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新福建

2021-09-18 13:03康淼秦宏董建国林超颜之宏庞梦霞
中国名牌 2021年9期
关键词:福建数字发展

康淼 秦宏 董建国 林超 颜之宏 庞梦霞

“数字应用第一省”建设提速快跑、数字经济点亮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海上福建”建设乘风破浪、精彩纷呈,山海协作弥合区域发展落差,经济“高素质”与生态“高颜值”相得益彰……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正立足特色优势,统筹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快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逐浪数字经济

“FILA智能物流中心建成后,将使全国直营店管理效率提升200%,并使线上线下业务深度融合。”安踏集团副总裁陈剑聪说,加上门店直播、KOL种草等营销手段引流,数字化转型将成为集团未来5年18%~25%年复合增长目标的重要依托。

安踏集团一体化物流产业园二期项目——FILA智能物流中心内,各种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繁忙。

陈剑聪介绍,园区建成后,将应用轻载堆垛机、多层穿梭车、机器人等自动化物流设备,并融入货到人、射频识别等先进物流技术,实现B2B、B2C等多种运营模式融合。项目建成后,将支撑形成晋江、华东、成都、郑州、沈阳等区域总仓和若干云仓的高效物流网络。

福建省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来推动企业加速跑,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福州是福建最早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城市。在福州滨海新城,网龙网络公司全球最大的数字教育资源生产基地正在建设。目前,网龙的教育版图已覆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1亿。

网龙CEO熊立说,网龙正凭借智慧教育云平台等拳头产品,将“数字教育的中国方案”推广至全球。

借助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金字招牌,福州市目前已先后签约300多个数字经济项目;引进百度、阿里、京东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推动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福建区域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目前,福州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600多亿元,GDP占比超45%。

“数字经济正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创业创新主战场。”福建省数字办主任陈荣辉表示,通过全力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到2022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将达2.6万亿元以上,GDP占比达50%以上。

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发展路径,通过持续创新,抢占价值链高端,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是福建企業在疫情中保持稳健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厦门钨业集团每年投入近10亿元发力高端钨硬质合金刀具、锂电正极材料、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等产品研发,相关产品国产替代和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为了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福建省聚焦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光电信息、能源材料、化学工程、储能器件等领域启动建设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

依托科研创新,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高速引擎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省共遴选出295家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企业,比上年增加了206家、增长3.3倍。

用好蓝色资源

“我们看好高新海洋产业的广阔未来。过去几年企业投入了5000多万元搞研发。”福州日兴水产食品公司副总经理黄凤珠说,目前公司全年产值约5亿元,新的肽生产线达产后,年产能可达300多吨,产值7亿元以上。

绵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海域面积,区位优良的港口,是福建发展经济的宝贵资源,也是发展的特色优势。

去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居全国第3位,GDP占比23.9%。其中,海水养殖和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出口额、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等指标全国第一;形成了霞浦、连江等一批特色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海洋经济大县。

向海图强的福建,不断竞逐深蓝。地处台湾海峡西岸,风能资源好、消纳能力强,开发海上风电条件优越,福建在福州、漳州、莆田、宁德和平潭等地所辖海域布局了多个风电场。

位于福清市江阴半岛东南侧的兴化湾风场就是其中之一。该风场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抗台风型风电机组,在年平均10米/秒风速条件下,每年可输出约4000万度清洁电能,减少燃煤消耗约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万吨。

既紧盯海洋领域新兴前沿产业的培育发展,也深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宁德三都澳海洋资源丰富,然而多年来海上养殖无证、无序、无度问题严重,成为闽东人经略海洋、脱贫致富的绊脚石。近两年,宁德全面打响清海战役,全面整治三都澳养殖海域,营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后的三都澳,海清港阔,鱼多虾肥,渔民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原来600口小网箱全部换成新的塑胶渔排,每口可产出大黄鱼约1000斤,收入大幅增加。”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村养了20年大黄鱼的渔民黄宗容笑着说。

视野向海打开,局面焕然一新。海洋是连接内外的大通道,近年来,福建以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为抓手,港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载体平台持续打造。全省共有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87个,具备停靠大型集装箱船和散货船最大主流船型条件。充分发挥航运优势,不断优化对外开放和进出口服务环境,是福建省打造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

55条从厦门港出发、以“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连接四海,通达五洲,渐成国际合作新纽带,推动厦门市乃至福建省以全新的定位和角色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外贸易重要枢纽。

通过开启“丝路海运”全速作业模式,提高作业效率,缓解企业用船用箱难题,厦门港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90.35万标箱,同比增长11.43%;货物吞吐量1.11亿吨,同比增长18.5%。6月单月完成吞吐量106.76万标箱,创单月历史新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福建省通过综合施策,推动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中觅良机。泉州海关近日发布统计数据,作为服务商贸领域的重点项目,2020年12月30日至今,晋江国际鞋纺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共完成18000多票,出口货值达100多亿元,有力加快当地企业拓展“买全国卖全球”的外向型商贸新格局。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的物流和时间成本,降低了外贸门槛。”晋江策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郭慰红说,得益于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商户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实现“卖全球”的目标。

上半年,福建实现外贸进出口8599.6亿元,同比增长39.1%,增幅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连续13个月正增长。

探索“两山”转化

多山、多水、多绿,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不断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一片森林价值几何?福建有独到“算法”:除了评估林地、林木等实物价值,还会评估其水源涵养、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价值,并不断探索其价值市场化实现方式。

今年5月份,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并达成收储协议和首单林业碳票授信贷款协议。福建金森碳汇科技有限公司收储了当地常口村等三个主体碳减排量18294吨,并向兴业银行质押授信贷款额度500万元。

“村里一棵树没砍,但卖出了14万多元。”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说。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福建提出依托绿色优势,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产业基地,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

6月23日,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全球首台120吨级纯电动交流传动矿用自卸车在湘电集团成功下线。该产品将应用于智能电动时代背景下的露天矿山运输领域,并将推动矿山行业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发展。这是总部位于福建宁德市的锂电动力电池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中又一次尝鲜。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原以钢铁冶炼、矿山开发等为支柱产业的三明市,痛下决心关掉大批矿山和水泥、化工企业,将石墨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之一。

作LED背板的石墨烯产品,打火机炙烤约半分钟,材料手感仍然冰凉。在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中,各种新材料的特性让人赞叹,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并进入国内外知名电器、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企业供应链。

“由于产业链完整,现在一些国外石墨烯应用科研成果,也会拿到三明来测试、验证和生产。”永安市泰启力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甘秋洋说,这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福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在不断加速,同时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龙岩漳平市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里,5万多亩高山茶园和近万株樱花树交相辉映,红绿配的独特景观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森林旅游也逐渐成为推动这个革命老区全域旅游发展的主力军。去年当地森林旅游共接待游客1184.2万人次、直接收入10.73亿元。据统计,截至去年底,福建省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等十大农业特色优势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基于对生态价值的深刻认识,福建以“护绿”“用绿”“增绿”的成效来校正政绩观,为全国探索出了以制度约束扭转“唯GDP论英雄”的宝贵经验。

“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比地区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等考核分值更高。”三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林大茂说,当地按“水净、河清、天蓝、地绿、居宜”的要求设置考核标准,给粗放发展戴上了“紧箍咒”。

福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部署重点任务,已按期取得38项重点改革成果,部分属于全国首创或处于领先水平,基本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深化山海协作

晋江市,福建县域经济领头羊,“海丝”开放前沿;长汀县,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深居大山腹地。自从两地被确定为山海协作对象以来,大批晋江企业到长汀产业帮扶。

福建山海兼具,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大。瞄准山区与沿海发展不平衡的短板,福建持续大念山海经,实施山海协作的区域发展战略,有力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和老区苏区振兴。

“山海协作,把山这边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那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结合起来,协同发展。”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对口协作处处长陈道清说。

山海协作,让福建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均衡。2020年福建GDP达4.39万亿元,全国第七位;人均GDP为10.58万元,全国第四位;所有设区市人均GDP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山海协作,不断拓展新内容。福建又提出以福州都市圈建设和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为引擎,带动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加快发展。记者采访发现,从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配套协作、公共资源共享和生态保护协同等方面,两个协同发展区正展开深度融合。

在厦漳泉都市圈,厦门和泉州共建厦泉(安溪)经济合作区,形成湖里园、思明园两大园区,厦门和漳州共建厦漳经济合作区等园区,推动产业联动和跨区域合作。

在九牧卫浴位于泉州南安的智慧工厂里,5G+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施釉、成型、包装等马桶制造全流程中。九牧集团总经理林孝山说,公司在厦门成立了全球运营中心、研发创新中心,而将制造工厂设在泉州各地。“这样既能发挥厦门的城市品牌和科研优势,又能享受泉州的制造业配套优势。”

在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轻工等跨区域的产业协作也正快速推进,同时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政策链协同推进。

今年3月,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作,依托上汽宁德基地,宁德市三屿园区16家产业链供应商与福州的东南汽车达成协作意向。而福州的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正式成为宁德时代的锂电池组检测、智能制造等服务供应商。

“当前以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带动的区域协同发展,成为推动福建全方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认为,通过持续的山海协作,福建已发展到“藤瓜融合”的系统集成新阶段,推进空间开发模式由点轴开发模式向城市群开发模式转变,从而带动以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为主导的板块经济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福建数字发展
那个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福建医改新在哪?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