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芳 李双林
摘要:羊口疮病会引起病羊口腔黏膜溃烂、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发生脱水和营养缺乏症状,严重影响羊只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如果处理和治疗不当,还会引起死亡现象。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并且发现羔羊感染口疮病后积极进行妥善治疗,尽量减少本病给羊群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羔羊;口疮病;病毒;溃疡
羔羊感染本病后刚开始发生流眼泪和嘴唇、口角皮肤发红,随后出现丘疹和水疱,然后破溃形成厚厚的痂块,有的病羊眼结膜发炎,严重时结膜增厚,甚至发生失明现象。由于引起本病的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能够通过受损的皮肤和黏膜引起感染,引起羔羊口腔黏膜溃疡、坏死,致使羔羊不愿采食或停止采食,生长缓慢、营养和发育不良,进而降低饲养价值和经济效益。
1 发病原因
在生产中通常将羊口疮病称为“羊传染性脓疱”,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有羊只感染本病后,就会通过与健康羊群直接接触,进行疾病传播。病羊或康复后的羊会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病原体,对圈舍、垫草、牧场或饲喂器具等造成污染,健康羊群通过皮肤伤口或受损黏膜感染本病。本病对羔羊产生的危害较大,生长到3~6月龄的羔羊发病率最高,因羔羊体质较差,发病后容易继发感染其它病原体而发生各种疾病。虽然成年羊群也可以感染本病,通常死亡率不会太高,但是会成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给健康羊群带来长期隐患。如果羊群发生自然感染情况,往往是由于从外界购买了病羊或康复后的羊[1]。
2 临床症状
羔羊一般以口唇部感染多见,主要表现:在嘴唇、口腔角部和鼻镜等部位先出现红色斑点,然后斑点逐渐变成丘疹和结节,随着病情发展再形成红疱或脓疱,随后在口腔和嘴唇周围、脸颊等部位迅速蔓延开来,大面积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结痂,并且在结痂下面还会发生增生性肉芽组织,致使病羊嘴唇外翻突起。
口腔里面的黏膜潮红受损,在牙床、软腭和舌头等处的黏膜上也会出现水疱,随后开始化脓或溃烂,容易继发感染葡萄球菌或坏死杆菌,促使病情恶化,形成大面积的溃烂或组织坏死。由于病羊口腔内黏膜溃烂,不仅病羊口腔流出黏液且恶臭,还会影响正常采食、甚至停止采食,精神状态变差、被毛粗乱、反刍减少或停止,逐渐消瘦、脱水死亡。哺乳期的母羊乳房也会感染本病毒,因为羔羊哺乳时可以咬伤乳房,将病毒传染给母羊。
3 预防方法
3.1 保护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
由于病毒主要是通过受损的皮肤和黏膜进行感染的,所以保护这些部位的完整性,是防控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放牧饲养中加强防护各种疾病,尽量将羔羊与成年羊群分开放牧,避免因踩踏或拥挤致使体表皮肤受损。同时需要供给嫩绿的青草,或者进行青贮熟化后的秸秆或饲草,严禁给羔羊饲喂干硬的饲草,并且在饲喂粗饲料之前,需要认真检查饲草情况,及时挑出芒刺、干硬树枝、尖锐物等,避免羔羊口腔黏膜容易受到刺伤,保护口腔黏膜的完整性[2]。
如果羔羊体内缺乏食盐,就会去主动啃食墙壁或树皮,这样也容易对皮肤或黏膜造成损伤,所以需要加强饲喂管理,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食盐,也可以供给盐砖让羔羊自由舔食,防止羔羊啃咬异物造成皮肤或黏膜的损伤。
3.2 严禁引进病羊或带毒羊
建议养羊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模式,减少从外界引进病羊的机会。必须从外地引种时,严禁从疫区选购羊群或畜产品,应该充分调查或了解外地疫情流行情况,选择正规厂家的羊群进行引种,并且需要他们出示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和免疫接种证明。对引入本场的羊只,需要隔离饲养一个月,确保羊只健康的情况下,才可以混合在大群进行饲养,避免将病原体携带入场传播给健康羊群。
3.3 免疫接种
在羊口疮病流行的区域,需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给羊群定时免疫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活疫苗,刺激羔羊自身产生免疫力,增强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有效防控本病發生。免疫接种前需要将疫苗在阴暗处认真稀释好,并按照每头羊注射0.2mL的剂量,在口唇黏膜内注射,最好在注射处看到透明的小水疱为宜。保证接种操作准确无误,提高免疫接种效果。也可以采集病羊嘴唇部位的结痂研成粉末后,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为1%的溶液,最后划开健康羊只的皮肤进行接种,通常经过一周左右,健康羊只就能够自身产生抗体,增强对本病的抵抗能力,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4 治疗方案
4.1 隔离消毒
如果诊断羊群感染羊口疮病后,需要立即将发病羊群进行隔离,严禁与其它健康羊群接触,并且不应再进行放牧饲养,以免污染牧场而危害其它羊群。同时用2%~3%氢氧化钠热溶液对病羊生活的圈舍和生活场所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对病羊使用的垫草和剩余饲料进行焚烧,用高锰酸钾或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对饲喂器具和用具、设备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有利于将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杀灭,避免饲料或饮水受到病原体污染,将病情尽快控制住,防止传播给健康羊群[2]。
4.2 加强护理
给病羊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圈舍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圈舍干净干燥和空气新鲜充足,减少各种应激情况,以便提高羔羊的免疫力,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同时给羔羊鲜嫩、柔软和容易消化的饲料,有条件的可以将精饲料与糖水混合一起成为糊状来饲喂羔羊,这样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使羔羊尽量采食更多的饲料,来恢复体力和免疫力,减少脱水或体质衰弱对病情产生的不良影响,帮助羔羊尽快恢复健康。
4.3 物理疗法
在羊群饲养数量较少时,可以采取物理疗法,能够帮助病羊尽快恢复健康。首先将发病羔羊口腔或嘴唇部位形成的结痂软化后进行清除,并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其次再用甲紫溶液对创伤面进行涂抹消毒,清洗和消毒2次/d,一直到病羊痊愈为止。
4.3 药物治疗
给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240万IU和硫酸链霉素100万IU,注射1次/d,连续注射3~4d为一个疗程,然后间隔3d后再使用一个疗程,大约经过2~3个疗程后就可以痊愈。还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加VC、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和补充能量,帮助病羊尽快康复[3]。
5小结
总之,羔羊体质弱小,各个组织和器官发育不完善,口腔黏膜相对娇嫩,容易受到伤害。建议在羔羊饲料或饮水中经常添加适量的VA、VB和VC,促进黏膜系统充分发育,对维护黏膜的完整性大有益处。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羔羊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加抵御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实践证明,没有发生羊痘的群体感染口疮病的几率大大降低,所以还需要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和免疫接种,对于预防本病发生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达香,等.羊口疮病毒作为免疫调节剂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7,28(2):182-187.
[2] 阿依古丽·艾合买提.浅析如何预防、治疗羊传染性脓疱[J].农家致富顾问,2017(4):18.
[3] 王冲理.羊口疮病的防治策略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