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篇中的诗情画意

2021-09-17 00:47王璐瑶陈亮
电影评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圆明园纪录片

王璐瑶 陈亮

《圆明园》以宏大绝美的历史场景和精彩纷呈、令人叹息的历史故事给观众美妙的视听享受。文章从声画结合的角度解码纪录电影《圆明园》的语言形式,从声音的角度出发,对解说词创作的诗意气质、配音朗诵中的情感升华和影视配乐中的情绪渲染进行了分析。从画面的角度出发,文章则侧重研究其诗意浪漫的画面风格和动画镜头描绘空间意境。

一、纪录片《圆明园》:一部国家历史的诗篇

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占地350公顷,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历史上的圆明园中西合璧,美轮美奂、举世无双。1988年,圆明园遗址公园在圆明园旧址基础上建成,园中繁盛的花木包围着仅存的残垣断壁,成为全国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影视作品中,有大量以皇家生活为主题的纪录片,然而少有围绕圆明园选题的作品,一是因为史料不足,有相当部分的资料曾因存放于园中而被英法联军毁尽,二是因为现存遗址的可拍画面太少,不足以支撑一定的片长。纪录片《圆明园》以宏大绝美的历史场景和精彩纷呈、令人叹息的历史故事给受众以美妙的视听享受,其大规模使用了三维动画技术真人扮演,将瑰丽辉煌的圆明园和隱秘其间的皇家生活重新呈现在观众面前。整部影片一分为二,一半极尽繁华,一半极尽忧伤。从政权的建立到康乾盛世,从割地赔款到侵华战争……当看到画面里那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在火海里慢慢消逝的时候,无不让人深感震撼、扼腕叹息。

《圆明园》是由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和广西电视台共同制作的大型史诗电影。2006年9月8日,《圆明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并于当年10月正式在全国院线放映。电影《圆明园》是讲述国家历史的宏大诗篇,片中娓娓道来的史诗般的讲述、徐徐展现的壮美画面、舒缓低沉的旋律,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观看体验,激荡着观众的爱国情怀。[1]

二、解码纪录片《圆明园》的语言形式

(一)声音流动中的诗意

1.文学表达中的诗意气质

纪录片诗性气质离不开中国文学中诗歌的滋养,诗歌体裁一直独立存在,同时它又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常常渗透到其他领域,诗歌和电影画面融合表达,能够将纪录片独特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纪录电影中,它的文字部分被称为解说词,解说词能够弥补画面的不足,交代影片中事件的发生背景,渲染情绪意境,升华影片的主题,对画面、构图和配乐的运用都有着指引性作用。在纪录电影《圆明园》中,解说词与诗歌深深融合,不断强化影片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表达,提升影片的审美价值。纪录片《圆明园》的开头是这样的: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这是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关于圆明园论述中的一部分。影片的解说词中大量包括诗歌化的文学表达,把诗情画意与爱国情怀深深地融合起来。在叙述圆明园建设基本完工时,解说词这样描绘建设者的心理状态:“50岁的乾隆沉浸在美梦当中,鼎盛的大清将交给他的子孙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空前的自豪感笼罩着乾隆,他达到的成就无人可及,他拥有的荣耀无人可比,他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也是无冕的世界之王。”

在影片承上启下的转折部分,解说词是这样描述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修建,这个旷世园林拥有100多组景观,将近1000座宫殿,占地5000多亩,有600个足球场大小。然而圆明园中的皇帝并不知道,世界已经变了。”最后,在影片的结局部分,解说词为“这是现存于中国的几件青铜雕像,它们曾经安放于意大利人郎世宁督造的欧式花园。今天,在大英博物馆、巴黎图书馆、枫丹白露博物馆以及纽约艺术博物院,人们可以看到一小部分来自圆明园的文物,但是,绝大多数曾经属于圆明园的文物,仍然下落不明。”整部影片的解说声音浑厚而低沉,向观众传达了一个盛世园林从建成到没落的故事,通过音乐的烘托和配合,将这段历史制作成了宏大诗篇,激发了观众的情感。

2.配音朗诵中的情感升华

如果说文字是躯干的话,那么声音的表现则是灵魂。声音能够辅佐纪录片创作中的观念表达,声音的特点能有效地影响观众对纪录片的领悟与理解,这是格里尔逊式纪录片创作的关键环节。影视配音要求配音员根据影片的语境调整情感,进而实现声音与内容的情感融合。纪录电影《圆明园》通篇用解说词表情达意、结构内容,因此配音朗诵则尤为重要。影片的配音创作总体分为两个内容部分:一是人物角色的自述部分。人物角色的自述部分主要是几位亲历者的自述,例如传教士郎世宁的自述、英军随军牧师麦基的自述。配音员模仿外国人说中文的发音,风格轻松自然,把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配音朗诵时而惊叹、时而忧伤,打破了影片整体沉闷的基调,调整观众的观看情绪。二是贯穿影片始终的旁白部分。影片的配音风格整体浑厚庄重,行云流水,与低沉舒缓的音乐融为一体,较好地演绎出空间感、历史感和距离感,升华情感并激发观众爱国之心。[2]

3.影视配乐中的情绪渲染

音乐和画面的有效配合使影片更具魅力,可以渲染影片的情绪,塑造风格特征。音乐可以展现节奏,抒发情感,也更能使观众感知情绪的力量,纪录片《圆明园》中大量使用了古代弦乐器、敲击乐器、管乐器等。影片前半部,在表现圆明园的扩建壮大和各种宫廷故事时,音乐风格庄严中不失轻快。例如在讲述雍正皇帝生活的图谱时,皇帝身穿不同服装留有不同画像,展现的是帝王生活的别样情趣;在讲述皇家饮食文化时,画面显示了各种各样的皇家美食,此时音乐韵律较为轻松活泼;而在表现圆明园的衰落毁坏时,音乐风格则沉闷忧伤。在影片中,音乐有时并不单独使用,而是和音响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例如在介绍园内景象时,镜头画面是圆明园的纸质图纸,此时不但使用了笛子配乐,还结合了鸟鸣声,使观众切身感受到园子的静谧。在叙述买卖街皇家的娱乐生活时,由于有捉小偷的故事情节,音乐的选取较为戏剧性,使用了小锣、鼓板等戏曲乐器创造节奏。在表现圆明园被侵略时,配合哀伤的旋律使用了大量的环境音响效果,例如击鼓声、砸碎瓷器的声音、物品碰撞的声音、嘈杂的人声、脚步声、炮火声、火烧的滋滋声等,使影片达到了极其逼真的故事效果。

(二)视觉呈现:宏大端庄与诗意浪漫

1.诗意浪漫的画面风格

影片讲述了大量的宫廷故事,在人物扮演的画面处理上,影片也融入了富有诗意的风格元素,例如在表现康熙第一次在牡丹园见到小弘历的场景,画面使用了较沉稳的色调,保持前后画面的风格统一。在牡丹落下的瞬间,鲜花从弘历面前飞过,情节浪漫,为人们呈现了皇家文化的瑰丽风格。当描绘方壶胜境时,解说词为:“这处景观的设计来自于古代的神话,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金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每当薄雾在水面升起的时候,这里如梦如幻,宛如仙境。”镜头画面为宫殿凭水而建,波光粼粼,飞鸟在天空盘旋,似有薄雾缥缈,整个画面唯美浪漫,堪称经典。在表现皇帝对香妃的喜爱时,解说词是“为了让皇帝的妃子打消思乡之情,我们在花园的东边重建了她的草原故乡。像意大利歌剧的舞台布景一样,10幅大型油画根据透视原理,依次镶嵌在五排砖墙上。郎世宁将帝国西部的风光搬到了圆明园。”镜头为实景与动画合成的画面,乾隆与香妃共同眺望远景——草原故乡的大型油画风景图。在表現伴随着帝国的衰落圆明园被侵略者一次次损坏时,影片的总体基调是忧伤而深沉的,但并不乏诗意浪漫的风格,例如当旁白说到“额尔金爵士是国际象棋高手,格兰特将军是大提琴演奏家。远征战事非常顺利,从军官到士兵,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愉快”这一段落时,画面使用的是额尔金爵士和格兰特将军在园林景观前下棋的镜头。在明亮的背景前,两个外国人下棋对峙的背景被欠曝成剪影,并形成对称式构图,突现出了影片悲伤而宏大的史诗风格。

2.动画镜头描绘空间意境

影视动画实质上是一种幻想类别的艺术形式,将虚拟的数据、虚拟的人物或事物呈现在镜头下,表现为丰富多样的动画场景。影视动画具有无限扩张的空间表达和任意设计的视觉呈现,在运用的方式上更加灵活丰富,通过细节上的放大,可以模拟出栩栩如生的动画效果。

纪录片《圆明园》的动画镜头令人叹服,其不仅将“诗性”与中国的历史人文相结合,更以形式美赋予园林以浓郁的情感。圆明园是遗址公园,虽然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但却是感性的、不完整的记忆。电影语言在近5000亩的空旷遗址面前苍白无力,因此,只有通过再现的表现手段,才能有足够的画面内容去充满整个影片的时间长度。在实际制作中,电影使用35分钟的三维动画特效镜头展现圆明园的昔日盛况。由于非实景拍摄,画面有了更多的可塑性。由于整部影片的风格氛围具有浓烈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因此,三维动画特效镜头使用了偏黄色的老照片似的调色风格,色调统一而画面端庄大气,在细节处理上也逼真完美,配合音乐重现了昔日诗意浪漫的园林景观。在电影中复原的园林景观有蓬岛瑶台、牡丹台、九州清晏、海晏堂、方壶胜境等,在视觉呈现上,建筑的全景画面与中、近景镜头均达到一定的比例,有俯拍的建筑全景,也有建筑局部的细节放大。由于动画制作拥有强大的创造力,因此设计时多使用运动镜头,且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运动轨迹,甚至模拟飞鸟在空中的起伏,使观众在观影时如同身临其境,从而被深深折服。[3]

3.情景再现的诗化表达

情景再现是指在纪录片创作时对过往的重要情节及特定时刻,运用真人扮演以及其他造型手段,再现某特定历史情景画面,以此完成纪录片的形象叙事拍摄。情景再现是纪录片拍摄的一种特殊的叙事技巧,目的是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或者弥补画面的缺失。在纪录片《圆明园》中,主创人员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和真人扮演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历史,这种方式极大地弥补了影片创作画面的不足,也增加了美感与情节性。例如在表现康熙第一次在牡丹园见到小弘历时,三维动画模拟出一个由牡丹构成的世界,祖孙二人在这个场景中相遇,小弘历挥剑而花朵随之飘然落下,浪漫而有诗意。在上文提到过表现圆明园被损坏时,当解说员说到“额尔金爵士是国际象棋高手,格兰特将军是大提琴演奏家。远征战事非常顺利,从军官到士兵,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愉快”这一段落时,画面使用的是真人扮演额尔金爵士和格兰特将军在园林景观前下棋的镜头,残酷的内容是被诗化的。虽然学界关于“搬演”和“情景再现”是否违背了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原则一直争论不休,但不得不承认《圆明园》中情景再现的诗化表达给观众塑造了一个浪漫的、想象中的世界。[4]

在纪录片《圆明园》诞生之前,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假想的圆明园,它的美丽是烟花、是背影、是捉摸不定的各种璀璨画面,再多的历史资料也无法使世人真切感受到它的繁华和绚丽。

参考文献:

[1]王思维.关于电影《圆明园》的历史文化思考[ J ].电影评介,2007(06):50-51.

[2]张利.浅论纪录片创作中解说的作用及配音方法[ 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11(02):93-98.

[3]桂强.古典园林的视觉盛宴 悲怆历史的无尽挽歌——纪录影片《圆明园》赏析[ J ].电影评介,2007(01):30-31.

[4]韩笑.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的使用与禁忌[ J ].西部广播电视,2020(15):121-123.

【作者简介】  王璐瑶,女,贵州贵阳人,贵州日报报刊社主任记者,主要从事新闻采编、新媒体产品策划与制作;

陈 亮,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圆明园纪录片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游圆明园有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圆明园里过大年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