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为党顾全大局

2021-09-22 01:44杨春长
党史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前委红四军朱德

杨春长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是由无数杰出共产党人特别是那些伟大的领袖人物,以卓越领导力率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赢得的。其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所具备的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的崇高品质,发挥了巨大作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不计个人得失的毛泽东

1928年3月,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到井冈山,传达贯彻党中央的“左”倾盲动政策。他批评指责毛泽东,并把中央撤销毛泽东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的决定,误传为“开除党籍”,还取消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另组师委(毛泽东改任师长);命令工农革命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去支援湘南暴动。3月中旬,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毛泽东,指挥部队分三路离开井冈山,向湖南酃县(今湖南炎陵县)中村集中待命,没有直去湘南。到酃县后,毛泽东看到湘东群众运动发展很快,想到茶陵活动,使湘东与湘南联系起来。这个主张征得了周鲁的同意。毛泽东一面派特务连前往湘南与朱德部联络;一面领导部队就地整训,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929年6月下旬,在福建龙岩举行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毛泽东打算通过总结过去斗争经验,解决红军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但他的正确主张未能被多数人所认识和接受。大会改选红四军前委,但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毛泽东在会上发言说,会议对我个人有许多批评,我现在不辩。如果对我有好处,我会考虑;不正确的,将来会证明他不正确。会后,因常年疲劳,又恰患疟疾,毛泽东病倒了,到上杭县蛟洋休养并指导闽西地方党委工作。10月上旬,他有感于闽西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形势,填词《清平乐·重阳》,其中写道:“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直到是年秋冬,陈毅去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后,带着中央对毛泽东充分肯定的“九月来信”,与朱德一同请回毛泽东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在12月下旬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通过了由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

1931年11月初,中共中央代表团在瑞金主持召开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此会是在王明大力推行“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情况下召开的,把本来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革命斗争策略的毛泽东,批评为“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右倾机会主义”……会议设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总政委、总前委书记的设置,只给毛泽东安排了个虚职。毛泽东便到瑞金城郊的东华山古庙休养,虽然受到排挤,但革命热情丝毫未减。上山后,他从报纸上看到,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上海民众和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士奋起抵抗。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于是,他不顧病体难支,迅速起草了《对日战争宣言》(此文4月15日在《红色中华》上发表)。元宵节后十来天,临时中央政府主持工作的副主席项英骑马赶到东华山,告知攻打赣州失利的情况。毛泽东深感事态严重,送走项英后,立即整理行装下山。后来,他亲自指挥攻打漳州获胜,挽回了败局。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县召开全体会议(宁都会议),由中央局书记周恩来主持。会议一开始“一致同意中央长信指示”,即临时中央7月21日给苏区中央局和闽赣两省委要求坚决执行“进攻路线”“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的长信。毛泽东从实际出发的正确主张,被当成会议主要批评对象。在研究对毛泽东的工作安排时,苏区中央局成员极力主张将他“召回后方”。周恩来坚决反对:“泽东积多年的经验偏于作战,他的兴趣亦在主持战争。”并提出两种建议:“一种是由我主持战争责任,泽东仍留在前方助理;另一种是泽东负指挥战争全责,我负责监督行动方针的执行。”王稼祥、朱德表示同意,苏区中央局成员却不同意。会议表决通过了周恩来的第一种意见,但会后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苏区中央局借口毛泽东身体不好,调他回后方主持中央政府工作。毛泽东顾全大局,服从了这个决定。周恩来、王稼祥都来送别,毛泽东对周恩来说:“军事工作我还愿意做,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他还幽默地对王稼祥说:“你和我都是少数,不服从不行,我只好到后方去了。好在革命不分前方后方,哪里工作都一样,你就别争了吧。”

遵义会议后,1935年3月10日在苟坝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苟坝会议)。在是否进攻打鼓新场(今贵州金沙县城)问题上,与会人员争论激烈。毛泽东力主不能打,应该在运动中歼敌。其他多数同志则主张坚决要打。张闻天根据会上多数人意见,作了撤销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的决定。会后,毛泽东担心攻打失败损失革命力量,半夜提着马灯去找负责军事指挥的周恩来,说服他缓发作战命令。11日晨,再次举行中央负责人会议,毛泽东说服与会者放弃攻打计划,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在5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理会议前后,林彪等对行军走“弓背路”有意见,要求走“弓弦路”,并提出让彭德怀替代毛泽东指挥。毛泽东耐心说服大家,统一了思想,维护了团结。

鞠躬尽瘁的周恩来

1930年9月,周恩来与瞿秋白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被共产国际派回来的王明指责为犯了“调和主义”错误。11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承担了责任,发言承认三中全会是“取了调和态度”,但他申辩说:“三中全会一般的已经接受了国际的路线,立三同志在三中全会之上也已经承认自己的错误”“反对把三中全会和国际路线对立的企图”。由于王明等人的干扰,中共中央已不能有效地对全党实行领导。周恩来到处谈话、做工作,还是不能平息风波,党处于严重危机之中。周恩来和瞿秋白顾全大局,不再申辩,服从国际指示,接受国际决定,并表示:自己既已错误,就退出政治局,辞去中央职务。王明等人不同意周恩来辞职。瞿秋白对周恩来说:“你还要背着这个担子。”周恩来服从组织决定,继续留在中央工作,维护了党的统一。

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博古在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惨败教训时,只讲客观原因,不讲主观指挥上的严重失误,与会众人对此很不满意,博古又固执己见。为了打破僵局,促进会议向良好方向发展,周恩来主动作检讨,承担军事指挥错误之责,其后又力荐毛泽东进入中央政治局担任常委。7月18日在芦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张国焘拥兵自重伸手要更大权力,否则不跟中央北上。周恩来为了维护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团结,主动把红军总政委职务给张国焘。

1943年延安整风运动中,周恩来受到过火批评,说他执行了王明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主张经济工作要扎实,反对冒进,却被批评为犯了反冒进的错误。他都顾全大局,任劳任怨,继续呕心沥血为党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中,周恩来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忍辱负重,苦撑危局,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运转,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协助毛泽东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同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

1973年底,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江青等人攻击、污蔑周恩来犯了“右倾投降主义”严重错误,斥责中美会谈是“丧权辱国”“投降主义”。一向很少动怒的周恩来尽管身患癌症已经扩散,身体很疲惫、虚弱,还是拍案而起反击说,我周恩来一辈子犯过不少错误,可是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扣不到我的头上。在病痛中,他拉着战友、爱妻邓颖超的手,含着泪低声哼唱《国际歌》。弥留之际,他声音微弱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周恩来为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扬周恩来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楷模。他指出:“周恩来同志总是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地位,坚决反对和抵制不利于党的团结和损害党中央权威的言论和行动。周恩来同志反对任何派别思想、小团体习气、地方主义、山头主义、本位主義,从不搞小圈子、小集团,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条件下都首先要过好政治关。”

度量大如海的朱德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毛泽东曾这样高度赞扬朱德。这10个字精确涵盖了朱德的高尚品质。他一生也受过不少诽谤、排挤、打击和误解。

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余部南下至广东梅州地区大埔县三河坝时,根据上级指示,实施了“三河坝分兵”,即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率领主力部队去攻打潮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队伍就地掩护主力部队行动。三河坝阻击战中,朱德率部据守三昼夜,因与强敌作战牺牲较大且军心不稳,逃跑、失散严重,部队由4000多人减至800人左右。朱德铁心跟党走,以顾全大局的胸怀,号召留队官兵坚定革命必胜信念……1928年春,率领这支队伍,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从而奠定了红军的基础。

1928年4月,毛泽东所部与朱德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前委书记。1929年,红四军内部产生了一场关于如何建军的原则性争论。朱、毛二人产生分歧。朱德等认为“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是“书记专政”,主张成立军委;而毛泽东等认为,军队指挥需要集中敏捷,由前委直接领导更有利于作战,设军委实际是“分权主义”。有的人攻击朱德是“领袖欲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还拉拢部下“企图成立军委脱离前委”。在中共红四军七大通过的决议案中,他和毛泽东都受到了批评。会后,陈毅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一心想解决分歧的朱德在上杭县太忠庙(今城东小学)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八大。会议就建军原则问题争论了3天,毫无结果。其间,红四军党内军内单纯军事观点、流寇主义、军阀主义残余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发展。朱德等人愈发觉得红四军缺少毛泽东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不行的,于11月下旬迎回毛泽东,让其重新担任前委书记。

遵义会议上,朱德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8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后,朱德率红军总部参加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左路军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朱德尽管身处险境,却大义凛然,坚定地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裂,红军行动应按党中央的决定执行。他还明确指出:中央只能有一个中央,那就是遵义会议确立的中央,另外成立中央是非法的,不能允许的。他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团结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朱德事事处处以党和人民事业、党和国家大局为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出“一切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者,必须把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1943年8月,朱德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文,主要强调要实事求是进行军事教育训练。在一次高级干部会上,林彪指责这篇文章鼓吹“单纯军事观点”“违背了我军政治建军原则”,还批评协助朱德起草文章的司令部秘书雷英夫。雷英夫向朱德检讨并自责没有写好,朱德说:“你不要害怕,历史自有公论。”雷英夫这才如释重负,并对朱德说:“毛主席在长征路上赞扬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您的‘海量确实世间少有。” 毛泽东得知后,严肃批评了林彪随意批评军队主要领导人的错误做法,并指出他对“政治建军”的理解是片面的。

“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对于名利地位,朱德总是以大局为重,以革命事业为重。他年轻时抛弃高官厚禄,投身革命斗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还写下“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的诗句。1945年6月中共七大上,朱德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上,他同样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当选为常委;1969年4月中共九大上,朱德不再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依然关心党和军队工作。1975年初,他在89岁高龄时亲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1976年2月,他又写下“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的诗句。他曾讲过:“我们共产党人胸襟要广阔,气量要宏大,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要严格一些,有功先归群众,有过勇于担当,所谓‘善则归诸人,过则归诸己。”他真正做到了从不居功自傲,一生为革命事业顾全大局。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前委红四军朱德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毛泽东称为“农民同志”的前委委员毛科文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
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由来及其历史贡献
红四军司令部布告①(192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