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产房风险分级管理及风险预警制度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

2021-09-17 14:18袁建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7期

【摘要】目的:分析产房风险分级管理及风险预警制度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2019年2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76例高危妊娠产妇,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产房风险分级管理+风险预警制度。对两组疗效情况予以分析。结果:研究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且研究组妊娠结局相对于对照组更满意,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满意度则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通过产房风险分级管理与风险预警制度干预,疗效满意,产程时间短,妊娠结局良好。

【关键词】产房风险分级管理;风险预警制度;高危妊娠产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165-02

近年来,随着临床妊娠率不断提高,致使高危妊娠率也逐渐上升,对产妇和新生儿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高危妊娠主要是指产妇妊娠期间因某种致病因素危及产妇或者胎儿生命安全,导致母婴死亡,其中以妊娠心脏病、妊娠高血压或者母儿血型不合等因素较为常见。据数据显示,高危妊娠产妇死亡率约为正常妊娠群体的3~5倍左右[1]。因此,需针对高危妊娠产妇管理期间给予有效的管理措施,识别潜在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确保母婴安全[2]。以往,临床上对于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采取常规护理,但整体疗效较差,无有效缩短产程时间,易引起产后不良反应症状,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影响护患、医患关系,降低满意度。所以,本次研究将对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采取产房风险分级管理+风险预警制度干预,并对其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本院2019年2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76例高危妊娠产妇,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31.25±1.34)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12±2.14)周;研究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18±1.41)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1.21±1.43)周。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确诊为高危妊娠产妇;②患者知晓情况,自愿签署同意书;③无其它器官性疾病。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非自愿参与研究;③伴有其它器官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告知产妇分娩知识、注意事项,指导产妇进行各项检查,观察产妇情况。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呼气、吸气,产后指导正确母乳喂养方法,提高母乳喂养率。研究组护理措施则给予产妇风险分级管理和风险预警制度:(1)风险分级管理,以CAHO护理评分为主,产妇骨盆状况、妊娠合并症、胎儿大小和位置、羊水情况、胎监类型、胎膜情况和脐带缠绕等指标为风险评估依据,共12项,每项分值为1~3分左右,总分为12~36分。若分值12~15分,需密切观察母婴实际情况,并强烈推荐自然分娩;分值16~19分,密切观察,积极推进自然分娩;分值20~22分,观察情况,并建议自然分娩;分值23~25分,剖宫产试产;分值26~29分,推荐剖宫产;分值30~36分,观察情况,直接剖宫产分娩[3]。(2)建立风险预警制度:①风险告知,分娩前告知产妇、家属分娩风险情况,详细解释分娩过程中易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以风险分级评分标准选择合适分娩方案,提前做好家属、产妇心理准备,签署同意书。并针对伴有负面情绪者,采取心理疏导,改善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有助于减少应激反应,缩短产程时间,确保顺利分娩。②加强产科人员综合素养培训,定期对助产士、医生给予高危妊娠风险、预防措施培训,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可通过助产士年资、经验给予分级培训,从而确保风险管理能力的有效性。③建立绿色救治程序,入院后,评估风险,针对病情较重者,应采用绿色救治预案,确保产妇和婴儿安全。④落实评估流程,针对产妇给予日评估管理系统,由产科护士长每日对產妇护理流程情况进行检查,详细登记,1月评估1次,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持续改进[4]。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产程时间及其妊娠结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②比较两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满分以100分为标准,具有满意(分值≥90分)、基本满意(分值60~89分)、不满意(分值≤59分)之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c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两组产程时间对比 研究组产程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更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妊娠结局对比 研究组各项妊娠结局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94.74%满意度与对照组76.32%满意度相比,数据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高危妊娠是指对产妇、胎儿存在较高危险性,导致难产甚至是危及母婴安全,而伴有高危妊娠因素产妇,则被称之为高危产妇。据临床报道显示,对于高危妊娠产妇围术期给予风险评估管理和预警制度干预,能够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提高分娩质量[5]。因此,对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越来越被重视,希望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降低风险,保证产妇、婴儿健康。

风险分级评估管理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风险管理方法,以产妇实际情况为依据,提前对产妇进行风险评估,了解情况,以风险评估值为产妇推荐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以起到降低分娩风险,确保母婴安全的目的[6]。同时,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风险预警制度干预,提前告知产妇、家属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产生医患、护患纠纷[7]。对产科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责任心,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并根据患者情况,建立绿色救治方案,缩短时间,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保证产妇和婴儿健康[8]。此外,对产妇监护、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产妇各项情况,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合理抢救,还能够一定程度减少产后并发症,降低分娩风险[9]。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第一、二、三和总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妊娠结局均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满意度94.74%优于对照组满意度76.32%,数据差异差异较大(P<0.05)。相关数据表明,针对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给予产房风险分级管理和风险预警制度干预,其疗效相对于常规管理而言,效果更满意,可有效促进产妇顺利分娩,确保母婴安全[10]。

综上所述,对高危妊娠产妇采取产房风险分级管理+风险预警制度干预,安全性较高,既能减少产程时间,降低出血量,还能提高自然分娩率。

参考文献

[1] 张珊珊, 黄婷. 改良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对改善高危妊娠产妇围产结局的价值[J]. 中国病案, 2019, 20(2): 97-100.

[2] 刘丹霞, 张建利. 产前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自我效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19, 43(6): 993-995.

[3] 李菲, 黄美凌, 陈云, 等. 高危妊娠产妇育儿胜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现代临床护理, 2018, 17(5): 29-35.

[4] 李志敏.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11): 103-105.

[5] 李瑞青.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 41(2): 145-146.

[6] 梅丽.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28(7): 125-126.

[7] 彭检妹, 厉晓萍, 陈浪. 产房风险分级评分及风险告知在产房管理中应用的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31): 3813-3815.

[8] 王晓梅, 纪画眉. 孕产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及关键环节控制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5): 196-198.

[9] 普莹桢, 瞿丽华.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母婴世界, 2018, 26(3): 29-30.

[10] 王静. 风险预警评估模式在高危妊娠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 2018, 27(24): 118-119.

作者簡介:袁建萍(1978.06-),女,汉族,甘肃省张掖市人,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