”有关的往事,已是耄耋之年的乌可力回忆:“周总理说现在南方有三千多孤儿,没有奶吃。那天上午,我父亲基本上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后来我一打听,秘书说‘你父亲胆子挺大,说来一个、养一个、壮一个、活一个。”

曹可凡介绍,制作这档特别节目《我心中的父亲》的灵感,来源于当年采访邓小平之女邓林的一段经历。“我们从邓林口中了解到,小平同志在家里是非常守时的,早上上班发车时间到了,他从不迟到,饭点到了他一定按时吃饭。小平同志退居二线后,总会沿着家里院墙散步,因为他隔着墙,就可以听到大爷大妈们买菜聊天的声音,知道大家都在聊些什么,想些什么。”这些生动的细节,让节目组萌发了通过子女之口,展现这些伟大的父亲的想法。

新中国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有着如山背影般的父爱。这些为新中国出生入死的革命前辈,他们也是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有着侠骨柔肠的另一面。(《解放日报》张熠/文)

猜你喜欢
刘伯承陈云陈毅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