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遂是中国同盟会元老、著名党外人士,曾担任过黄埔军校代理校长。建国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会长等职。陈毅元帅与其交往颇深。近日,何遂之孙何迪撰文回忆了爷爷与陈毅元帅的交往。
“诤友”:陈老总的救命之恩
1950年初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央人民政府在华东地区设立的介于中央和省之间的一级政权机关。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爷爷何遂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部长。地下党员出身的父亲(注:何遂之子何康)被任命为农林部副部长。父子同朝,都成为陈老总的部下。
爸爸很忙,常忙到彻夜不归,睡在办公室;而爷爷却很闲,经他手的文件,常常是走走形式,对此,爷爷心里不舒服。但接连发生的两件事则使他悲愤交加,再次触发心肌梗塞,住进医院。
第一件是1950年6月,他得知挚友吴石在台湾遇难。吴石是爷爷的生死之交,1947年4月,由爷爷引见并和爸爸一起作陪,与中共上海局书记刘晓、刘长胜、张执一等会面,接受了中共領导,提供了大量极具价值的军事情报,受到党中央的重视。第二件则是他的挚友及亲家、我的外公缪秋杰被任命为中央财政部参事后,在与旧盐商接触时,不慎泄露了政府调节盐税的消息,由此获罪,要判监入狱。
爷爷重情义,觉得对不起朋友,也不想活了,不配合治疗,并对前来探视的华东局统战部部长陈同生大发脾气,责备不该将吴石的关系转给台湾工委。
陈老总得知情况,亲临医院,向爷爷说:“叙老(注:何遂字叙甫),尽管你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们党的老朋友。我们把你当成老同志老干部一样看待。共产党刚刚坐上台,工作难免有毛病,有意见只管提,不要那么大火气。新中国未来光明得很,你也为此作了贡献,还是要把身体搞好,多看上几年嘛。”
陈老总看到病床桌头上摆着老版本的《毛泽东选集》,为了打消爷爷心中怕得罪共产党的顾虑,他说:“叙老也不必非看这些书,放宽心,画你的画,作你的诗。咱们还是诗友嘛。”陈老总的一番话,打开了爷爷的心结,配合治疗,转危为安。爷爷又多活了十六七年,陈老总有救命之恩。
“诗友”:与陈老总的文化交往
1950年3月,爷爷致信陈毅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副市长,表示愿将1936年春在旧上海博物馆中存放的私人文物藏品7330件捐献,作为上海人民的公共文化财产。
陈老总接信后大为称赞,认为这是爷爷对新上海的一份献礼。即批示给市秘书长徐平羽,了解情况,拟定接受捐献褒奖方案。经博物馆杨宽馆长、专家蒋大沂的查寻、鉴定,确认了几经迁徙后的文物尚存6895件,并列了文物清单。市府据此,报请中央文化部颁发奖状,并由陈毅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副市长亲笔署名致谢函。陈老总还单独信函上海市教育局长戴伯韬,让他亲往何宅致谢。
受到陈老总的鼓励,爷爷十分兴奋,继而又致函陈、潘、盛三位市长:“遂还曾在南京栖霞山创立中国艺典馆置有房屋,并搜集有许多文物……仍然希望能同样地贡献给人民,并交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陈列。”
据考证,何遂是最早向新上海捐献大批文物的藏家,在上海收藏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起了带头作用。继之,刘晦之先生、顾公雄和沈同樾夫妇、潘达于女士等都纷纷向新上海捐献了大批珍贵古籍、文物。他们与爷爷的名字都刻在了今天上海博物馆的鸣谢墙上。
文物捐赠是公谊,论私交爷爷与陈老总常有诗文酬答,是诗友。1962年我从海南返回北京读高中,住在爷爷家。爷爷曾将珍藏的陈老总七首《莫干好》词的手稿给我看,有七张十行纸。这是病后爷爷在太湖大矶山华东干部疗养院休养时收到的陈老总诗稿。
爷爷也曾将他手抄的《叙圃诗》手稿送请陈老总指教,陈老总返还时亲笔写信盛赞爷爷的作品富于爱国思想,并附一诗,诙谐而自谦地说,不过是“佛头着粪”而已。爷爷把信和诗裱在《叙圃诗》长卷卷首,以表达对诗友的敬重。可惜这些珍贵的手稿都毁于“文革”。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何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