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福,潘东,王颖维 ,游军
(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2.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8;3.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为了寻找掩埋矿或隐伏矿,前人开展了多种化探方法技术试验与应用。土壤热释汞、壤中汞气测量(杨岳衡等,2002;王桂琴等,2003;余阳先等,2004;李赟等,2007;周子俣等,2018)、植物地球化学测量(刘英俊和程承旗,1985;高平,1987;江振洋和刘金成,1989;杨永德,1989;丁矢勇,1989;刘玉民,1990;季峻峰和崔卫东,1992;张景荣等,1992;孔令韶和高平,1992;胡西顺和刘金成,1993;王平等,1995;宋慈安和雷良奇,2009)和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测量等方法为比较有效的化探方法。本文选择荒漠草原景观区新疆富蕴县阿克塔斯金矿(Cui et al.,2019;丁汝福和张西平,1996;丁汝福,1999;王京彬等,1999;王登红等,2002;陈毓川等,2007;刘猛,2010;宋慈安等,2017;崔世超等,2019)开展土壤(岩屑)地球化学、植物地球化学和土壤偏提取等化探方法试验与找矿应用。
新疆阿克塔塔斯金矿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结合部位的额尔齐斯聚矿带东段喀拉通克—沙尔布拉克铜镍金矿集区,喀拉通克东10 km。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蕴都喀拉组(D2y)以及下石炭统姜巴斯套(C1j)。岩浆岩主要有辉绿岩、闪长岩等岩体(脉)和石炭纪中基性岩体和酸性岩体(脉)。区域典型矿床包括萨尔布拉克金矿、喀拉通克铜镍矿、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和乔夏哈拉铁铜矿等。
研究区属典型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该区属山前平原荒漠地貌,地形相对平坦,海拔高度为900~980 m。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和地下水露头,残山丘陵发育有干沟,春季冰雪消融或夏季暴雨时,有短暂性的流水。地势平坦的戈壁荒漠广泛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覆盖物,主要由风积沙土、冲洪积砂砾或二者混合组成,呈半胶结状。风积沙土通常为粉砂质;砂砾石从细砂到粒径大于20 cm的漂石均有,呈次棱角状,磨圆度及分选性差。疏松覆盖物最大厚度超过100 m,一般厚度3~5 m。覆盖较厚处形成孔隙潜水,其矿化度0.25 g/L,水化学类型为SO4-K+Na·Ca型水或CO3-K+Na·Ca型。
研究区植被属土砾质荒漠植被类型,具有植物群落种属组成少、覆盖度低及旱生的特征。广泛分布占优势的植物群落为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Krasch.)Poljak.),其覆盖度为20%~25%。白茎绢蒿属菊科,绢蒿属,多年生小半灌木。主根粗,木质,根状茎粗大;直立或斜向上生长,高10~35 cm;其根系发达,叶片细小,遍体柔毛,是典型超旱生沙生植物,具有极强的抗旱、耐热、抗风沙和耐土壤瘠薄的能力。
矿区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岩性段(D2b3)火山碎屑岩、沉积岩,下部岩性主要为片理化凝灰岩、钙质砂岩、绿泥绢云千枚岩夹透镜状灰岩,上部岩性主要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和安山岩、次火山岩安山玢岩。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砂岩、炭质砂岩。矿区侵入岩呈岩株状复式岩体,出露面积约为0.1~0.3 km2,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矿区构造变形形迹主要为断裂和节理,断裂主要呈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三组方向。
矿化带总体呈NE→EW→NW呈“S”型展布。矿体单体控制长度一般40~100 m,最长 480 m;延深一般100~200 m,最深350 m;厚度一般1~2 m,最厚4.0 m。为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的岩浆期后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
1∶1万土壤(岩屑)地球化学测量采样线距100 m,点距40 m,采集 30 cm以下粒度4~40目之间的土壤(岩屑)。
植物地球化学测量主要采集植物为优势建群植物白茎绢蒿,在采样点周围2~10 m2范围内取数株植物不同部位组合为1个样,采集时除去泥沙,样重0.25 kg。本区白茎绢蒿既是主要植物,又是优势植物,易于采样。植物样品采集后,适当截断,送加工房;清洗、晾干、烘干(60℃)、粉碎(至0.2 mm)、送样至分析室。
土壤偏提取就是将土壤样品加弱酸、弱酸盐提取剂浸泡,离心机分离提取剂,提取剂测试相关元素。样品经加工处理后分析测试Au、Ag、Cu、Pb、Zn、W、Mo、Bi、As和Sb等元素。
3.1.1 土壤(岩屑)地球化学异常
矿区1∶1万土壤(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出H-1号、H-2号两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1)。H-1号综合异常位于矿区西北侧,综合异常规模较小,呈面状延展,异常元素组合为Cu、Co、As、Ag、Zn和Pb元素,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重合,异常浓度分带较明显。H-2号综合异常位于矿区中西侧,为规模较大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呈近似面状,异常元素组合为Au、Cu、Co、As、Ag和Sb元素,异常元素峰值较高,异常三级浓度分带明显,Au异常内带区偏东侧,Cu异常内带偏西侧,分别形成了以Cu和Au为主的两处异常浓集中心区。
图1 阿克塔斯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
3.1.2 壤中气汞异常
前人在阿克塔斯金矿开展了壤中气汞测量,以20~40 m为点距,用螺旋锥形采样器和大气采样器在50 cm深的土壤坑内抽气2分钟,抽取气体1 L,用捕汞管富集汞,用XG-4型测汞仪测试。壤中气汞测量显示,壤中气汞按内带≥0.20 ng/L、中带0.10~0.20 ng/L、外带0.05~0.10 ng/L圈定异常,壤中气汞异常东西长约2.5 km,南北宽0.6~1.0 km,呈带状展布。异常的浓度分带清晰,共圈出4条异常带,经前期工作,已经查明一条异常带与矿化带基本吻合,说明壤中气汞测量在矿区有效(图2,王福同等,1992;芮行健等,1993)。
图2 阿克塔斯壤中气汞异常图(据王福同等,1992修改)
3.2.1 15线地球化学异常
(1)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15线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图3a)显示,在金矿体上方及南侧发育多元素土壤地球化学高值异常,异常元素组合为Au、Cu、Mo、Bi、W、As、Ag和Sb等元素,异常清晰,衬度较高。Zn元素异常不明显。
(2)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异常
15线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图3b),在金矿体及其南侧上部发育土壤偏提取多元素地球化学高值异常,在矿体上方和南侧显示2 处异常,呈现出双峰特征。异常元素组合为Au、Cu、As、Zn、Ag、Sb和W,异常清晰,异常衬度高。Pb和Ag元素异常不明显。
图3 阿克塔斯金矿15线土壤地球化学异常(a)和土壤偏提取异常剖面图(b)
(3)植物地球化学异常
阿克塔斯金矿15线的蚀变带及其南侧附近上部发育两处植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4),异常元素组合为Au、Cu、Hg、Mo、Zn、As、Sb和Ag。综合异常在空间上分为北侧和南侧两处,异常宽度分别约75 m和60 m。北侧异常为与金矿体有关的异常反映,Au、Cu、Hg和Mo异常强度较高,异常清晰度和连续性也较好;而Zn、As、Sb和Ag异常强度较低(宋慈安等,2017)。
图4 阿克塔斯金矿15线植物(白茎绢蒿)地球化学异常剖面图(宋慈安等,2017)
3.2.2 27线地球化学异常
(1)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27 线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在金矿体上方形成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Ag、Mo、Zn 和Sb 等元素,异常较宽,呈现出多峰特征。其中Au、Cu、Zn、Sb 和As 强度较高,异常较清晰,而Mo、W、Bi 和Cu 异常衬度较低(图5a)。
(2)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异常
27线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异常(图5b)显示,在金矿体上方异常元素Au、Zn、Sb、As和W强度较高,清晰度和连续性也较好,综合异常宽度较大。Cu和Pb元素异常不明显。
图5 阿克塔斯金矿27线土壤地球化学(a)和土壤偏提取异常剖面图(b)
(3)植物地球化学异常
27线植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元素组合主要为Au、As、Sb、Bi、Ag、Zn和W等元素,呈现出多峰特征,多个异常峰值对应多条金矿脉,元素Au、As、Sb和Bi异常衬度高,异常清晰(图6)。Mo元素异常不明显。
图6 阿克塔斯金矿27线植物(白茎绢蒿)地球化学异常剖面图
通过阿克塔斯金矿区1:1万土壤(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壤中汞气测量、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测量、植物地球化学测量等多种化探综合异常研究,结合地质物探成果研究,对综合异常进行了槽探、钻探工程验证。目前圈定金矿化蚀变带宽约800 m,长约2000 m,发现多条金矿体。值得注意的是,在27线南部发现的隐伏金矿体与其上方土壤、植物、偏提取地球化学异常对应。
(1)针对干旱荒漠景观的阿克塔斯金矿区,开展1∶1万土壤(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壤中气汞测量、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测量、植物地球化学测量等多种化探工作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发现与圈定了金矿体,表明这几种化探方法能用于定位找矿预测,对勘探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通过15、27线土壤、植物和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剖面试验,土壤、植物、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异常范围与矿体的位置相吻合,反映土壤地球化学、植物(白茎绢蒿)和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方法在干旱荒漠区进行找矿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