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点亮童心,德育保暖童年

2021-09-22 01:46刘艳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8期
关键词:德育儿童情感

刘艳斌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的确,德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培养出一个个完美而合乎规范的人,而是为培养拥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人作为一个主体,具有自己情感和德性形成的自我过程。人总是在接受后天教育中,通过自己的“同构”和“内化”,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告诉我:孩提时代的心路历程是人一生的情感底色,一个人的童年经历是早期影响其情感和德性养成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在小学阶段德育尤其重要。

于是,呵护童年,优化教育,成为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情感和德性的形成进行有利的引导,对“三观”进行培养,即德育教育。每一颗童心都是充满灵性的。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本性,用情去呵护他们的天性,用尊重和信任,为孩子撑起一片五彩的天空……

所以在德育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研究儿童,体察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实践去体验;用儿童的视角去分析,从而使儿童把眼睛贴近到现实,把耳朵贴近生活,让心灵触摸社会,让思想与真实的世界对话。让孩子在诗意童年里,灵性生活,生长智慧,完善人格……作为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我觉得采用“留白”这种方式最能起育人作用。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当人们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空白”的现状会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内驱力”去填补完善那些“空白”,期望构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内心平衡。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留白”艺术,构成德育过程中的“阴晴圆缺”,可以激发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能动地探索、思考和发现,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而能承载“留白”的最好载体是班队会活动。

班队活动通常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是德育的窗口,而且班队会活动是最好的德育“留白”形式。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班队会活动中,能始终感到自己是主人,对形成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班队会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呢?

1.以尊重为原则,培养自主意识

孩子的发展是多元的,要使学生个性获得健康发展,适应社会,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要让学生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缺点,通过自我调控,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的特殊现象较为明显,孩子挑食、对长辈不懂得关爱使家长愁眉不展。针对挑食这一隋况,我开展十分钟班会《“打包”丢脸吗?》(此设计经本人整理发表于《少先队员》),通过情景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勤俭节约,情景故事后我抛出这样的讨论题:节俭是美德,不打包是种奢侈浪费的行为!同学们如何看待“打包”?孩子们踊跃发言,讨论相当热烈。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我们班的小雷第二天在“每天小感悟”上这样写到:节俭精神首先体现在点菜环节上,但剩菜无可避免时,我们应理性地看待打包。富从勤俭起,作为小学生更不应该养成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爱面子的坏习惯。勤俭节约,有利于消除虚荣心!

高尔基曾经说过: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已达成共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一怎样去爱?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却很糟糕?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娃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

我知道对这些学生如果单单批评或警告是没有作用的,只会导致学生个性思考、自我教育的权利和能力被排挤到边缘。于是我设计了趣味中队会《不依赖,不匆忙》此设计经本人整理发表于《少先队员》),首先通过再现学生身边精彩一幕:早读课已经开始了,宁宁迟到啦!瞧,她样子狼狈地出现在教室门口:头发不整齐,辫子梳歪了,红领巾系歪了,背上的书包还没拉好拉链!这是怎么回事呀?原来宁宁的妈妈今天睡过头了,没及时叫醒宁宁呢?

接着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狼狈的一面呢?最后让学生自己内心感受到以后自己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不依赖,不匆忙,这感觉真好。同时我为了让学生学会关爱别人,也设计了趣味中队会《关爱在左,成长在右》,通过这个中队会,我引导孩子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如对父母关爱应该主动帮家长分担一些家务,对师长的关爱,更应体现在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听讲……

我們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有尊严的,都有其特有的、无法被代替的生命意义。无论他是表现优秀,还是问题多多,抑或是平平无奇,都应该被尊重、被珍视。这样通过活动的形式,多留些空间给学生,巧设德育“留白”,学生的改变会让我们觉得惊奇!我们会惊讶于学生身上竟会有如此巨大的潜力!每一个人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更符合别人的期望。在这个“留白”教育过程中,我们不用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个“留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完成了自我教育的目标。

2.生活化的课堂,培养健康心理

我们都知道,儿童和成人的心灵世界是不同的,微小之举都有可能在他们心中掀起微澜甚至巨浪。孩子们常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成长的困惑、挫折。他们会感受到孤单和无助,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必须观察、了解、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如有一段时间我通过在平时批阅学生的“微作文”中了解到学生渴望长大,但又害怕长大,理想与现实让学生纠结。

孩子们认为:在当今教育体制下,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面对老师殷切的期望,毋容置疑,学生压力也很大。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在面对父母的循循善诱“孩子,你得好好读书,要不然你就找不到好工作了。”于是他们开始害怕长大。特别在看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后,他们心中纠结: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多好啊!在巴学园学习是多快乐的一件事啊!巴学园里多容忍个性啊!的确,理想与现实让学生纠结。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有必要告诉孩子:我们不能改变的,就要积极接受它!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量大,懂的东西并不少。老师对学生说理,难度越来越大,常常口服心不服。因此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利用情感的规律,我精心设计了很走心的中队会《什么不痛?成长最美!》,设计思路如下:

猜你喜欢
德育儿童情感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台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