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8日,由《詩刊》社、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高铁,高铁……》李木马高铁诗歌研讨会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举行。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赵学敏,《文艺报》总编梁鸿鹰,《诗刊》主编李少君,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宪军,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主席王雄等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京张高铁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
由中国铁道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高铁,高铁……》作为我国第一部高铁诗集,是李木马高铁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成果。该诗集以咏赞我国第一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为主线,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作品通过对老京张铁路与新京张高铁之间的百年中国进行跨越时空的观照,以两条铁路的新旧钢轨为镜,折射、象征与昭示中国从饱受屈辱、多灾多难,到挺起脊梁走向复兴的百年之路,是诗人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一束诗意之花。
与会者认为,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和学党史的热潮中,本次研讨会是永远跟党走、礼赞中国高铁的学习会。李木马在铁路工作37年,出版作品17部,深情咏赞铁路发展,以诗歌创作为中国高铁鼓与呼。他下京九、走大秦,六上青藏高原,他的诗歌作品荣获郭沫若诗歌奖,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铁路文学奖一等奖。作为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红色基因,洋溢着昂扬的主旋律。他从坚实的路基上走来,从真实生动的劳动生活出发,聚焦铁路发展与时代进步,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写铁路诗最多、最好的诗人之一,被称为“钢轨诗人”。
他博览群书,诗书画兼修,丰富的学养,奠定了他高尚、智慧、灵动的审美情趣。正如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在贺信中所言:“李木马是铁路劳动一线走出来的诗人和书家,诗书双修,勤奋创作,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他将书法、绘画等传统美学融入到诗歌中,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丰饶的精神气韵,自由的想象、飞扬的神采以及意象空间留白的幽深旷远,形成了艺术的交融与合体之美,生成了强大的语言张力与艺术活力,也形成了他特点鲜明的诗歌魅力。
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诗集《高铁,高铁……》和李木马高铁诗歌创作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宪军:
中国高铁事业发展至今,已孕育形成独具特色的高铁文化。在高铁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优秀文艺作品应势而生,繁荣和发展了铁路文学创作和出版。近几年来,铁路作家以文学的方式,以饱含热情的浪漫主义笔法,聚焦高铁事业开拓者、耕耘者、奉献者和高铁旅客,通过讲述高铁故事,诠释中国高铁精神,为实现铁路情、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李木马的诗集《高铁,高铁……》,就是一部在我国高铁事业飞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优秀作品,在一定意义上,《高铁,高铁……》填补了高铁文化在诗歌集领域的空白。作者以京张高铁为着眼点,透过理性与具象,从感性与抽象层面,从美学与文学角度,阐释与表达了高铁是如何改变人们的观念、行为乃至思想,以及如何提升人们的审美意识的,既有大气磅礴、展望未来的讴歌,也有对一桥一隧、一车一站的浅吟轻唱,做到了中国高铁的诗意表达,向世人展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高铁、飞驰的速度和埋头苦干的铁路人,而是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情感,更是中国人生活质量提升的现实反映。
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
叶延滨:
李木马的诗歌带有明显的“铁路符号”。他是铁路人,他是铁路诗人,他更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国诗人。
他在诗中讲述的是大家感兴趣的高铁故事,中国高铁的形象气质最能代表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高铁能够最好地代表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工业水平、中国现代生活方式……高铁,是一个体现时代进步的集约型、总体性的代表,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高铁,中国人从此用时间来衡量距离。譬如去某个地方,以前我们是一年来一趟,现在是当日可以往返。过去,距离以公里来衡量,而现在叫“1小时城市圈”“2小时城市圈”,都用时间来代表地名和距离。因此,讲好高铁故事,就是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
当高铁出现的时候,世界发现另一个时代到了。李木马也发现了高铁这篇诗意的处女地。《高铁,高铁……》这本诗集,让我们中国诗人脸上有光彩……
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
《高铁,高铁……》诗集的问世,没有辜负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更没有辜负评委,特别是没有辜负高铁建设者和劳动者,没有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与这个时代匹配的作品。高铁这部长诗是时代造就的,时代催生了高铁,高铁又催生了这部诗集,所以这部诗集是李木马对这个时代的感恩之作、致敬之作、情谊之作。是李木马以诗歌的形式为这个时代立传、为这个时代画像、为这个时代讴歌。与时代在一起、和时代同呼吸,是一个作家应有的责任,也是一个作家宝贵的品质。
在这部时代叙事诗里,我们不但看到高铁是怎样建成的、高铁是怎样运行的,更看到了一个个高铁建设者的身影,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崭新时代。纷繁的意象背后,讴歌书写的主体都是高铁建设者和劳动者,是沸腾而火热的伟大时代,用物质的形态所呈现出的人和时代的形态和表情。这是一部具有时代品格和力量的作品,也是一部具有艺术品质和力量的作品。
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
我觉得李木马正在成为新时代诗歌绕不过去的一位诗人。从我个人工作而言,这两年承担中宣部、中国作家协会重大创作工程,譬如最近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是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的头号创作工程。李木马是书写高铁的诗人,在诗歌创作、文学创作角度是绕不过去的。
他把新时代这个标志——高鐵,做了一个完全的艺术表达,如果说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象征是高铁的话,那么《高铁,高铁……》这部诗集也是新时代诗歌典型性的作品。里面有恢宏的演奏,也有细腻的个人低微的声音穿越其间,所以它是一部交响曲,它既包含着个人的独特感受,又包含着宏大的、历史的、宏观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铁,高铁……》的意义会越来越显现,因为新时代的许多意象或者形象是需要积累的。这部诗集作为新时代开端的,甚至是标志性的作品,可以在新时代的文学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人、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赵学敏: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上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成就,值得我们作家去写。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面还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我们的文艺创作应该向高峰迈进,我觉得李木马这本诗集就是努力向高峰迈进的一本书。
李木马作为一个铁路工人,悉心体察这种生活,如果他没有长期的劳动生活的根基和生活的积累,不可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来,这与他的劳动生活和执着努力是分不开的。高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提升了我们的思考,高铁也向世界树立了中国人的标杆。李木马用诗歌的形式把高铁感天动地的历程描述出来,这对我们中国的文学创作,甚至对世界文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评论家、《文艺报》总编梁鸿鹰:
铁路作家的创作是有精气神的。他们以铁路行业为骄傲,以我们铁路工人为骄傲,以高铁为骄傲。《高铁,高铁……》这部诗集充分体现了李木马的职业自豪感,把自己的文学书写和自己的事业与我们这条战线的发展结合起来,他非常执着,在这方面的成绩也很出色。
《高铁,高铁……》这部诗集也是向世界的一种宣示,向大众的一种告白,它有鲜明的主题,就是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时代所创造的事业,它还有鲜明的抒情主人公,这个主人公是对铁路事业充满自豪,对铁路人充满欣赏和骄傲。诗集里面有一首诗,是他借用世界名画当中的题目《创世纪》来命名的,“创世纪”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气度豪情,我们在工业、农业、航天、科技等方方面面都要创世纪,尤其在高铁这件事上,我们创造了奇迹,创造了以往多少人没有创造出来的奇迹。我更欣赏他对这些劳动者、高铁创造者的歌颂,即他在诗中所写的“劳动剧目的第一主角”。他能够把劳动化成非常美的形象体现出来,所以这些诗对当代创作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作家、《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
我对高铁的感触跟所有人一样,非常自豪,因此我特别期盼能有写高铁的诗歌出现。我认为在高铁上更容易引发诗情,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河流、大地、山川……而李木马又转过身来,把目光聚焦在高铁上写高铁的,写它的铁轨、写它的车轮、写它的车厢、写它的建设过程、写它的塔吊,目光非常独特。他把看似冷冰冰的工业化的机械赋予了诗歌的意境、诗的意向、诗的美。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几个特点:第一,时代性。整本诗集都是专门写中国高铁,这样一个国家名片,写出了美感、写出了时代性。第二,艺术性。他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真正把它做成诗。从诗的开头、后记的题目,这一头一尾就把这个诗固定下来了,太美了!所以它的艺术性非常突出。第三,情感性。从诗集看出了李木马对高铁的建设、对高铁人、对高铁的劳动者是充满深情的。第四,独特性。他拥有别的诗人所少有的生活体验、生活精力,既了解高铁,又熟悉高铁生活,又能多年保持激情,站在比较高的高度上进行创作。
诗人、《诗刊》副主编霍俊明:
一本好诗集的诞生是要有非常重要的驱动力的,有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样的诗。在以高铁为标志的速度化、景观化时代,产生一本与高铁、与铁路有关的诗集,这是时间的一个必然。但我觉得这只是问题的一个起点,因为反映时代的写作是非常多的,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当面对一个新时代崭新的篇章时,很多写作者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扁平化的写作,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对这个时代、对诗歌三位一体的理解,我觉得李木马的诗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样本,就是当诗人面对崭新的时代经验时,他到底应该通过写作给我们展示什么空间,这个空间肯定是区别于我们的现实经验的。
这本诗集不是碎片化的一本诗集,而是一部重要的主题性诗集,它区别于一般化的写作。感谢李木马,让我们在高铁时代,重新面对工业化景观进入到社会时代和人的内部。
作家、《人民文学》编辑部副主任马小淘:
有一句大家不断引用的话是“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而是诗和远方”,我觉得铁路用诗和远方来形容好像很准确。
可能火车一直在文学意象里是代表外部世界、代表现代、代表很多可能性。但是文学的对象,火车很难被书写,它是数字、钢铁部件等琐碎具体的东西,特别是用诗歌题材表述铁路难度更大,是在单纯中写复杂,在复杂中写单纯。读这本诗集,我觉得它是文学的与时俱进,表达的是这个时代的前沿领域。作者占有了工作生活素材,信手拈来,但其实这样的题材比歌颂山川河流难的多。诗歌创作也可以规避一些直抒胸臆。一位诗人、作家的写作,要努力使你的上一句和别人的下一句永远不一样。
铁路文工团原党委书记赵奇克:
在看李木马这本诗集的过程中,一种新的东西扑面而来,可能是一种新的起点、一种新的高度、一种新的感悟、一种新的写作,在他的诗歌当中让我感觉到这个“新的东西”。
铁路人对铁路的描述再熟悉不过了,他把冰冷的钢铁写得这么有情调、有生命力、有思想,说明他对铁路怀着深深的热爱。他的诗歌接地气,描写了很多基层工人,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因为他来自基层,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我对李木马的诗歌提一点希望,就是继续努力,往更深层挖掘、表现高铁的意义。
《中国青年作家报》主编周伟:
像李木马这样拿出一本高铁诗集的确很少见。最喜欢其中的一句“钢筋柔软下来,等着夕阳照着工棚,变成了金属的蒜薹”。主题性诗歌不好写,一不留神就会写成赞美体,但是李木马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非常多,除了钢筋工,还有“拧螺丝的人”,我特别喜欢这两句:一句是“一种力量向下走了,一种力量向上走了”,这是通过思考之后凝练出来的诗的语言;另一句是“我还看每颗螺丝钉都像一个人……努力提升着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像螺丝钉一样,力量向上向下的这种双关写得特别好,让我们眼前一亮,有一种生命传达的感觉。
诗人、《方圆》杂志社执行主编邰筐:
认真看了这本诗集,发现李木马对工作生活细节抓得特别好,这些诗歌也是独特的,来源于生活的,有艺术深度的。但是又觉得这其间是有悖论的,我认为作者不仅需要体验生活,对他来说,恰恰需要去体验心灵,在心中的高铁上开启心灵之旅,可能更有好处。高铁让他和诗歌产生关系,让他的语言产生化学反应,恰恰需要把那个拧在高铁的螺母拧进灵魂的螺栓上,你就会成为这个时代独特的诗人。
诗人、《十月》主编助理谷禾:
李木马特别勤奋,今天拿出这样一本诗集,是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他从17岁就开始干铁路这行,这里既写了高铁道路,也写了车辆、制造工厂、高铁车间、高铁的运营,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京张高铁,这种东西只有李木马能写出来,只有他才有这种独特体验。他既有诗人的想象,同时又有铁路职工的专业精神、科学精神。“有一朵云千里追随而来”,这个就是好诗!
作家、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华:
这个研讨会是我们铁路作家协会的光荣,是我们作家群体的光荣,铁路作家群体里走出来了李木马这样一个优秀的诗人,我们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本诗集有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一是抓住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得到了快速大发展,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李木马把握住了“功”字,追求一个“简”字,体现了“厚”字。二是诗集的妙语流光溢彩,以小喻大,豪放酣畅;今昔对比,彰显不凡;以点带面,引人入胜;着眼微观,返璞归真。三是高铁诗歌任重道远。诗集中对“智能京张”挖掘不够;对高铁建设设计者、指挥者、组织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等描述不够;对高铁运营、确保安全描述不够;对高铁的“此铁非彼铁”阐释得还不够深刻。
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副处长赵兴红:
这本沉甸甸的诗集,读后确实为之震撼,看到作者身上蕴藏着这么大的能量!从养路工到工程师,从创作员到钢轨诗人,他像高铁一样加速奔跑、连续跨越。像他诗句当中写的,“有抓铁有痕的执着力量,更有无法计算的磨难与磨砺”。
诗歌记录时代,书写新时代的现实主义篇章。李木马的这部作品是当下诗歌当中非常难得的现实主义诗歌,全部诗歌来源于生产生活现场。我们应该感谢他,并为他鼓与呼。作者敬畏文字,用诗歌歌唱生产生活,歌唱建设者、劳动者。但是,这部作品还需要进一步挖掘高铁与人互相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诗人、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会长、作家网总编赵智:
这本诗集是对诗歌的一种挑战,因为高铁的诗歌是非常难写的,一方面是高铁的意象和词汇图谱大都是一些冰冷生硬的没有温度、没有感情的东西。另一方面,高铁的节奏很快,而文学节奏是缓慢的、有情调的。而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另外一种生活,刚才谈到“诗和远方”,有了高铁,我们的远方变得很近。
李木马能够写出这样一本诗集,非常不容易!他的诗没有晦涩,很明亮、很坚实,他挑战难度很大的题材,能写到这样的水平非常不容易。建议他换一个角度看高铁,把我们基本的社会生活带入高铁诗歌当中,那样的诗歌呈现会更加丰富。
作家、中国作家网主编陈涛:
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纪念馆,我看到了京张高铁的一段话: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
李木马是铁路高铁的代表性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写铁路,十几年如一日写高铁,对高铁的情感融入骨髓,作品也非常打动人。拿到这本诗集时我在期待把高铁这个坚硬的东西柔軟化,冰冷的东西温暖化、哲理化,这本诗集不同程度地呈现了这些阅读期待。
作家、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主席王雄:
众所周知,高铁是中国的一张闪亮的名片。高铁改变了中国,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几年来,我们铁路作家协会在铁路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下,组织文学骨干立足高铁这片沃土,繁荣和发展铁路文学,取得了一些成果,《高铁,高铁……》诗集就是一部样板性的作品。
李木马干铁路、爱铁路、用诗歌赞美铁路,构成了他生活、工作、情感的主旋律。我认为李木马的高铁诗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用诗歌参与、记录和见证了中国高铁的发展。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铁问世,木马感到特别兴奋,他连夜创作了长诗《让高铁风笛簇拥奥运五环》。自此,他认准了高铁,决心用诗歌记录中国高铁发展,用诗歌见证、书写中国高铁辉煌。几乎每一条重要高铁的开通,李马都会亲身体验,以诗抒情。他的高铁诗歌韵律,就是中国高铁前进的轨迹。二是用诗歌发现、讴歌了中国高铁、中国速度之美。李木马有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钢铁、水泥、桥梁和隧道,甚至道钉、石砟、电缆、桩基,一朵焊花,一朵水花,在他的诗歌中都是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把铁路符号、高铁工艺、工人智慧结合起来,铸就了中国工业制造的最美表达,成就了新时代的高铁表达。三是用诗歌表达了对平凡者、劳动者的敬重与歌颂。李木马的高铁诗歌中,活跃着大批的、平凡的高铁建设者,有养路工、放线工、螺丝工、桥梁工、钢筋工、高铁司机、动哥动姐。他们是中国高铁的根基,是默默奉献的功臣。歌颂他们,就是歌颂这个时代的奋进者。
苏士澍、关仁山、王勇平、袁宁、刘玉清、大解、赵克红、马维驹等发来贺信和书面发言,杨新阳、樊小虎、周雅麟、赵静、张瑞田、周占林、向阳、蓝野、李杰、王爱红、陈亮、李桂杰、诗扬、王健民、艾诺依、席安全、王晓罡、张风奇、任智、付艳晖、安艳芳、王新苗、常雪、王淳、王菁、王鑫、黄丽荣、刘宁、贾桥、李志刚、李楠等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