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开始,血糖值在悄悄上升

2021-09-18 13:54本刊编辑部
家庭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糖耐量血糖值摩尔

本刊编辑部

《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年8月,血糖值开始上升,9、10月入秋,糖尿病发病会有所增加;冬季1、2月血糖值最高,为糖尿病高发期;5月气温回暖,血糖逐渐下降,糖尿病发病减少;夏季6、7月份,普通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都最低,糖尿病发病率也最低。

为什么血糖水平从8月开始爬升?这主要与气温、饮食习惯、运动水平、情绪等变化有关:进入8月,天气慢慢凉爽,越来越低的气温会刺激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分泌,肝糖原分解和胰高血糖素(升糖素)分泌增多,血糖易升高;天气凉下来后,人们的饮食也开始偏油腻,肉多青菜少;到了冬天,室外寒冷,户外运动减少,而运动可以提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春夏季节,胰岛素的敏感度会增强,胰岛素分泌往往高于其他季节,再加上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大,身体消耗的糖也较多。因此,血糖水平在夏季最低,从8、9月份开始慢慢爬升,在冬季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

对健康的人而言,即使血糖值在8月有所上升,也不会超过上限值;而对于处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而言,秋冬季的血糖水平要比春夏季更难控制,也就是说,从8、9月开始,要格外注意控制好血糖水平,预防血糖过高。

3亿~5亿国人的血糖“越界”

血糖升高到什么程度就该警惕了?很多人拿到體检报告,可能会暗自庆幸:血糖虽然超出正常值,但并没有诊断为糖尿病,说明很健康。其实,这时你已经踏入糖尿病“候选人”的行列——糖尿病前期。

目前,我国至少有3亿~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生的“分水岭”,此时,个体血糖水平比正常人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般分两种情况:空腹血糖偏高(IFG),介于6.1~7.0毫摩尔/升之间;糖耐量异常(IGT),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偏高,介于7.8~11.1毫摩尔/升,也称糖耐量受损。而如果空腹血糖值≥7毫摩尔/升,或有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值≥11.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值≥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8%,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35.2%,也就是说,每个糖尿病患者身后都站着3名“后备队员”,且每年约有5%~10%的人会进展为糖尿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证实,血糖超过正常值,即使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神经病变 高血糖如果损害周围神经,会出现四肢麻木、疼痛、冰凉及蚁行感;如果损害植物神经系统,会出现胃胀气、饱腹感;如果损伤颅神经,则会出现眼睑下垂、视力下降等。

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时,也容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脂异常,导致脂肪肝等;有时还会伴随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

肾功能受损 血糖血脂异常,血压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肾功能异常,促使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尿中有泡沫、活动后小腿浮肿,晚期出现大量蛋白尿、全身浮肿等。

血糖悄悄升高的5大信号

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身体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提醒你该关注“高血糖”了。

吃饱就困 常吃精米精面和含糖饮料,会加重胰岛负担,易出现昏昏欲睡、体力透支等表现。长此以往,还可能发生慢性胰岛素抵抗。

“垃圾食品”上瘾 摄取含大量糖、盐和脂肪的食物时,身体会分泌一种物质,让人感到饥饿。几天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难受的人需要警惕了,此类食物消化速度快,易导致血糖紊乱。

体重“屡减不降” 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糖前期患者体重都超标。单纯减少热量摄入后,体重依然不减的人,更应警惕。

大腹便便 细胳膊细腿大肚子的体型,又称为腹型肥胖。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腹型肥胖,这种体型的人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另外,腹型肥胖的人内脏脂肪多,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血压偏高 临床上许多高血压患者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显示,病史超过6年的高血压患者,约有四成会患上糖尿病。

当身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应该警惕是否与血糖升高有关,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健康生活方式是降糖“良药”

糖尿病前期是控制糖尿病的最佳阶段。多项研究证实,在糖前期进行生活干预,一半人可以绕开糖尿病;另一半人群即使患上糖尿病,也可以减少30%左右的心血管事件。《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2019)》指出,单纯的空腹血糖偏高或糖耐量异常人群属于较低风险,可以主要以生活干预为主。

饮食干预 平衡膳食,每日所需热量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烹饪时要尽量采用植物油,保证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限盐限酒,最好滴酒不沾,如果饮酒,要计入总热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热量。

运动干预 有氧和抗阻运动要联合进行,为了避免损伤,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计划。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续运动20~60分钟或不少于10分钟。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和杠铃等,每次2~3组,每组8~10次,组间休息2~3 分钟;每周至少2次抗阻运动,之间应间隔1~2天。

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者要将BMI(体重指数)调整到24左右,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

空腹血糖偏高+糖耐量异常且合并1种及以上风险因素的人群属于较高风险,比如有糖尿病遗传家族史、肥胖、年龄在40岁以上、乏力、皮肤瘙痒、伤口不容易愈合等,可考虑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选择适当的药物干预。

猜你喜欢
糖耐量血糖值摩尔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战场上的雕塑家——亨利摩尔
西方摩尔研究概观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
益气养阴和祛瘀化浊法治疗糖耐量异常40例
亨利.摩尔
亨利.摩尔雕塑展布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