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冠心病临床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缺氧、缺血性心肌病为主要病理表现,疾病诱发因素较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高血压、高血脂等指标均具有直接关联[1];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2],近年全球冠心病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具有较高患病率及死亡率,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病后伴有明显胸痛情况,对临床治疗时效性要求较高,需及时给予治疗干预,以缓解心绞痛症状,避免继发急性猝死,挽救患者生命安全[3]。现阶段临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多以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为主,现研究笔者选取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析冠脉介入疗法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开展如下报道。
纳入2020 年1 月到2021 年1 月心内科收治冠心病心绞痛高龄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300 例,研究征求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小组,传统组150例,男81 例,女69 例,年龄74-92 岁,平均值(81.39±2.34)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9 例,稳定型心绞痛91 例;观察 组150 例,男85 例,女65 例,年 龄75-93 岁,平 均值(81.41±2.29)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6 例,稳定型心绞痛94 例;统计分析两组高龄患者基线资料可于后文进行数据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年龄均≥74 岁;(2)患者入院后经心电图、临床体征等综合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3)患者签署书面知情书。
传统组予以保守治疗,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选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抗氧化剂、β 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抗血栓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组予以冠脉介入治疗,术前辅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给予患者100mg 阿司匹林、75mg 氯吡格雷药物口服,每日1 次;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给予患者局部麻醉,于患者桡动脉行穿刺造影,结合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明确病灶部位,依据其病变血管,开展针对性冠脉内支架术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待手术完成后,遵医嘱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药物疗法同上,予以患者饮食管理,适当开展康复锻炼。
于治疗后随访患者1 个月,明确患者心绞痛控制情况,主要参照指标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依据患者疾病控制情况评估疗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及以上,疗效判定为显效以上;若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之间,疗效判定为起效;若不满足上述指标,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以上+起效)/150×100%[4,5]。观察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等不良结局发生情况,评估安全性。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指标均小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控制情况比较()
表1 两组心绞痛控制情况比较()
传统组最终疗效判定总有效率75.33%(113/150),观察组最终疗效判定总有效率96.0%(144/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传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15.33%(23/150),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4.0%(6/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结局比较[n(%)]
冠心病为临床心内科常见身心性疾病,发病因素较多,与患者机体免疫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均具有高度关联性,临床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等特异性表现,发病后以冠状动脉缺血、缺氧为主,以中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
心绞痛为冠心病常见病理表现,以胸骨后压榨痛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学者依据心绞痛病理表现,将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稳定性心绞痛两种,疾病起病急促,进展较快,需开展有效治疗干预对策,以确保最佳预后结局;临床学者依据冠心病心绞痛病理表现及治疗需求,以改善心肌血液灌注为主要治疗原则,临床常选用保守治疗方式,借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抗氧化剂、β 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抗血栓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因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高龄患者偏多,保守治疗起效较缓慢,药物耐受度较低,临床应用价值受限[7-9]。本研究笔者对冠心病心绞痛高龄患者治疗时选用冠脉介入术,通过有效疏通狭窄、闭塞冠状血管,以恢复局部血液灌注,有效避免进行性心功能衰竭,可有效改善血液灌注,临床应用具有微创、成功率高、术后康复周期短等应用优势,显著适用于高龄患者[10,11]。经研究数据比对,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指标均小于传统组;观察组最终疗效判定总有效率96.0%(144/150),高于传统组;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4.0%(6/150),低于传统组,冠脉介入疗法优于保守药物治疗。
综上,冠脉介入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情况,可有效减少不良结局,安全系数高,整体效果显著[12],可于临床推广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