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缨在手 缚住苍龙

2021-09-22 01:33杨保红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1年9期
关键词:险工沁河河务局

杨保红

受到流域内持续强降雨影响,沁河继7月11日武陟水文站出现360立方米每秒洪峰后,7月19日以后流量持续加大,7月22日14时,武陟水文站的流量达902立方米每秒。7月23日3时12分出现151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流量。因工作原因,我与同事于7月22日至24日沿堤巡查,目睹了焦作黄河河务局迎战沁河“7·23”洪峰的过程。

严阵以待战洪峰

7月22日14时30分,我们在老龙湾险工看到,沁河水势已很壮观。老龙湾险工是黄河大洪水时倒灌沁河的顶点位置,由此而下的沁河堤防按照黄河堤防标准建设。据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的同志讲,坝前水位比涨水前已高出6米多。

老龙湾险工上随处可见防守的干部职工,守险人员的帐篷就搭在龙回头石刻旁。随后,我们沿堤上行至大樊险工所在的班组。人民治黄以来唯一的堤防堵口就发生在大樊,新乡、焦作的人民治黄机构也是在此诞生的。这个班组工作开展得很有特色,在焦作黄河河务局开展的“四面红旗”达标活动中,曾获得过三面红旗。班组旁边的大樊堵口纪念园里有关于大樊堵口的详细介绍,据守险干部讲,这些文字图片介绍对这次防御沁河洪水很有帮助。

由武陟进入博爱县境后,我们看到河水漫滩情况变少,但感觉气氛陡然有些紧张。在白马沟险工,我們见到沿河乡村干部、群防队员大都在堤上。博爱沁河河务局办公室的王燕主任简要介绍情况后,说留村正在引沁闸前打围堰,建议我们到现场观看。我们匆忙赶到留村闸时,发现这里的群防队员与地方干部更多,博爱沁河河务局的抢险队员也在这里,堤上还堆积着防汛料物。

我们晚到一步,因为沁河水上涨过快,打围堰的人都已撤了出来,引水闸前的浮体也拖到前戗上了。博爱沁河河务局负责供水工作的索斌斌身上带着泥水,才从河里撤上来,他向我们介绍了打围堰的情况。

王燕说起博爱巡堤查险,特意提起博爱沁河河务局与沿河村庄开展共建活动,西王贺、武阁寨等村在堤上架设的路灯,极大地方便了夜间巡堤查险。

告别王燕,我们继续往上游走。说来也怪,上车前一直没下雨,我们一上车便开始下雨。16时43分,我们下沁河堤后,在丹河防护堤上见到丹河水流湍急。丹河山路平水文站15时32分洪峰流量为1020立方米每秒,按时间推算我们看到的可能就是丹河洪峰。

我们上308省道时,见公安人员已将来往车辆全部拦停,估计是担心洪水冲垮丹河公路桥。因为我们车上有通行证,又给公安同志说明了情况,公安人员让我们从公路左侧逆行过桥。到桥中间时,停下车,我们再次拍摄了丹河洪水。

过了丹河桥,接着过沁河桥时,见沁河上游水势平稳。丹河汇入沁河前,沁河五龙口流量500立方米每秒上下,支流逍遥河流量380立方米每秒、安全河流量85立方米每秒。

由沁河水南关沿右堤往下游赶往马铺险工的路上,我们看到堤顶有序走着拉青梢的车队,又有拉石头的车穿梭其间,感觉气氛异常紧张。好在所有上堤路口都有人把守,堤上没有一个闲杂人员。顺利到达马铺班组后,我们得知尚未出大险,只是进行工程抢护加固。

马铺险工位于丹河入沁口以下8千米处,沁河入黄河的流量在此已经形成。在2003年10月沁河武陟水文站900立方米每秒流量下,马铺险工曾发生险情,通过加固工程,新修3个石垛,用爆破的办法切滩导流,耗资455万元才使河势稳定。

沁河7月22日下午的河势与2003年10月的类似,工程前S形畸形河势已形成,初步判断已有根石走失,焦作市、沁阳市(县级)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果断决定抛石护根。

马铺险工加固现场,机器轰鸣、人声鼎沸。温县黄河河务局装载机操作手王铎是被焦作黄河河务局领导点名过来参加抛石作业的。雨天作业,不仅轮胎容易发生侧滑,而且视线模糊,影响抛投精准度。王铎在只有1.2平方米的岗位上,铲石、抛投、往返,在空中画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线,每个作业周期平均用时不到3分钟。“快、准、好”是在场人员对他操作技能的一致评价。

驱车离开马铺没多远,又是大雨如注。

再接再厉守险加固

7月23日,我们醒来后得知,武陟水文站当日3时12分出现151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流量,最高水位106.01米,超过该站警戒水位0.34米,为1982年以来最大洪水。

7月23日10时以后,沁河洪水流量持续在1200立方米每秒上下。当天上午,我们在沁河左堤南贾险工,中午时再次来到沁河老龙湾险工。近14时,我们从老龙湾赶往大樊班组吃饭。在班组外,我们见到堤上有抢险机械、器具、物料,据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技术人员李会海介绍,是在临河堤脚发现多处长时间冒水泡现象,河南黄河河务局、焦作黄河河务局相关专家研判分析,认为堤身存在隐患,组织人在背河地毯式排查后没发现渗水,当前只是做好一旦出险的抢护准备工作。来到班组,我们看到博爱沁河河务局康大奎开车送来土工布,也是预备大樊出险时用的。

大樊班组当日午饭是包子、花卷,还有个汤。焦作黄河河务局注重一线班组建设,在硬件设施不断提高的同时,近两年通过“四面红旗”达标活动,将班组提档升级。这次迎战沁河洪水过程中,河务部门主要依托班组开展物资保障与后勤供应,让守险干部职工能吃上热饭。

午饭后,我们从大樊班组出发,15时31分再到白马沟险工时,水位明显下降了,到了留村闸也是一样。一路沿堤往上游查看,下沁河堤头,16时01分在丹河防护堤上再看路边的丹河,退水迹象非常明显,前一天满槽的河水现在空出1米多高的河槽。

我们仍上省道308,公路上车辆正常通行。丹河桥下的水小了。7月23日14时,丹河山路平水文站流量为186立方米每秒。上了沁河桥,笔者发现桥下水变大了。沁河五龙口水文站从7月23日9时起流量加大至698立方米每秒,至14时加大至1010立方米每秒。同时,沁河支流安全河流量为80立方米每秒,逍遥河流量为180立方米每秒。

总结经验以备再战

在马铺险工班,我们见到了沁阳沁河河务局的4个老职工:张习瑞、孙共产、田和群和王世忠,他们是主动要求参加抢险的。4个人中,孙共产、田和群退休前获得过黄委先进工作者,张习瑞退休前一直工作在工程抢险一线,先后参加过“82·8”“88·8”“96·8”“03·8”等重大抗洪抢险,1996年和2000年先后被授予河南黄河河务局和黄委劳模称号。

沁阳沁河河务局抢险队长张雨露沙哑着嗓子让队员们在坝前集中,随后让4个老职工传授抢险经验。

4个老同志都有些“晕镜”,推让着都不愿出头,出来讲话也是三言两语结束。随后,他们带领年轻队员沿着工程巡查,在坝头说起2003年抢险,几个人话都多了起来,还争个不休。最终达成一致,由张习瑞主讲,其他人补充。接着他们就讲起了2003年出险的河势情况,以及抢险的经验与教训。如何察看河势,如何判断险情,如何预先加固避免出大险……

7月23日,我们夜宿沁阳。7月24日上午,我们沿沁河右堤往下游走,沿途看到温县黄河河务局、武陟第二黄河河务局的干部职工有的在加固坝垛,有的在回填水沟浪窝。在温县新村班,我们见到了装载机操作手王铎,但听他讲话,远不如看他操作装载机那么让人感到酣畅淋漓。据温县黄河河务局办公室主任成素霞介绍,该局在确保沁河11.172千米堤防安全的同时,还支援了南水北调工程抢险和新蟒河抢险。

在王顺险工3垛水溝回填现场,我们与武陟第二黄河河务局几个值守人员交谈时,有佩戴红袖标的村民骑着电动车送瓶装水、面包给守险职工。

笔者将以上文字交给焦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李怀前审阅时,他说:“你得把武陟县在此次迎战沁河洪峰中建立起来的‘三长三班六有防汛工作机制写上,下一步我们要将这个机制在焦作沿黄、沁河各县(市)推广。”

李怀前副局长讲的这个“三长三班六有”防汛工作机制,“三长”是指,黄沁河全线吃紧的情况下,将防汛责任逐级分解,设立防线长、段长(片长)、组长“三长”,将防线任务按县东、沁北、沁南三个防线,划分清楚县、乡、村三级责任。“三班”是指,实行主汛期期间24小时全天候值守制度,三班轮换。原则上防线长、段长(片长)不倒班。各堤顶责任段防汛工作组按照每200米设置1个工作组,分三班进行轮换值守。汛情不紧张时每6小时进行一次轮换,汛情紧张时保持全员在岗。“六有”是指,自身防护有保障、及时清滩有措施、巡堤查险有实效、应急救援有工具、防洪抢险有机械、现场指挥有标识。

猜你喜欢
险工沁河河务局
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黄河水利委员会新乡黄河河务局封丘黄河河务局堤防工程
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剪影
——堤防险工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险工险段统计及治理措施分析
沁河
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
黄河下游治河工程空间分布的统计特征
河长制在破解黄河河道清障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增强沧州河务局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