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

2021-09-17 18:03:46周静
医学概论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影像学肺癌

周静

摘要:肺癌是属呼吸系统恶性病变,肺癌的高致死风险主要与本病早期无典型表现,易被患者自身忽略有关,往往确诊时,病情已至中晚期,病机延误导致手术切除、放化疗、免疫疗法等治疗干预的效果欠佳。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资料,就肺癌的影像学诊断现状与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肺癌;影像学;研究进展

1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肺癌,即支气管肺癌,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性别、地区差异,城市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这一差异的造成可能与空气质量、烟草因素等相关。目前治疗肺癌的方式较多,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等应用广泛,而基因疗法、生物疗法、免疫疗法等也在不断推广,但肺癌的无年生存率仅为16%,这主要与早期肺癌发现率、诊断率低相关,故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肺癌诊断的基本原则,也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的关键。

2肺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介绍

2.1X线

影像学的发展历经多年的发展,最早应用于肺癌筛查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为X线,但因X线的重叠伪影,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差,故而存在较高的漏诊风险。

2.2CT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tomography,CT)是目前肺癌筛查、诊断中應用最多的影像学技术,与X线检查相较,CT的分辨率显著提高,有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在周围性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的肺癌阳性检出率达93.88%,显著高于X线,同时在肺癌TNM分期方面的诊断效果也更为突出。多层螺旋CT是伴随CT技术不断发展一种图像后处理技术,除此以外还有动态增强扫描、能谱CT、靶向CT等,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证实,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方面的优势要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CT作为一种灵敏度强、诊断符合率高的影像学技术,在肺癌筛查、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价值,但CT扫描检查时会产生较大的辐射剂量,对老年人群、孕期女性、机体耐受能力较弱者,存在一定的损害风险,故而近几年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即在确保CT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进行诊断,从而提升CT诊断的安全性。刘斯辉分析低剂量CT扫描在肺癌方面的应用,结果显示低剂量CT扫描的胸部结节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可作为阴性预测的技术支持。能谱CT可提供基物质分离图像、单能量图像,通过多参数的定量分析进行病灶检出,已有较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与良性病灶相较,恶性病灶动静脉期,不同keV下,CT值、能谱曲线斜率等均显著较高,故而可作为肺部肿块或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有效技术。

2.3MR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MR)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影像技术,但在肺癌筛查、诊断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因MR突出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在恶性肿瘤侵袭毗邻病灶的诊断中较为常用。

2.418F-FDG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通过PET显像,对目标病灶细胞的葡萄糖代谢速率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具更高葡萄糖、18F-FDG摄取的代谢活动组织的检出,进行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有研究分析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8F-FDGPET-CT表现,结果显示其表现呈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差别,而联合PET-CT表现与临床诊疗分析结果,可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现阶段各类影像学诊断技术,在肺部良恶性结节或肿块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叠,尤其在恶性孤立性结节或局灶性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存在一定限制,而18F-FDGPET-CT可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在提升孤立性结节或局灶性病变诊断效能方面的价值突出,同时能够对病灶分化程度进行初步评估与判定,从而为后续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依据。

3影像组学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组学于2012年被提出,即从医学图像中进行病灶分离,获取病灶的定量组学特征,将肿瘤表型特征的量化指标更加详细化,将传统的医学图像向高维特征空间发展,实现病灶异质性、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更加全面细致化的定量反应,在恶性病变诊断、诊疗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影像组学在恶性病变诊断中主要分别四个板块,即图像采集、分割、特征提取及模块构建,目前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恶性病灶病理学分型、分期及基因表达方面的价值突出,应用逐渐增多,而近几年在肺癌预后评估方面也获得一定的进展,能够有效弥补现阶段WHO相关治疗效果评估标准中采用形态学评估这方面滞后性等不足,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放疗过程中,影像组学特征会发生显著改变,其中部分特征可作为患者是否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远期生存期预估等的参考依据,同时在放疗结束后,可有效进行放疗效果的评估。

4小结

肺癌的高发病率及致死率,使得医学领域对本病重视度不断提高。伴随我国预防医学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体检重视度的提升,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在逐步提高,有效改善因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而被忽略漏诊的风险。对于肺癌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是进行筛查的目的,然而至于影像学检查,各个检查都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有一定的联系性,并不是哪个适用哪个检测率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如患者的经济情况允许,可选择联合多种影像检查,以提高准确率.而肺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呈现多样化发展,各类影像技术各具不同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在肺癌早期筛查、临床诊断、治疗评估方面均发挥者重要的参考价值,医者应以辩证思维看待各类影像技术,从而发挥不同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唐强,覃勤,唐才雄,等.MSCT征象与肿瘤因子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 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04):590-593.

[2]张周芳.肺癌化放疗疗效评估的影像学方法及进展[J].医学影像学, 2015,25(03):533-536.

[3]陈万青,李贺,孙可欣,等.2014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 华肿瘤杂志,2018,40(01):5-13.

[4]罗聪聪,孟礼飞,鲍春荣.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最新临床进展[J].临 床肺科杂志,2019,24(02):360-364.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影像学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4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44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