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凌君
血液病发生与遗传因素、化学因素及免疫因素等相关,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及发热等症状为主。另外,血液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增加治疗难度,再加之大部分血液病患者存在免疫下降、长时间化疗等情况,极易合并院内感染。相关研究指出,感染是血液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在对症支持治疗、常规护理基础上,纳入相配套护理服务,以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升预后质量。文章选取本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评估优质护理服务价值。报道如下:
P
>0.05),具有可比性。①纳入标准:均符合血液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均为感染高风险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严重并发症者;合并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无法配合研究者。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予以血液科常护,包括健康宣教、生活护理、遵医嘱用药及定期访视等内容。
1.2.2 研究组 对患者加用优质护理服务:①优质护理培训:在科室内部举办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内容包括风险意识、细节护理及人性化护理等,全面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和护理质量,并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②护理评估: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在患者入院后,全面收集患者个体特征、感染可能性及病史等,明确护理诊断,制定个体性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及目标,重点关注院内感染控制。③心理辅导:在健康宣教基础上,根据血液病严重危害性这一特性,进一步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诊断,并予以必要辅导。根据护理评估结果,予以相对应心理辅导。其中,心理负担较轻者,予以解疑答惑、病友交流及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转移注意力。对心理负担较重者,应积极了解心理压力来源并予以处理,必要时可请心理科医师会诊。告知院内感染的危害性及注意事项,避免加重病情。④化疗护理:对需要化疗的血液病患者,予以个体化化疗护理。例如:在餐后3 h后再进行化疗,避免剧烈呕吐发生;在化疗期间,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以转移注意力;出现呕吐后,应协助患者及时漱口、清理,严重者应及时予以止吐剂。⑤病房管理:保持病房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建立良好有序的访视、陪护制度,避免不必要人员走动引起患者不适;病房及走廊配备洗手消毒液,加强手卫生管理,降低感染机会。⑥营养及运动管理:注意饮食搭配,根据个体特征制定饮食指导方案,增强营养及免疫力,降低感染可能性;适当进行床上和床下活动,避免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尿道感染等发生,减少院内感染潜在因素。
1.3 判断标准记录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表1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部位及发生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例(%)
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研究的不断突破,血液病患者生存期也越来越长,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院内感染是血液病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如何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内容之一。但是,由于血液病多具有恶性肿瘤性,再加之长时间的化学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其合并院内感染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患者。研究指出,血液病患者在使用各种导管、化学药物、广谱抗生素后,机体免疫力会明显下降、菌群失调,合并感染的概率会显著提升。而常规护理内容仅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对患者自身及预后质量关注较少,护理质量较低。因此,应积极寻找合理有效护理干预方案,以减少潜在感染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则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细节、个体化服务内容,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朱汝征等研究指出,优质护理服务对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干预后感染率仅为11.9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提示研究组患者感染率更低,这可能与干预后护理细节更到位、潜在感染风险控制更好等因素相关。另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这可能与干预后感染更少、护理质量更高有关。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吻合。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减少血液病患者潜在感染风险,降低院内感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