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娟
[摘 要] 以机电专业英语课程为例,经过前期调研拟定双语自主学习技术方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分组实践,对以自主学习为主导模式的A班和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B班进行动态比较,通过大数据分析改进自主学习模式;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模式对课程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项目的实践也为同类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 键 词] 双语教学;自主学习;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5-0110-02
一、自主学习模式实践背景
工科双语类课程如机电专业英语等需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此类课程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大学英语之后。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而且参加了英语等级考试,有一定的阅读、口语基础。一味地课堂灌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1]。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学生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是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它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教师通过采取“教师导学+自主学习+互动助学”,做到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相对独立地探索、分析、质疑、实践、创造等方法逐步达到学习目标[2]。
二、双语课程自主学习实践
(一)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实践课程机电专业英语是工科双语类课程、机电类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根据本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工作需要,针对机电专业的特征,介绍了机电方面的常用英文词汇、单句、短文等;同时穿插机械行业企业英文职场对话等内容;为学生将来步入职场做相关的交流工作奠定一定的英文基礎。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大学英语、工程识图与制图、机械零件普通加工、零件的测量与公差配合、计算机绘图、工程材料等;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有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本研究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双语课程,减少学习中的惰性和畏难情绪,以期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英语学习基础,拟将本课程的学习模式多样化,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小组互学,引入助学与促学机制,对学习效果及时检测和评价,不断改进和深化自主学习模式[3]。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二)实施过程
首先,为了保证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课程组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课程资源整合、网络资源应用,确保学生能便捷地查阅相关资料。接下来进入实践阶段,相同专业班级A、B,均为职高毕业,经过大学一年级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升入二年级。现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口试与笔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A、B两个班级英语基础相当,平均分无明显差异。选取班级A进行自主学习实践,该班级共有学生40人,其中通过英语A级的有3人,通过英语四级的有1人。
接下来,教师针对进行自主学习实践的A班级制定了自主学习指标体系,实时动态地掌握自主学习情况。纳入的指标包含:个人预习完成情况20%、小组项目完成情况40%、课后巩固完成情况30%、拓展内容完成情况10%,各部分占比如图2所示。
为了更好地进行过程控制,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库等收集实时数据[4],对每一次课的预习、每一个项目的完成度、每一次课后巩固及拓展内容完成情况进行统计,确保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实时互动[5],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问,教师及时解答,小组互学、针对助学,多角度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中期课程评价及调整
在课程进行的中期,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以自主学习为主导模式的A班和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B班进行了一次考核。考核方式为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占比各50%。成绩统计数据如图3:
鉴于A班与B班的中期考核情况,项目组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自主学习模式效果比较明显,决定对B班进行调整,同A班一起加入自主学习模式。在接下来的课程中,B班将启动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对B班进行了分组,加入了网络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同时根据自主学习的主要指标:个人预习完成情况、小组项目完成情况、课后巩固完成情况、拓展内容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多角度促进自主学习。
(四)期末课程评价
根据前期A班自主学习的经验,教师对B班进行了调整,加入了自主学习的队伍。根据拟定的自主学习指标体系进行过程管理,确保自主学习的有效展开。课程结束后,项目组再次对A班与B班进行了考核,考核方式仍然是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占比各50%。成绩统计数据如图4:
通过对比可以明显发现,B班加入自主学习模式后学生考核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与A班学生的成绩差距有所缩小。可见课程组推行的自主学习模式对课程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总结与思考
经过前期调研、项目组讨论、制定技术路线、项目实施与过程考核,机电专业英语双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顺利推进,效果明显。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项目组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首先,自主学习双语教学,尤其是在工科中推行,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前期需要做好课程资源库的开发以备自主学习过程使用;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改进自主学习模式;再次,教师导学、小组互学、针对性助学要贯穿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以达到多方位多角度自主学习的目的;最后,在将来的自主学习模式探索中,还应该更加重视个性化学习,开发多样性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打开更多窗口,以期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华,沈慧娟.现代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融合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9(1):19-23.
[2]陆国栋.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14-17.
[3]周琳.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分析及其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2020(2):172-173.
[4]宋玉霞.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1(2):10-13.
[5]刘君晓.“互联网+”背景下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模式与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11):9-11.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