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机械通气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效果

2021-09-18 06: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动脉血体征通气

姚 琳

(阜新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阜新 123000)

肺炎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明显提高使得临床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对于儿童而言,重症肺炎仍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因素。重症肺炎病情较重且病程进展较快,极易诱发各类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2]。在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时首选机械通气,积极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俯卧位通气属于保护性通气策略,该种体位经研究证实有利于减少急性肺损伤患儿的氧合指数,有利于降低治疗对患儿呼吸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3-4]。本研究旨在分析俯卧位机械通气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在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间于本院就诊的儿童重症肺炎患儿中选择符合此次研究入组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后实施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入组标准:①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②均对研究中使用药物无禁忌。③年龄均≤12岁。④患儿家属均对研究知情且为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先天性疾病。②存在其他部位感染。③存在气胸或肺结核等疾病。④病历资料不完整。⑤患儿无法配合完成研究。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11岁,平均为(6.70±1.40)岁;患病时间2~5 d,平均为(3.20±0.90)d。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12岁,平均为(6.80±1.70)岁;患病时间2~6 d,平均为(3.30±0.50)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如做好生命监护、吸氧,同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喜炎平进行治疗,将250 mg喜炎平加入到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经由静脉滴注给药。为患儿使用甲强龙。为患儿使用沐舒坦以及硫酸沙丁胺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药量为15 mg、200 μg。同时为两组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仰卧体位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取头低足高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应确保患儿镇静无抵抗,由1名医护人员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注意保护患儿头部以及颈部,避免扭伤。在进行操作前,应确定气管插管深度,合理固定各类导管。观察组患儿在进行机械通气前30 min应停止鼻饲,避免食物反流。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应适当辅以叩背,如有必要应使用振动排痰仪。潮气量设定为6~8 mL/kg,呼吸频率设定为20~30次/分,FiO2为≥60%,吸入气峰压为20~25 cm H2O,呼气末正压为5~16 cm H2O,氧饱和度为35~70 mm Hg,pH为>7.15。依据患儿情况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尽可能维持患儿动脉血氧分压稳定。连续治疗6 d。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标准[5]:患儿呼吸平稳,四肢末梢温暖,肺部呼吸音对称,无或仅有少许干湿啰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则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由明显改善,肺部啰音减少30%以上则为有效;未达到如上标准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动脉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③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20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17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d,±s)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对比(mm Hg,±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对比(mm Hg,±s)

3 讨 论

小儿肺炎患病率较高,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疾病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儿自身体质、严重感染等而转化为重症肺炎。重症肺炎不仅病情较重,而且也会延长患儿的病程,甚至可能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在为小儿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为其进行机械通气,以往临床多采用仰卧位进行机械通气。俯卧位机械通气会促使靠近背部的肺部受到肺以及心脏收缩的影响而膨胀不全,加之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也会导致该区域灌注量增加[6-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为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时采用俯卧位可获得更好的效果。俯卧位与仰卧位相比,其可促使肺门处于低位,因此更利于肺内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同时其可降低非收缩,促使原先膨胀不全的肺部足够扩张[8-9]。临床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多通过动脉血气指标进行评估。相关研究认为,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10]。此次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综合分析以上研究结果可知俯卧位机械通气的应用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机械通气应用效果,而且可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使用俯卧位机械通气为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提供临床治疗可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可更好增加氧供,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减少机械通气对患儿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且有利于促进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失,促进患儿康复,有利于实现尽早撤机,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动脉血体征通气
勘误声明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