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军
【摘 要】本文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评价实践研究为主题,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评价环节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对美国K12技术素养的学习与分析,总结出在以“学”为中心理念下评价的内涵和作用。并从多年评价经验与实践研究出发,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评价的策略和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评价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本文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学习评价环节有较全面的、实用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技术支持;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9-051-03
谈起教育教学改革,都绕不开评价。如果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进行词频分析,评价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该课程标准把评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6月,中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到了四个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需求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好“评价“这个指挥棒的作用,用评价来反馈、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但是,从目前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环节看,评价的思路似乎仍停留在纸质记分册的状态。即便是备课,教师也更多是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学情,进行教学设计。综合现状,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更多重视学习结束后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与改进建议,即重结果、轻过程。(2)更多从教师“教”的角度,而非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评价问题。(3)对知识性、技能性的内容考评较多,忽视对学生思维的生成和发展的评估。(4)评价的主体、形式较为单一。(5)教师的评价反馈多以判定性为主,较少考虑评价的描述性,反馈信息不足,影响了评价效果。(6)评分与反馈零散地呈现出学生的各项数据,较少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挖掘;不够重视基于数据的决策,使评价的服务面较窄;不能充分为各层级的需求者、决策者提供评判依据。
以“学”为中心理念下评价的内涵和作用
美国K-12技术素养的评估理念认为,技术教育并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还要掌握在一定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达到目标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因此,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理念下,从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学業评价,更多转向“为了学生学习的评价”,在评价的内容、方法以及相应方式上均有较显著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从纸笔测试,到完全基于计算机的评估;从离散条目形式,到基于场景的评估形式;从基本知识、操作,到注重对技术的应用、辨析能力的考查;从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估,到建设健全的、多元的、综合的评估体系;从以结果为导向,向注重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估;从对学生经验型的判断、评价,到注重整合各项数据作为判断决策的依据。
评价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评价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确定教学起点,进行下一步教学设计的依据;评价是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反思自身问题,见证思维成长,为后续学习做出改进的向导;评价是为各层级使用者、决策者提供决策判断的依据;评价要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评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重要因素。
为了学习的评价离不开科学、便利、高效的信息技术工具。恰当的技术应用,能够为师生及相关人员提供更加真实、及时、持续且全面的评价数据,使教学更加有效。
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评价的策略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评价,可以做到参与评价的主体更广泛、内容更丰富、方式更多样。
从主体多元角度看,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及教学需求,选择教师、学生个人、小组同伴、其他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参与到评价体系中;选择智能教学平台中的评价功能或问卷调查,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适当加大学生自评、互评的比例,创造更多元的评价主体,使评价更公开、透明。
从评价的内容角度看,教师既要关注认知和技能层面,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层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如通过域管理、电子档案袋的运用,通过画思维导图、制作设计方案、展示演示文稿、制作数据分析报告、完成主题作品等,使评价的内容更全面。
从评价的形式看,机房管理软件、在线测评工具、教师自行编制测评网站或小程序,都可以实现点赞、打星、投票、分值条打分、等级评定或写评语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即时出题让学生作答,也可以构建基于真实场景的综合评估形式,通过多媒体呈现、任务交互等形式,让学生模拟或真实地解决情境问题,如模拟家庭无线网连接、模拟组装计算机等,使评价的结果更直观、更准确,也更富有吸引力。
2.全流程伴随式的评价原则
数据时代,评价指标体现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综合性。通过追踪学生连续的学习过程,分析全流程的学习数据,如学习的态度、习惯、行为等,进行全程、动态、全方位的评估。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数据挖掘,据此进行教学设计与学习改进。这种全流程的依据数据的模式,其核心就是构建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如有的在线学习管理平台,分课前诊断、预习,课中课堂管理和师生互动,课后答题巩固和学情分析等。如果着重测评方面,在线判题系统(Online Judge,缩写OJ)适合对编程学习的评价。教师编制好题目及评分标准后,学生可以自主开展编程练习,系统会自动判断学生提交的程序代码正确与否。同时,做题时间、出错率、错误类型、排名、状态等信息也会显示出来,其游戏化的评价、即时的反馈深得学生喜欢。测评系统减轻了教师负担,增加了个性辅导时间。竞争排名的机制也不断激励学生高效学习。此外,具有自适应学习功能的软件,如背诵单词的App,随时可以陪伴学生背诵单词,并不断激励学习者超越自己,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
3.实行评价方式可视化的原则
评价要能看得见、摸得到、可测量。通过具体化的、实物化的、外显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状态可视化地呈现出来,使教师可以及时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程度,进而促进目标的高效达成。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评价,可以轻松地实现可视化。如让学生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组织结构图、拓扑图、流程图、甘特图、鱼骨图等,通过可视化的实践活动,可以清晰地展现学生的思维逻辑,梳理知识技能点及相互关联点,直观地呈现设计思路与安排,让思维外显。同时软件自带的各种各样的专业图形、标志性符号、模型库等资源,扩展了学生视野,延伸了课堂内容,让学习自然发生。如通过做主题项目,用问卷调查软件采集数据、用编程或电子表格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用多媒体合成制作软件达成演示效果、用共享文档收集整理意见等,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可使学生的学习、技能、思维得到可视化的展示和提升。
4.恰当选择评价工具及其功能的原则
技术使用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越适用越好。我们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评价工具和平台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恰当地选择适用的工具和功能。毕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时间安排有不同的需求与适用性,不可为了炫技而使用。工具使用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更精准地发现问题,进而成为一名终身的学习者。
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评价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1.适用于中小学的学习评价软件和平台资源并不丰富
评价工具在功能设计和适用性上与真实教学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数据挖掘与分析方面对使用者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使用成本也高,让教师自己开发也不现实。因此,集合研发与应用的多方力量不断完善、开发更适合的评价工具和管理平台是发展的趋势。决策层也应该有足够的重视,有资金支持评价体系的改革,使教、学、评各环节有更多的技术实践与应用的机会。
2.开放网络与使用手机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评价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终端,开放的互联网和使用手机是教学中令教师和管理者头痛的问题。一些常规的评价手段如果能挂在局域网上,使学生不需要上外网就可以进行,效果会更好。同时,立好规矩、适度使用、控制时机、形成良好习惯是做好评价的前提。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评价效果为衡量准则,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
3.学习评价本身,提高评价能力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在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法中,评价属于高阶思维。在自评和他评阶段,学生表现出的不理性、不公正、不全面等特质,会使评价流于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评价规则讨论、评价实践指导、评价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恰当地选择评价工具开展评价,学会应用技术手段进行有效评价,学会批判性的思維等,提升学生评价本身的知识与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评价的手段更加多样,评价的过程更加科学,评价的结果更加准确。探究技术推动下的有效学习评价策略,有益于推动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创新发展。技术使评价更轻松,技术使教、学、评能够释放出更多的教育力量。
注:本文系北京市规划单位资助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促教学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以北京市八一学校为例”(课题编号:CDBA1909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梁林梅. 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 开放教育研究,2010,16(4).
杨宗凯.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创新[J]. 人民教育,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