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广东 广州,510515)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Progressive Hemifacial Atrophy,PHA),又称Parry-Romberg综合征,是一种以单侧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及骨或软骨组织进行性萎缩为特征的后天获得性面部畸形,属于自限性不可逆性疾病。对于进展非常缓慢的病例,遵循恢复和重建颜面轮廓对称性的治疗原则,诸多治疗方法均有文献报道[1]。
自体脂肪填充是当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治疗皮肤软组织凹陷的手术方法,以其创伤小、恢复快为优势,得到广泛应用[2]。本研究作者作为手术医生,自2017年开始使用自体脂肪干细胞胶(SVF-gel)技术[3]矫正半侧颜面萎缩,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手术方法及临床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作者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科共完成28例自体脂肪干细胞胶移植矫正半侧颜面萎缩手术,患者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28.42岁,其中患侧中、下面部矫正24例,患侧上、中、下面部均进行填充矫正者4例。
病例纳入标准:患者确诊半侧颜面萎缩,且超过2年无病情明显进展。
1.2.1 术前设计
术前根据患者医院及主刀医生个人判断,标记面部待填充区域,患者以颧弓上、下凹陷以及鼻旁区域凹陷最为明显。拟抽脂区选择下腹部或双侧大腿内侧。
1.2.2 脂肪的获取
使用1.0mm×350mm灌注针,将肿胀液(500ml生理盐水+15ml 2%利多卡因+10ml罗哌卡因+0.3ml0.1%肾上腺素)均匀灌注于待抽脂区皮下脂肪层内。以3.0mm×350m多侧孔吸脂针获取350ml左右自体脂肪(静置去水后计算脂肪量)。吸脂口以6-0尼龙线缝合一针。
1.2.3 自体脂肪干细胞胶(SVF-gel)的制备
将获取的静置脂肪置于50ml鲁尔口注射其中,以1200g离心力离心3分钟,去除底层水分,保留上层脂肪。将上层脂肪收集后,转移至20ml鲁尔口注射器中,通过一个连接头连接空20ml注射器,将装满注射器的乳房推至另一个注射器中,推注速度为20ml/秒,以此往复60次,达到脂肪的充分乳糜化。把乳糜脂肪进行离心,离心力为2000g离心3分钟,得到上层大量暗黄色油脂,下层胶冻样浓缩脂肪,称之为脂肪干细胞胶(SVF-gel)。收集SVF-gel备用。每100ml大约产出20 ml SVF-gel。
1.2.4 面部SVF-gel填充
使用局麻药(10ml 2%利多卡因+0.05ml0.1%肾上腺素)进行填充区域皮下浸润麻醉。选择穿刺口为外眼角垂线与颧弓交点。浸润麻醉完成后,使用18g钝针进行脂肪干细胞胶填充,以穿刺口贴骨膜进针,颞部填充于颞深筋膜浅层,面颊填充于腮腺咬肌筋膜浅面,鼻基底、眶下三角区以骨膜上填充。填充时保持退针注射,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填充以基本达到和健侧对称后,继续填充已填充量的10%。穿刺口以金霉素眼药膏封闭。
1.2.5 术后处理
吸脂口术后一周后拆线。吸脂区穿弹力衣3周。嘱咐患者术后减少面部运动。
1.2.6 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定期拍照,与术前对比,观察患者术区情况,是否存在结节或高吸收率,并询问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评价指标:①满意:患者对面部填充外观、效果非常满意;②患者对面部填充外观、效果稍有轻微偏执,则需要二次甚至三体手术填充。
19例患者初次手术3个月后对手术效果满意,初次手术满意度达到67.86%;有9例进行了二次填充,其中2例进行了第三次填充。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单次填充量均超过20 ml,未出现感染、液化、结节等并发症。远期随访填充区域外形良好、质地柔软。
患者女30岁,于十余年前因两侧面部不对称至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半侧颜面萎缩,病情基本稳定5年,因1年来牙齿正畸治疗致面部凹陷加重。患者体形偏瘦,手术采用腹部脂肪抽吸,共获得脂肪530ml,制备成110 ml SVF-gel,左右两侧颞部各填充20ml,左侧面颊部及颏部共填充30ml。将剩余60ml无菌封装后冻存与-20℃冰箱,于术后1个月进行补充注射填充:左侧面部补填充冻存SVF-gel共15ml。
图1 典型案例
矫正半侧颜面萎缩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自体骨、异体材料等骨组织重建,脂肪瓣移植,筋膜瓣移植,真皮移植,自体脂肪游离移植等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例如张丽霞等报道[4],使用颞浅筋膜瓣复合真皮片移植治疗半侧颜面萎缩,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该手术方法相对难度较大,切取颞浅筋膜瓣需要一定的显微外科皮瓣操作技术,不易推广掌握,且供区较易遗留医源性瘢痕,对于移植区还需要广泛剥离,有增加副损伤的可能。自体脂肪移植相对其他方法,有其无论是供区还是移植区均损伤较小的有优势,缺点是自体脂肪成活率不稳定,多数情况吸收率较高,需要多次填充才能达到理想效果。雷忱等报道[5],在自体脂肪中添加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以提高脂肪成活率,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但添加比例及单次手术效果是否稳定仍有待观察,多数情况下仍需二次手术填充。有文献报道,单纯自体脂肪填充保留率大约在30%-60%,因此自体脂肪填充患者常需要二次填充,以保持填充效果[6]。
自体脂肪干细胞胶(SVF-gel)技术是作者本人前期研究成果,即将一次离心去水后的脂肪,在两个联通的注射之间互相推注,形成乳糜化的脂肪,再离心去除脂肪组织中的游离油脂,获得一种高浓度脂肪组织,称之为SVF-gel。该物理方法,其实质是利用流体剪切力,对脂肪组织中成熟的巨大脂肪细胞选择性破碎,保留大部分SVF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二次离心去除其中有油脂之后,由于体积大大降低,其中所含干细胞浓度提高了将近6倍,移植后由于干细胞的存在,移植物保留率明显提高,达到60%以上[7]。典型案例中,患者颞部仅仅填充一次SVF-gel,即可观察到脂肪成活良好,保留率较为满意。特别是,作者所在单位临床研究团队,开展了SVF-gel冻存后填充的临床研究[8],在该典型案例中,作者在术中将多余的SVF-gel无菌封存后,置于-20℃环境中冷冻储存,患者术后1个月后返院复诊,将冻存SVF-gel快速复温后,进行补充填充,不需要再次吸脂,即可进行二次填充。作者所在科室对与冻存SVF-gel的临床应用超过4年,总注射剂量过万毫升,未出现任何脂肪液化、结节等相关并发症,体现了SVF-gel在脂肪填充临床应用中的明显优势。
上述治疗方案于作者所在单位临床应用中总结出一些注意事项及要点,现作分享:1、应特别注意术中无菌操作,因SVF-gel需离体冻存,故任何可能的细菌污染都应避免;2、SVF-gel的制备过程中,脱油率应至少达到80%,以此进行冻存,才不至出现解冻后大量油脂析出的现象;3、-20℃冻存的临床应用,在本单位未超过3个月,故不建议使用冻存时间超过3个月的SVF-gel;4、应保障冻存环境的稳定性,任何温度的波动,都可能引起SVF-gel理化性质的变化。
本研究中,对于保留率的长期随访仍有待进一步开展,例如对于SVF-gel移植后半年、一年甚至一年以上的临床数据,仍有待统计和总结。
综上所述,应用脂肪干细胞胶(SVF-gel)进行面部大容量填充,治疗半侧颜面萎缩,除手术效果良好外,通过冻存脂肪填充,进行无须吸脂手术的二次填充,既保证手术效果又减轻患者负担,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