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真人番《此画怎讲》创新因素分析

2021-09-18 08:45信潇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纪录片创新

信潇

关键词 创新,真人番,纪录片,《此画怎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3-0112-03

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国内首部名画真人番节目《此画怎讲》一经播出就获得了腾讯视频9.0,豆瓣8.2的评分,节目于2021年5月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2020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1 ],该节目基于中国美术史,选材定为14幅人物画,核心逻辑为“古画活起来”的形式为受众普及中国名画鉴赏知识。

《此画怎讲》第一季制作播出30集,单集时长3至5分钟,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节目?一说是国内首档名画真人番,“番剧”一词来源于日语的“番组”,在日语中指电视剧、综艺节目、新闻节目、动画剧、真人扮演或动画形式制作的网络剧等。另一说法将该节目类型定义为微型纪录片,微纪录片是应传播媒体的发展和变化,由传统的纪录片发展而来,用微电影的语言,纪录现实社会生活的片段或再现真实的历史,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受众思考的电视艺术样式。《此画怎讲》将原画进行真人高度还原,用画中人物的口吻,把二维画作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呈现出三维效果,对传统美术画作进行解构和再创作,在每集融入一个热点话题,通过情境和台词讲述历史故事,反映社会现象,揭示生活本质。该节目在叙事手法、视听表达及传播方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创新性。

1 叙事手法的创新性

《此画怎讲》节目选题于中国绘画,在叙事手法上采用了轻喜剧的叙事方式,叙述者不是固定的某一个人,也没有选用常规的画外音进行解说,而是通过画中人物的口吻,换一幅画换一位叙述者,将故事融入画中情境进行解读,整体氛围轻松随意。第一幅画作选取的是盛唐时期仕女画稀世珍品张萱的《捣练图》,在长卷式的画面上共刻画了12个人物形象,张萱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导演也将这幅画按三组分为三集来叙述:第一集在讲述捣练时,运用诙谐有趣的人物对话来解释什么是捣练及捣练在制作成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集在讲熨烫时,主题将“加班”“远程办公”“劳动力”等话题加入,将矛盾冲突贯穿于叙事,重点突出的是轻喜剧模式下具体的人物矛盾叙述,第三集讲的是织线,着眼于姑嫂关系,相较于传统的说教模式,将轻喜剧的模式融入画作及相关绘画知识的介绍,赋予时代生命力,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

叙述视角定位于现代社会,画中人物进行“反向穿越”,当下的热点社会话题如:“抑郁”“车厘子自由”“社畜”“八卦”“疫情”“二次元”等与古代文化元素结合,模式新颖,易于得到年轻群体关注。每一集都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幽默情景剧,在小剧场里,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问题,通过虚构情景,画中人物互动聊天,把现代人的生活放进画中,不仅是古代绘画和文化知识的传递,更是当代观众对于生活的思考。

2 视听表达的创新性

2.1 删繁就简的镜头语言

现阶段随着拍摄器材的更迭,镜头语言的革新,观众审美趣味的改变,多角度、多机位、丰富的镜头语言、多变的剪辑节奏、频繁地视觉冲击是当下影视作品的普遍性要求,《此画怎讲》节目,在镜头语言的表达上,删繁就简,放弃了花哨的镜头表达。绘画是一种静态的艺术表达样式,也称为二维空间的表达,无论是番剧还是纪录片都是视听结合的三维表达方式,节目在镜头表述上将二维和三维简单利用定格做过渡,自然有趣,每一集开篇是定格介绍画作基本信息,每一集结束是定格介绍本集主题、绘画成就、绘画特点等。在长卷轴画作的镜头表达上,先给全景,进行整体环境的交代,镜头慢推,将观众带入场景氛围,再给局部,按照镜头语言全景、中景、近景交替进行叙事,简单地镜头变化,在原本静态的画作上利用演员让画作动起来,同时综合镜头的表达,整体的镜头运用简单,后期包装也没有太多的特效,但蒙太奇的镜头组接能够在每集3至5分钟内有效地表达出该集节目内容,通过拉片分析发现,节目主体内容镜头多采用固定镜头,丢掉丰富的运动镜头,利用固定镜头进行叙事,期间在固定镜头基础上穿插固定镜头的倍速、分屏等镜头语言,重点突出,从视觉上营造在静态画作中只是人物动了起来的效果,如果多运用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形式大于内容,反而不能更明确地与该节目的核心逻辑贴合。

2.2 音乐融于内容表达

节目在音乐元素的创新表达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气氛表达的背景音乐,一个是利于传播的歌曲融合。无论是背景音乐还是歌词歌曲,在该节目的创新运用中主要表达了至关重要的三个效果:其一,是音乐的抒情效果,音乐作为视听元素听觉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画面氛围、节目风格、人物心境等通过节奏和旋律来表达,在氛围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在纪录片或者文化类节目中,画面信息涉及到古风、绘画等素材,通常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多为悠扬婉转的古曲,乐器则以古筝、二胡等弦类乐器为主,而在《此画怎讲》节目中多为节奏轻快,风格滑稽诙谐的场景音乐,音乐决定了画面的场景氛围,同时也决定了节目的整体风格。其二,是音乐的戏剧性效果,由于该节目的节目特点是将静态绘画赋予故事情节的动态表达,整体风格诙谐幽默,在内容涉及到幽默、惊喜、苦恼、喜悦等不同剧情时,起到提醒、预示或者配合推动剧情的作用,进行文化科普输出的同时达到戏剧性效果。其三,是音乐的传播效果,节目内容多与耳熟能详的歌曲融合,第一集将捣练与流行音乐《大碗宽面》结合,歌词改为“你看这个棍子它又长又宽,你看这个盆它又大又方”,在第二集中熨烫与民谣《成都》结合,仕女边熨烫边唱“和我在波士顿的街头走一走”,第二十六集《文苑图》对于诗人李白的介绍——“他曾勇夺华语年度最佳金曲,如果能重来就一定要选的李白”。诸如此类,将节目内容与歌曲歌词巧妙融合,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通过音乐这个载体,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美术知识门槛降低,更为大众化、娱乐化,同时也更利于传播效果。

2.3 形式与内容双创新的解说词

本节目的最大特点是将传统绘画知识进行轻松富有时代气息的解读,解说词对于纪录片式的节目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纪录片主要以“旁白+同期聲”的模式来进行真实的记录或者再现,旁白多为第三视角解读,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是一种局外人纯客观的解说方式,以全知的视角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在解说词中除了介绍常夹有评论,评说剧中的人物和故事,串联画面,阐释主题,其缺陷在于冗长的解说词配合着男低音叙述,整体氛围严肃,风格单一,画面脱节,容易视觉听觉疲劳。在《此画怎讲》节目中解说词是这个节目在创新性方面的一大亮点,从形式来看,它改变了传统的旁白解读模式,剧情参与叙事,在假定性情景中通过有趣的对白来进行主旨内容的表达,结合当下流行的网络直播、微博超话、热线接听等形式,更有效的交代剧情,推动叙事,提示主题,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故事中的剧情是通过矛盾冲突来体现的,对白则是推动剧情冲突的最直观表达,通过人物间矛盾的激化,一步步将剧情的发展推向高潮,观众在观看时更容易融入剧情中,更容易将剧中人物带入自身,融入剧情,从而达到传播效果。从内容来看,活泼有趣的文本是基于形式下的核心表达,再新颖的模式如果没有过硬的文本,也只是空壳子。传统文化古板陈旧的简单科普相对来说会显得乏味无趣,需要借助流行文化、热点事件,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与创新。在《韩熙载夜宴图》的介绍中,通过三集来介绍画卷中的两个场景,第一集场景六幺独舞结合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一种线上线下均可玩的游戏“狼人杀”来进行创新解读,将韩熙载与游戏中的人物角色“预言家”匹配,对于年轻受众来说节目模式耳目一新。第二集场景管乐合奏融合时下热门选秀节目女团出道,吹奏管乐的女伎身份重新定位为底层艺人,需要通过选秀出道,太常寺教坊副使的身份重新定义为经纪人,手中握着道具《女团的自我修养》一书,捕捉古人与现代人生活相通的部分,以古人视角反穿越审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解说词的编排内容活泼,与年轻受众易形成共鸣。此外,如果过于注重形式的新颖和内容的创新,容易失去节目灵魂,每集的开篇通过静态解说词字幕来进行画作基本信息的介绍,每集的结尾字幕一分为二,左边简短几字点明本集的主题,右边介绍画作的风格、特点、成就等。动态静态解说词的创新运用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是这个节目归根结底高口碑高评分的关键因素。

2.4 基于演员和场景的高度还原

《此画怎讲》是基于真人番模式下的纪录片,还是纪录片模式下的真人番,“真人”都是视听传播活动中的最大特点。节目通过演员的表演,进行画作内容的再现,其演员的表演团队是开心麻花,2003年发展至今有过百的签约演员,演员基数多,可以根据不同的画作人物进行演员的选取,从人物形象乃至人物性格更加真实的进行还原。开心麻花涉及话剧、音乐剧、网络剧、影视剧等,形成了独有的喜剧风格,演员表演功底过硬,风格讨喜,易出节目效果。演员的专业加上资深服装复原团队、顶级道具团队,对每个细节力求贴近画作史实,接近博物馆级还原标准,最终呈现出高度真实的名画再现场景[2]。如在第四集《果亲王允礼像》中的扮演者在拍摄期间,需要进行四五个小时的特效化妆和十几个小时的拍摄录制,场景道具的一致,人物服装的颜色、款式、花纹、图案的一致,人物化妆、发髻、饰品的一致,最大程度的还原画作中的场景和人物。

3 节目传播的创新性

3.1 节目传播的符号化表达

信息的传播离不开符号,借助视听语言来进行信息传播的视听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系统,索绪尔认为每一个语言符号包含了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能指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所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对象事物的意义[3]。节目创新模式表达,其实是符号转化为意义的过程,主要在于节目内容的编码过程[4]。《此画怎讲》节目的形式是真人番,真人番的能指是真人再现历史画卷的表达方式,所指是节目创新发展的融合,《此画怎讲》是中国节目与日本番剧的融合,亦是传统文化节目与创新纪录片的融合,节目的内容是中国人物画,人物画的能指是通过视听元素让古画活起来,所指是古画背后源远流长的中国绘画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口碑和高評分,能指是节目成功的标志,而所指是“中国风”已然成为一种流行元素。节目的传播需要策略性的符号表达,纵观《此画怎讲》节目,在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节目效果等方面的符号表达是在编码过程中将抽象意识形态领域意义转化为具象的视听符号的过程,因此需要节目制作团队立足受众,分析受众特点、审美趣味、观众心理,找准关联点,有效提取节目所需符号,让抽象概念更具艺术化的有效表达,从而达到节目传播符号化的效果。

3.2 节目的碎片化传播

30集无论是在电视节目中还是纪录片中,从剧集数量来看都算是中篇的体量,大多数季播节目每季节目数量12集较多,季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三季一共21集,《此画怎讲》第一季虽然剧集数量较多,但单集节目时长3~5分钟不等,30集节目取材14幅人物画,每幅画拆分成2~3集,短小精悍,内容紧凑,碎片化的传播模式符合当下短视频传播时代。由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正式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18亿,短视频应用以人均单日110分钟的使用时长超越了即时通信。受众的习惯在不断改变,节目定位从形式来看是纪录片与真人番剧的结合,基于史实基础的再现,利用真人表演,将每集时长定位于5分钟,受众在吃饭、等人、乘地铁等碎片化的时间里就可以刷完一集。5分钟内的时间长度,除了在视频平台进行传播,也有利于在短视频平台进行二次传播,对于短视频平台的自媒体人来说,创新节目的再次编排、解读、评论等,可以有效进行二次传播。

4 结语

轻喜剧的叙事方式,反穿越的叙事视角,内容编排新颖有趣,丰富的解说形式迎合年轻观众,文化自信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此画怎讲》节目,融合传统的文化节目与创新纪录片,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传播有机结合,贴合短视频传播机制,契合当下的传播环境,轻量化内容输出,打造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创新节目模式,不论是传统文化的符号传播达还是节目形式的创新表达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评审结果的通知[EB/OL].[2021-06-10]. https://www.sohu.com/a/464255435_121106875.

[2]龙承菲.打造破次元纪录片,《此画怎讲》新解国风故事[EB/OL].[2021-06-10].https://www.sohu.com/ a/421179004_100240657.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张立婷,邓佳佳.试论电视节目的符号化表达: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符号解读为例[J].电影评介,2012(22):90-91.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新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