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别处生活的深情眺望

2021-09-22 15:43李锦秋
福建文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岩茶武夷钢琴

李锦秋

福建知名作家陈毅达的长篇小说《海边的钢琴》主要讲述了丧妻的中学教师金大成,自铁城返回故乡海龙屿定居后,与弹钢琴的杜品、当婚托的大A(蒙香)等的纠葛。在作品中,作者聚力于“武夷岩茶”这个意象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上的作用,以复调的手法展开叙事,使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生发出多种可能性。

一、武夷岩茶的意象运用

武夷岩茶作为世界三大茶类之一,因其地域特质和文化承载的发展和丰富,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小说中,金大成是一位喜欢朱子文化等中华文化的语文老师,而作为文化标识的武夷岩茶散发出独特的岩韵茶气和理学气象,紧贴着金大成的喜乐悲欢。

金大成与同事吃饭时第一次被武夷岩茶震撼后,武夷岩茶逐步成为他的“心头肉”。即便受到妻子训斥后十分失落,但当妻子从家中储物间拿出小盒装岩茶给他时,他“又高兴起来,如获至宝”。在金大成的各种情绪纷至沓来时,他都有喝武夷岩茶的习惯。他第一次忍不住想杜品时,他与杜品第一次实质性结合后惶恐、不安、内疚时,他想见杜品未果烦躁时,都自然而然地开启喝武夷岩茶的模式。只不过这些出场的武夷岩茶,没有道明具体的品种,像是金大成和杜品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潜藏在与众不同的感觉里。

最直观也最精心的设计,莫过于金大成和大A三次一起喝茶的情节安排。每次见面时,他们喝的都是武夷岩茶。第一次见面时,泡的是“百岁香”;第二次偶然遇见后,喝的是“慧苑水仙”“天心肉桂”;第三次是大A逼宫式地主动约金大成,他们共尝的是“空谷幽兰”;而预留下的第四次见面(月老公司安排的第三次见面)将品尝“云淡风轻”。

月老公司从接待金大成起无不是商业营销,赤裸裸的薅羊毛般的赚钱套路让金大成反感。被女儿的孝心感动又心疼钱的金大成带着这种情绪,和大A第一次接触。大A投金大成所好地拉开话题,金大成则为了缓解初面的尴尬,选择泡茶权。这“百岁香”岩茶是晚生品种,原产于慧苑岩,因其上“百岁香”的岩刻而得名,相传与朱子有关。耐泡的“百岁香”经过了长时间的文化和生物技术的洗礼,自然也经得起时间的消磨。在金大成从容淡定、信手拈来的泡茶过程中,我们不仅理解了“头道生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道有余香”的岩茶俗语,也如同品到了“百岁香”醇厚鲜爽、水中带香的茶味。

至于第二次见面对水仙的选择,或许是建立在金大成对大A的初次印象上,他觉得大A“有着模特般的骨感”,“无法找到任何一点肌肉松垮和骨骼变化的瑕疵”,“坐姿很袅娜”,“声音柔如白云,轻飘,让人听了舒服”。大A的这些特征,几乎都符合岩骨花香的岩韵,甚为巧妙。

大A抽了一口香烟,喝了一口茶,老枞水仙的自然味道腾起。这时,她带着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损的口气,直接询问金大成不想第二次见面的原因,并以“真话”来交流。也许只有“真”能打动“真”,她把自己的往事和盘托出,乃至“婚托”的身份也一一道来,目光里有欣赏金大成的意味,并议论起金钱掣肘之下的社会现象。此时的金大成内心是复杂的,他需要调整,需要切换剧情,“天心肉桂”这份“心头肉”需要出场来应景。一个是轻松又难掩崇拜地传情达意,一个是淡定又止不住大笑地点评,茶香心语随物而开。杜品发来短信,大A再吐心迹,带点任性地约定下次的见面。

大A在这次喝茶谈话上的“真”表现,让金大成再次见识了现实的残酷。这“真”是真诚倾吐,随本性而发,似“肉桂”贵在奇香。这“真”是直接、坦率,如“肉桂”简单粗暴而回甘快的口感,一些没有表露出来的思考,将长久地驻扎在金大成的内心世界。

至于“空谷幽兰”,是“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的妙哉,是一颗“从来没有死去过”的心于浊世的寂寞坚守,有绝世独立、曲高和寡的意境,有撩人而神秘的意味,忧伤中带着些许梦幻的期盼。还未品尝的“云淡风轻”,像不言而喻,又如言而非言,亦似一切尽在不言中,既透着历经沧桑之后或洒脱或无奈之感,又清雅淡然地预示着顺其自然的诸多可能,同时也潜藏着于现实之下听从心意的抉择。

这些“云淡风轻”的臆想,是对未来金大成、杜品、大A三个生命个体独立生活的想象,还是金大成与大A与杜品两组关系变化的暗示呢?金大成说:“生活不是武夷岩茶,我真无法回答你,也没遇过或想过这些。”若你也问笔者上面的问题,笔者现在也是如此回答。

其实,文中武夷岩茶之于人的作用还有不少处,如大A对金大成的称呼,就是贴标签式的人物形象塑造,金大成的“武夷岩茶”似的内外特质俯拾可见。金大成初见大A前的刻意自毁形象之事,类同武夷岩茶“乞丐的外表”;陪杜品去向刘宇田讨债、搭救宋水月并囑咐杜品照顾她、同情大A及答应陪她去寺庙还愿等,都是武夷岩茶“菩萨的心肠”的写照。

通篇读来,作者在武夷岩茶的设置上,次第张弛,因势贴合,因境处事,因人选茶,以茶写意,极为细腻、极为准确、极为用心。作者用文学的力量,将其对武夷岩茶的深入体会、深刻把握、深挚表达展现出来,是他对生活的用心观照和坚忍“明视”(小林秀雄语)。这不仅让我们见识了在小说创作之中运用现实物象的智慧,更让我们遇见了一位作家热爱生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世界。

二、主题:对别处生活的深情眺望

回顾文本,金大成与杜品、金大成与大A、金大成与家人这三组人物关系,是小说叙事的主要构成。我们抽掉小可在金大成与大A的交集中起到的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三组人物关系所演绎的故事情节虽有所交叉,但都是平等的线,其内容几乎可各自成篇,并行推进。这些情节围绕着金大成这个中心人物展开,使作品显示出以人物为核心下的整体性。

再者,文本中以钢琴艺术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武夷岩茶、朱子文化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两者共同呈现的是一个更大格局的大文化疆域。冠以大文化之名,所有的人、事、物、情、理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和安放之所,小说的内在整体性再次得到体现。

基于各情节的平等关系和作品整体性的特征,米兰·昆德拉在巴赫金创设的复调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对位法复调”。这种手法,打破叙事的时空逻辑关系,打破叙事的均匀节奏、连贯性、必然性,让不同的叙事相互穿插、各自发展,最后形成统一整体的画面。为什么要探讨这种创作手法呢?也许《海边的钢琴》的作者正是基于这种文学创作认同,整体而非单线性地推进小说的创作,让人们对小说主题的阐释产生了更宽广更多元的理解。

我们可能是身处在以利益、安全为主来选择善恶的一个时代,在法律秩序的建立、健全和发力尚未能全方位覆盖一切时,市场化、商品化、资本化、娱乐化、权力化等已蜂拥而至。一些漏洞造成了个体生命的重大遭遇,像杜品负债、大A被欺骗,他们都无法给予强有力的反抗,只能被碾压。焦虑产生于彻底放弃之前,寻找个人的物质安全和朝圣式地追求精神慰藉,是个体生命外在的表现和内在压抑的呼喊。

于是,个体生命更多的是回到了对自我的关注,他们不得不放下一些实际,再拿起一些缥缈的向往。所以,我们应该去理解杜品对神古产品的执拗,应该去理解大A在那个人被打下神坛前无法释怀的纠结,也应该去理解金大成在丧妻的新空间新生活里对肉体和精神双重需求的患得患失。躁动和焦虑已不单是个体对当下时空把握不定的外化,更是一个时代问题的显性存在。想必,这是《海边的钢琴》要形成的一种表达。

我们要更深层地认识一个时代,探知一部小说的主题,对其文化表现的审视必在其中。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大手笔地用东西方文化共筑了一个大文化格局,它们从不同的文化内核发端,在或平行或交叉的三种展示中,导引我们去探索作品的主题。

其一是两者遭遇时的尴尬。起源于西方国家的传销,在海龙屿这种经济开放的地区蔓延,宋水月、杜品身陷“庞氏骗局”式高科技养生保健品传销中。这种直抓人性弱点、以“欲望”驱动的所谓迅速致富的传销思维,与中国勤劳付出、循序渐进生成的致富观念是相悖的。对此,即便是满腹中华文化的金大成,除了小心翼翼地询问、提醒和善意地嘱咐之外,也别无他法。

其二是两者阶段性的消解。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展示,尴尬中带着微笑。当急功近利、争名逐利的思想成为一种氛围时,当商业价值蒙蔽了政治的眼睛时,大公司老板一路青云直上至“省人大代表”。在这种还未经最终审判的现实映像里,大A经历从沦陷到无力抗拒,再到痛恨不已地质疑社会、到大庙烧香许愿的过程。金大成在与大A的交谈中被震惊,却又无法回答她的追问。庆幸的事,正义最终来临了,“恶心人渣得到报应”,“成了一个犯罪嫌疑人”。大A在心力煎熬的日子里,渐渐爱上喝茶,开始寻找另一种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中的糟粕自然显现了。

其三是两者的和谐共生。被塑造得几近完美的小可,一方面,以音乐、钢琴和钻石相匹配的西方式话语方式说服了公司,推动公司项目成功落地海龙屿。另一方面,她永葆一颗中國心,用“借东风”的中国文化智慧,打动了董事长和董事会,要把公司的中国市场布局拉向“另一个更大的海滨之城”,并不断开拓。这种忠孝两全、个人集体兼顾的完美做法,应该是她所受的中国文化教育和海外留学经历相结合之后的睿智之举,是得了东西文化的共同助力。

行至文末,笔者遗憾地发现,自己对于《海边的钢琴》,还未能用心欣赏那些美妙而细腻的环境描写,未能深入地洞察作品对人性的关注,也忽略了对一些创作技巧的综合分析等。然而,笔者也突然醒悟过来,原来《海边的钢琴》取名用意颇深,“海”是一个硕大的意象。

海是什么?是辽阔,也是开放;是静止,也是翻腾;是现实,也是梦想;是波谲云诡的未来,也是希望。此时,我们都站在未来的边缘(即海边),此处的现实也许残酷,但我们仍要抬起坚定自信的头颅,对别处的生活(即钢琴)投以深情的眺望。

责任编辑林东涵

猜你喜欢
岩茶武夷钢琴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武夷天下秀》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武夷学院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武夷岩茶书写传奇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