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禾草螟防治技术研究

2021-09-17 02:06阴晓波刘冬梅乔国立杨慧慧
新农民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

阴晓波 刘冬梅 乔国立 杨慧慧

摘要:芦禾草螟是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也是芦苇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具有暴发性特点,对芦苇具有毁灭性危害。为此对芦禾草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芦禾草螟;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

0  引言

芦禾草螟 Chilo luteellus(Motshulsky)属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缰翅亚目,螟蛾总科、螟蛾科、草螟亚科,禾草螟属。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湖南、广东等地。是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芦苇的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具迁飞、迁移、扩散、近距离传播,也有随寄主做远距离传播。具有暴发性的特点,对芦苇等植物具有毁灭性危害。

近年来,由于有毒、有害、高残留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及环境变化导致芦禾草螟大面积发生,引起很大的经济损失。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而且造成了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为此研究芦禾草螟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安全环保的防治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这是尽快解决此种问题的有效途径。

1  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设在大安牛心套保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大安市西南部、霍林河畔,距大安市区110km,是大安与通榆县、洮南市的交界处,地理坐标北纬45°14',东经123°21',总面积4200hm2,其中芦苇沼泽、湖泊、沼泽化草甸等各类湿地面积达3319.8hm2,为吉林西部保持最完好的原生态湿地,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物种,分布着丰富的植被类型和野生动、植物种类。其中,芦苇是主要的物种资源。

2  研究方法

(1)在基地设立标准地块1~3号小区;

(2)小区面积:10*20=200㎡,三次重复;

(3)调查方法:小区内五点式调查。调查时间5月~7月7d调查1次,8月~9月每隔10d调查1次,各虫态发生关键期还采用随机取样法随时调查,掌握芦禾草螟种群密度及发生发展规律。

(4)室内测试:生物药剂(杀螟杆菌粉剂、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BT乳剂、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青虫菌粉剂等)先采取室内测试,筛选出1~2种最有效、最安全的生物制剂。

(5)田间试验:筛选出的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观察试验区域虫子种群变化情况,防治田与不防治田的进行对比。

(6)益鸟的调查、保护、招引、利用:在苇田内设置人工巢箱,巢箱外统一编号,将鸟巢设在害虫密度较大的葦田边,可挂在2.6~3m间,设5~6个/hm2,调查益鸟的种类和数量,深入研究其对芦禾草螟种群变动的情况,比较设巢箱和未设巢箱的区域防治效果。

3  研究结果

3.1  形态特征

雄蛾翅展25~28mm,雌蛾翅展29~31mm,头、胸部黄褐色。额向前突出,成圆锥形,额下侧腹面有明显的三角形脊。下唇须白褐色,长,伸向前方,下颚须白色;前翅灰黄色至褐色,中室前有1褐色纵带,接近前缘色较浅;前翅外缘具7个小黑点。

老熟幼虫体长25~30mm,体躯有7条暗褐色线。背线与亚背线宽窄相等,气门下线是1条不连续的褐色线。

蛹体长20~24mm,腹部背面有5条纵线的痕迹;腹末有臀棘6个。

3.2  生活习性及危害症状

芦苇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幼虫分为五龄,以2~3龄幼虫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化蛹、羽化。以幼虫蛀食芦苇茎秆,6月份为害近地面处茎节,使成黑色坏死斑,植株上部枯黄。芦苇幼苗被害形成枯芽,植株被害处霉变腐朽,遇风易折。

3.3  防治方法

3.3.1  生物防治

利用“赤眼蜂”或“凹眼姬蜂”防治芦禾草螟。春天4~5月份,蜂将卵产在害虫的新鲜的卵块内,使害虫的卵无法孵化,研究发现释放蜂的地块螟虫处于低密度状态,虫口密度明显减少,蜂的年平均寄生率为25.6+5.2%。

3.3.2  人工防治

秋收后,采用烧苇茬消灭害虫;冬季深耕,破坏芦禾草螟的越冬场所,把藏于土层深处的虫蛹翻到在面冻死,或让鸟类等天敌啄食,降低虫子的越冬基数。

3.3.3  生物制剂

利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或使用BT乳剂(内含0.2%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BT乳剂最好在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为85%以上时使用,选择在阴天或下午5时左右喷施500~1000倍稀释液。芦禾草螟在取食BT30min,即停止危害,24h死亡,48h达到死亡高峰,72h死亡率可达到75%以上。当天有些害虫虽未死亡,但停止进食,不需再补施药剂。

3.3.4  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以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减少虫源。可在芦禾草螟发生严重的地块或附近地块设置黑光灯,可诱杀到大量的芦禾草螟成虫。

参考文献

[1] 毕福祥,宋开峰,巩新华.芦禾草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1995(3):147-148.

[2] 李宏科,李萌.荻芦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A].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论文集[C].1996:472-475.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