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红树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1-09-18 08:30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2期
关键词:陵水红树红树林

史 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独特的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使其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景观之肾”“地球之肾”[1-2]。红树林生长于潮间带,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为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湿地系统。具有热带、亚热带河口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以及特殊的咸淡水交迭的生态环境,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对固碳制氧、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促淤造陆、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3-5]。

自2016年起,陵水县开始实施红树林造林及退塘还林工程,规划造林总面积约为667 hm2,有效的保护和恢复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保护海岸潮间带湿地的动、植物资源,提高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此基础上重新对湿地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可发现目前湿地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对策。

1 区域概况

海南陵水红树林湿地位于海南省陵水县南部海岸的新村港潟湖、清水湾与香水湾交接处,包括新村港潟湖北部鱼塘、滩涂、河口区域、浅海海域和潟湖,总面积为958.22 hm2,湿地率98.43%。属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季风与海陆风明显。

2 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以2020年遥感卫片解译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通过ArcGIS 1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湿地类型与分布数据;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通过详实的野外实地调查,获得风景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湿地类型与分布

结合实地调查及遥感影像分析,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3种湿地类,总面积为943.2 hm2,占湿地公园面积的98.43%。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包括7种湿地型。湿地组成及面积详见表1。

表1 湿地组成及面积湿地类湿地型面积/hm2比例/%浅海水域196.7220.86沙石海滩146.2915.51潮间盐水沼泽121.6512.90近海与海岸湿地红树林14.741.56河口水域4.190.44三角洲、沙洲、沙岛18.701.98海岸性咸水湖268.9828.52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1.590.17人工湿地水产养殖场170.3418.06 合计943.20100

3.2 植物多样性

据调查,研究区现有维管束植物65科130属148种,包括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61科126属144种。其中,乡土树种59科116属124种,栽培或逸生为野生种的有15科23属24种(含入侵植物4种)。研究区有红树植物18种(含引入桐花树),其中真红树植物 11 种、半红树植物5种、外来真红树植物2种;红树植物种数约占中国红树植物种数的50%。值得注意的是,红榄李(Lumnitzeralittorea(Jack.) Voigt)属于极小种群,被收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Ⅱ级,该地区内仅存一株(全国仅存10株),并且生长不良仅存个别绿叶,急需保护。此外,还首次发现拉氏红树3株;另有其他珍稀濒危植物两种,分别是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和美冠兰(Eulophiagraminea)。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最新评估标准划分,研究区范围内珍稀濒危植物有4种;按国家保护植物级别,Ⅱ级保护植物有3种,分别是红榄李、水蕨及美冠兰;被收录到《海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06)》的有10种。

3.3 动物多样性

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软体动物2纲49科134种,无脊椎动物的代表种为珊瑚;蟹类6科22种;虾类2科6种,如钝齿短桨蟹(Thalamitacrenata)、拟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红星梭子蟹(Portunussanguinolentus);鱼类13目40科60种,均为硬骨鱼类,如古氏双边鱼(Ambassiskopsi)、眶棘双边鱼(Ambassisgymnocephalus)、尼罗罗非(Oreochromisniloticus);鸟类10目27科72种,其中留鸟35种、冬候鸟36种、夏候鸟1种。包括原生动物15种,如石斑角形虫(Ceratomyxidae.epinephela)、微孢子虫(Microsporidasp)、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irritans)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

3.4 旅游资源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将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细分为6个主类、9个亚类、13个基本类型、12个代表性资源和景点(表2)。旅游资源种类较齐全,类型较丰富,资源丰度处于较好水平。在代表性资源和景点中,建筑与设施占比高达33.33%;生物景观次之,占比为25%;属自然资源的地文资源、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占总旅游资源的58.33%。反映出海南陵水红树林湿地建筑与设施较丰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得益彰的特点。

3.5 水资源

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以新村港潟湖北部为主,曲港河由此入湖,河流水量较小。新村澙湖面积约22 km2,东西最宽约5.1 km,南北最长约4.5 km。潮汐汊道长约3~4 km,口门里侧深槽长1.3 km,平均水深约4 m;口门段长约0.5 km,宽约0.26 km,平均水深5 m左右。公园内海域水文条件复杂多样,海流受季风影响,交替有律,水温较高,盐度大。2020年新村港潟湖水质总体良好,基本符合II类海水标准。

表2 旅游资源一览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内容A地文景观AE岛礁AEA岛区南湾猴岛BB天然湖泊与BBA观光游憩湖区潟湖景观B水域风光BE河口与海面BEA观光游憩海域海面BEB涌潮现象CA树木CAB丛树椰树成林C生物景观CDA水生动物栖息地湿地公园内的水陆生动物CD野生动物栖息地CDC鸟类栖息地鸟类栖息场所D天象与气候景观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E物候景观鸟类迁徙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休闲中心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湿地动植物展示中心F建筑与设施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疍家文化FDC特色社区疍家渔排H人文活动HC民间习俗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疍家文化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红树林大面积丧失

20世纪60年代,红树林分布在新村潟湖周边岸线,以东岸大墩附近和桐栖港西岸发育最好,在北岸和东岸有红树零星分布,其他地段均发育较差。红树林生长在含泥质丰富的湖滩上,涨潮时被淹没,落潮时退出,其宽度5~150 m不等,红树林高0.5~3 m,常夹杂有较高大的羊角树(Strophanthusdivaricatus)等。之后,由于兴建海岸盐场,砍伐红树林用以开发晒盐场地。到80代,鱼塘的兴建更是给红树林带来毁灭性打击,鱼塘不仅侵占了红树林的岸滩,其养殖废水对红树林也具有致命伤害。在鱼塘排污口,可以看到仅存的红树林成片死亡。

4.2 水质污染持续恶化

潟湖沿岸池塘养殖废水大多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通过排污沟汇聚后,直接排入大海中,是潟湖海水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同时,因潟湖渔排无序发展,且主要分布在水交换较好的口门及航道区域,挤占水流通道空间,降低湖内水体与外海交换,加重了污染的积聚。潟湖沿岸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水也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最终进入潟湖内,也将导致潟湖内水质下降。由于新村港潟湖内及沿岸养殖户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剩余饵料直接排放入海,造成水体出现严重富营养化,曾在1996年和2006年发生过2次赤潮灾害,造成了极大的生态影响。

4.3 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草床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与珊瑚礁生态系统并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在固定CO2、释放O2、稳定底质、净化水质以及维持近岸高生物多样性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水质污染、过度渔业生产作业等,目前潟湖湖内海草优势地位面临威胁、珊瑚和红树林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此外,不恰当的红树林造林工程,不仅侵占了大面积的鸟类栖息地——红树林外滩涂,而且引入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racemosa)等外来树种,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一定风险。

4.4 退塘难度较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村港附近村民在新村港周边发展鱼塘、虾塘养殖,养殖密度和规模极大,鱼塘的收益较高,退塘的成本较高,村民大多不愿意自动退出。而如果按照225万元/hm2的退塘补偿标准,200 hm2鱼塘的退塘费用约为4.5亿元,政府投入资金太大,难以实现退塘。

5 保护管理对策

5.1 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

通过控制内源和外源污染,削减污染源,建立人工复合湿地系统净化水质,保护潟湖水体水质;因地制宜保护原始生态岸线,建设人工自然型驳岸和生态净污驳岸;积极保护滩涂水鸟栖息地、珍稀红树物种栖息地和原生红树林;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展示活动,挖掘和弘扬湿地文化。通过污染控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辅以生态修复措施,修复局部受损水体水质。

5.2 开展科研与监测

强湿地科研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为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湿地资源信息系统,对植被、水文水质、鸟类、鱼类、底栖动物、有害生物、旅游对环境影响等进行监测,便于分析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规律,不断完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优化湿地公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组合设计模式,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3 疏通鱼塘水系

对新村港周边的鱼(虾)塘开展退塘还湿工程,破除部分鱼塘间塘埂,实现水系贯通;直接拆除部分靠近湖体的鱼塘塘埂,扩大潟湖面积和纳潮量;高位鱼塘采用破除部分塘埂的方式还湿,保留部分塘埂作为生态岛屿,丰富地形和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

猜你喜欢
陵水红树红树林
红树林诞生记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会“上”树的鱼
海岸卫士——红树林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特征
陵水17-2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落物风险分析
在陵水错把大风吹过的地方当成故乡
走过红树林
陵水陵水真奇美
红树植物老鼠簕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lavipes AIL8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