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璇 庄 莉
(1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2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妇幼保健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新生儿采血是新生儿疾病筛查必经过程,通常新生儿在出生48~72 h时,医护人员会为新生儿进行采血,以全面掌握新生儿健康状况。而对于患病患儿,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儿孕周、体质量、疾病特征等确定采血时间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筛查与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血液检测信息。但由于新生儿年龄小,血管细,皮肤脆弱,很难保证一次性成功,而多次穿刺不仅增加新生儿痛苦,也容易使家属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1]。对此,如何提高新生儿采血时一次穿刺成功率,促进新生儿采血效率提升,是临床关注和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既往报道表示,桡动脉采血较股静脉采血在新生儿采血中更具优越性,故我院多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2]。但传统触摸法耗费时间较长,且在窒息儿、早产儿、低体质量儿等不健康新生儿采血中的穿刺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基于临床经验总结与既往研究成果分析,我院提出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并在本次研究中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纳入研究对象120例,均为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住院治疗新生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统计学处理其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传统新生儿桡动脉采血。采血前做好用物准备与新生儿准备工作,如皮肤常规消毒用品、动脉采血器、消毒棉球等,以及新生儿安抚等。采血时,在家属配合下展开新生儿手掌,压住大拇指,将新生儿穿刺位置充分显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要求常规消毒)扪准新生儿桡动脉最强处,在距搏动最强处0.50~1 cm位置,以15°~30°角平稳快速进针(右手持针)。通常针头进入1/2~2/3时观察回血情况,穿刺成功时血液会自动向动脉采血器中涌入。穿刺成功后,适当固定,取够采血量,迅速拔针,加压止血5~10 min。
1.2.2 观察组 目测法新生儿桡动脉采血。采血前准备工作同对照组,新生儿同样取仰卧位,上肢外展、腕关节充分显露,操作者位于新生儿穿刺侧,视线与新生儿手掌呈45°~60°角,左手固定新生儿手掌,使其掌心朝上,目测定位后,皮肤常规消毒,操作者右手持针以15°~30°角进行穿刺,并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平稳、快速进针,穿刺成功后操作同对照组。目测定位:穿刺点位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桡骨茎突连线中点与腕关节附近第二腕横纹线的中间线交叉点[3]。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穿刺情况:统计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②采血情况:包括采血时间统计(从血管选择开始至采血量取够为止)与新生儿采血依从性评价(根据新生儿采血时哭闹情况、采血后皮肤状况、家属协助情况进行评分,总分0~10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高)。③家属采血满意情况:用医院自制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满意度调查表评价,设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四项标准,满意度=100%-不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χ2=8.640,P=0.003<0.05。见表2。
表2 两组穿刺情况比较[n(%)]
2.2 两组采血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采血时间更短,新生儿采血依从性评分更高,组间比较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采血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采血情况比较(±s)
2.3 两组家属采血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家属采血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家属采血满意度比较[n(%)]
新生儿采血在儿科为非常常见的医疗操作,属护理人员必备技术。采集新生儿动脉血时,较为常见的采集方法有股动脉穿刺采血、桡动脉穿刺采血、足背动脉穿刺采血。穿刺采血位置不同所具有的采血效果也不同。相对而言,桡动脉穿刺采血优势更为明显,具体体现在:新生儿桡动脉位置恒定,血管相对于较直,便于穿刺采血操作;桡动脉采血新生儿皮肤显露面积少,减少散热,避免受凉,桡动脉与重要组织器官和神经距离较远,能够避免穿刺对新生儿重要组织、器官、神经功能的不利影响;桡动脉穿刺位置易清洁,不容易污染血液样本,提高血液检测准确性;桡动脉采血不受限,能够满足新生儿疾病检查对采血量的需求等。因此,本研究主要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
传统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穿刺与采血效果并不理想。既往研究表示,新生儿特别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液循环衰竭患儿,桡动脉搏动并不明显,护理人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够扪准桡动脉搏动。与此同时,在用左手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时,也容易与自身指动脉搏动混淆,从而降低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此外,部分医院要求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护理人员需要佩戴无菌手套或对触摸手指进行消毒,前者增加桡动脉搏动感知难度,后者延长采血时间。因此,探寻更为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穿刺采血方法现实意义显著。
解剖学研究与临床经验归结发现,桡动脉处于前臂中远端位置,1/3在肱桡肌与旋前圆肌间,2/3在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由桡骨茎突绕至手背,并穿第1掌骨间隙到手掌,末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4]。在桡骨茎突上1.50~2.00 cm位置动脉表浅,为触摸脉搏与穿刺采血最佳位置。通常人的手腕部有两条横纹,第二道横纹桡侧1/4位置(中线与外侧1/2处)即可进行桡动脉采血穿刺进针。因此,通过目测法定位并进行桡动脉采血更具简便性、快捷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仅为73.33%,二者差异明显。说明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可提供一次穿刺成功率。而一次穿刺成功不仅能够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新生儿痛苦,也能够降低穿刺对新生儿皮肤和血管的损伤,缓解采血过程中新生儿家属的紧张、担忧情绪。②观察组采血时间更短,新生儿采血依从性评分更高。说明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无须多人配合,且不要求护理人员佩戴无菌手套或对触摸桡动脉手指消毒,故操作更为简单,利于采血效率提升。而随着一次穿刺成功率与采血效率提升,新生儿哭闹率减少,新生儿受凉、感染风险降低,配合度、依从性提高。③观察组家属采血满意度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说明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利于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提高。
综上所述,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过程中,目测法较传统法
具有更好临床效果。不仅利于一次穿刺成功率提升,也利于采血时间缩短,为新生儿提供安全、舒适、有效采血服务。但值得注意的是,目测法对护理人员采血经验和穿刺水平具有较高要求。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目测定位位置,并在操作过程中做到“快、准、稳”,即进针退针要快,定位、穿刺要准,手腕固定、右手持针、由远端向近端刺入要稳。与此同时,采血后应观察新生儿血运情况、止血情况,以提高按压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