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措毛
摘要:青海海拔高,气候干燥,无霜期短,为典型的干旱区域,造林难度相对大很多。文下重点分析高海拔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要点,概述可推广的造林关键技术措施,以为本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献计献策。
关键词:造林;技术;抗旱
1 前言
青海地理位置特殊,在生态维护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但是,就当前实际抗旱造林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依然有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文下着力于高海拔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改进,以提升本地造林地成活率及保存率。
2 高海拔地区抗旱造林
2.1 保墒蓄水
第一,蓄水保墒
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持水,以抵抗高海拔地区地下径流水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大的问题。技术应用,建立在深整地、深松土基础上,同时配施改良土壤结构、保水性能强的材料,比如:绿肥、土壤改良剂、过磷酸钙等等。有资料证实:高海拔地区,每株树穴中加厩肥,每次10kg;锯末,每次10kg。或者,厩肥,每次10kg;锯末,每次10kg;土壤改良剂,每次0.5kg。或者,绿肥,每次20kg;锯末,每次10kg,这三种配方对保持墒情、增加抗旱性效果好,春季用效果更突出。
第二,覆盖保墒
高海拔土壤含水不错的地区,可尝试用地表覆盖的方法保墒,以延长土壤中持水保持时间。地表覆盖多用地膜、枯枝落叶等材料,其中,地膜覆盖最好铺于地下2cm处,枯枝落叶覆盖至少5cm厚。或者,直接用聚丙烯酸等有机化合物喷施,能大大提升土壤含水量。
2.2 选好树种
选择树种,应综合林地环境、造林目的而定,做到适树适栽,以确保高成活率。一般就高海拔地区而言,应选根系发达、长势好、耐旱耐寒,耐贫瘠,可多树种利用的树木。最好具备这些特点:
①耐寒抗旱:較强的耐寒性、抗旱性,能顺利越冬,抵御春旱。乔木有:云杉、油松、青杨等等,灌木有沙棘、丁香、榆叶梅等等。
②抗逆性好:就青海本地而言,树种应耐碱性、微碱性,或者,耐酸性。
③耐病虫鼠害:青海地域、气候特点,培育树木不易生根、发芽,极易受病虫鼠害影响。由此,选栽树种,这一属性要求也很高。
2.3 造林密度
密度会影响成林空间结构,同样决定着个体发育的影响空间。高海拔地区,水分有限,造林密度多为成林密度,不需要中间间伐,个别有1次间伐利用。由此,造林密度的原则,宜稀不宜密。
为更好利用高海拔地缘优势,务必要在树种、密度、水分等方面下功夫,合理优化配置形成高效林间结构,以增强林分的抗逆性。或者,选择对水分要求不高的针阔混交或乔灌混交。或者,注意调整株行距,以降低稀植带来的不良影响。
2.4 幼树抚育
常言道:“三分造、七分管”,后期幼树管护为高海拔地区抗旱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影响因素。高海拔的集水造林技术,大大降低造林密度,激发林木生长潜力,使着自然整枝、自然稀疏等现象消失。由此,为确保高质量的林分结构,幼树树体的控制很关键。需根据树冠发育程度,适时间组织抹芽、除蘖、修枝,确保培育理想的树体。对针叶林,造林后5~6年,需对下层枝修剪,除掉光合作用率低的枝条,确保树体均衡发展。
移植后,苗木存在一个缓苗期,以加速生长度过成林期。对应的管理措施,还有松土、除草、维护集水面和植树带、做好补植等等。
造林后3年,每年除草2~3次,减少杂草危害。选择丛植的树种,适期组织间苗定株。第2年春,要检查成活率,及时补植。
2.5 可推广的造林技术
2.5.1 营养袋造林
营养袋造林技术是最新研究出来的技术,经过试验后,发现使用营养袋技术进行树种抗旱造林,可以在干旱阳坡、重盐碱化荒坡进行造林,可以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实际运用营养袋抗旱造林时,根据树种和土壤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袋,再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牡性,配置合理的营养剂。营养土配置完成后,需要过行装袋,装袋时要保证种苗根系和树冠等的完整,以避免对苗木造成伤害。营养袋中的种苗在经过最少一个生长周期后可以造林。在起苗、装苗、移苗与栽植等环节,都要保证种苗根系完整,确保种苗成活率。
2.5.2 浸根造林
适用于杨树类扦插,在运输、栽植期间,水分易流失,通过浸根能刺激基部生根。浸根时间,以根部发芽为准。同时,运输期间,不要伤害到发芽点。
2.5.3 蘸浆处理
多用于裸根苗,通过蘸浆可增加根部附着泥,为根系储存水分,为栽植后补水创造条件。该技术处理措施,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根系,避免损伤根系。
2.5.4 应用生长调节剂
像是促根剂、生根粉等等,均有利于增加根系活力,促进生根,确保种苗成活率。在此,需调节相应浓度的调节剂,并通过一定时间的浸根后处理。
3 结语
青海海拔高,气候干燥,无霜期短,为典型的干旱区域,造林难度相对大很多。针对青海高海拔气候特点,抗旱区造林重点应围绕着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持水为主,在此基础上,遴选根系发达、长势好、耐旱耐寒,耐贫瘠,可多树种利用的树种。同时,还要调整好造林密度,宜稀不宜密,以利用好优势的林地水资源。在这个生育期促成活率方面,应着力加强幼树期管理,做好抹芽、除蘖、修枝,松土、除草、维护集水面和植树带、补植等工作,以确保栽植树种的高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孙洪伟,孙晓波.浅析如何进行抗旱造林[J].农业与技术,2018(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