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蔚
□策划/本刊编辑部
□ 执行/ 本刊记者 张昕
□医学指导/罗大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在这个全民“累点低”的时代,每天下班只想做一件事——躺平。一对黑眼圈,一张面瘫脸,足以书写你的身心俱疲。“累点低”的人生,到底该怎么破?
【“累点低”,多是因为脾虚了】
什么是脾虚
忙碌的生活里,“累”这个字,似乎已成为大家共有的一种状态。即使什么都不干,也总会感觉浑身乏力、昏昏沉沉、身体困重。做起事来总是提不起精神,整个人看起来懒洋洋的。其实,在中医看来,这些“累点低”的表现多是脾虚在作祟。
要充分理解什么是脾虚,首先要了解脾的作用。中医上所描述的脾并不是西医所说的脾脏器官,而是一种功能的代表。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都依赖于脾的濡养。脾气健运,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足够的滋养,人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如果脾气运化失常,脾气虛损,大脑、脏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人就会出现精神疲惫、体倦乏力、面色萎黄、反应迟钝、四肢欠温、气短怕冷等问题。
“累点低”后面藏着大隐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讲解说,脾虚给人带来的危害可不仅仅是“累点低”这么简单,中医素有“脾虚致百病”之说。
比如,长期脾虚首先会影响到肺。在中医理论中,脾五行属土,肺五行属金。土生金,脾是肺的“妈妈”,所以,肺好不好和脾有着直接关系。脾气如果虚了,肺气随之也会变虚。而又因为“肺主皮毛”,所以,人会出现头发无光泽、脱发、皮肤干黄等症状。
再比如,肾气充盈与否,也直接受脾的影响。肾气为肾精所化,而肾精的来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禀受于父母,来源于先天;二是后天脾的供养,脾将五谷精微转化为营养输送给肾。因此,肾气的盛衰与脾有着直接关系。如果一个人长期脾虚,势必会导致肾气虚,表现为气短自汗、倦怠无力、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四肢不温等。
揪出伤脾的五大“元凶”
现代人脾虚与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首先,现代人经历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足”的巨变,饮食过饱或经常吃煎烤油炸、辛辣甜腻、过咸过凉之品,增加了脾的负担,导致脾失运化,形成脾虚。
其次,“脾主肌肉”,肌肉过劳和过逸都会影响到脾。过去,人们靠劳作为生,过劳是常事,自然消耗脾气;而现代人体力活动锐减,经常久坐,又从过劳变成过逸,用进废退会削弱脾气,造成脾虚。
再者,现代人压力大,用心多于用身,忧思过度则伤脾,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脾虚几率。
此外,经常熬夜也会伤脾。很多人知道熬夜伤肝,却不知道熬夜更伤脾。熬夜耗气血,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长期熬夜,势必会增加脾脏的负担,久而久之导致脾气虚弱,功能下降。
最后,不当的减肥方式也是伤脾的“元凶”之一。比如,不吃主食减肥,会导致水谷精微无从摄取,气血生化不足,脾气亏耗;还有不少人依靠药物来减肥,而减肥药其性多为寒凉,易伤脾阳,久服会使脾气越来越虚。
【 “累点低”,你该怎么破】
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
1.少食生冷,吃好主食
脾喜温燥,恶寒湿,得温燥则运行,得寒湿而困乏。日常生活中,各种生冷寒凉的食物要尽量不吃或少吃,以免伤脾。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有节,不要暴饮暴食。
《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最养脾胃。因为所有的粮食都入脾经。小米为五谷之首,补益脾胃的功效最强。
另外,“脾属土”,“甘味入脾”。多吃得土气的食物和甘味食物可以补益脾气。山药、地瓜、红枣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 不做“夜猫子”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晚11点以前入睡,以保证脾脏气血充盈。
3. 规律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项以四肢肌肉锻炼为主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以改善脾虚。
4.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生气动怒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容易出现腹胀气滞、胃脘不适等诸多病症。要想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舒肝养脾,最好少动怒,少发脾气。
另外,“忧思伤脾”。要学会自我调适,减少忧虑。用一颗宽容通达的心去面对和接受命运馈赠的一切。
按摩穴位来健脾
1.按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按揉太白穴能够有效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按揉时,取坐位,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侧太白穴,以穴位处感到微微酸痛为度,反之亦然。不必用太大的力气,每天坚持3—5分钟。
2.叩击脾俞穴。脾俞穴是脾脏脏气汇聚之处,主管把食物转化为身体需要的气血等精微物质。脾俞穴在十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肚脐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向上再摸三个椎体,旁开两指就是脾俞穴。大家可以手握空拳,轻轻叩击脾俞穴数次,切记不可重锤。每日数次,酌情掌握。
3.敲两髀。《黄帝内经》中说道:“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即脾胃有病,必然有邪气滞留于两髀。两髀是指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拍打两髀,能加速气血运行,祛除病邪,但拍打时用力要轻。
多做做“单举手臂”动作
该动作源于八段锦,在宋代时就已流传于世。具体做法是:1.自然站立,两膝微微弯曲,两手捧在小腹前,掌心向上;2.左手翻掌经过胸前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略停两秒;3.两手按原路返回,重新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4.换为单举右手。
以上动作每天重复30次,对脾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家中自制八珍糕,健脾又益气
八珍糕是古代皇家常用的食疗方,也被称为“千年养生第一糕”。罗大伦介绍说,八珍糕是由八种材料组成,分别是党参(或者人参)、白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和白扁豆。它们大多是药食同源之品,组合到一起,对培补脾胃之气有非常好的效果。方中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用来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可以滋补脾阳;茯苓和薏苡仁能够祛湿;芡实有收涩之功。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不偏。
【制作方法】
1.准备原料:党参三十克、白术三十克、茯苓五十克、薏苡仁五十克(舌苔厚者用量为一百克)、莲子肉五十克、芡实五十克、山药五十克、白扁豆三十克(如大便干燥,可用杏仁五十克来替代,因为杏仁有开肺气、通大肠的作用)。
2.制作步骤:先把上述原料研成粉末,再把糯米、大米(两者均为二百克)研成粉末,然后把米粉和药粉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点白糖,然后放在笼屉内蒸,蒸熟以后切成糕,烘干,以便于存放。
【“心好累”,怎样恢复元气满满】
生活中,“累点低”的人往往是身心俱疲,常常会发出“心好累”的感叹,而且越年轻越喊累,其中原因何在?又该如何调适?
要从当下的生活方式找原因
●使用手机成瘾,被海量信息“狂轰乱炸”
一不留神,刷朋友圈就刷到凌晨;连续刷抖音大半天仍兴致勃勃;逛淘宝、看直播不知不觉能消磨好几个小时……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戒不掉的瘾”,成为老少咸宜的最佳“玩具”。它掠走了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让一天的时间过得飞快。一日将尽,工作低效,手机没少刷,怅然若失,提不起精神。
●过度焦虑,负面情绪被放大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富足、便捷、安全的时代,但他们的焦虑感却普遍很大。在资讯更为发达的当下,来自社会的压力、家庭的期待、同辈的竞争,更容易通过种种渠道与方式被放大。同时,随着学业期的增长与就业期的延迟,年轻人心智的社会化程度与面对压力和挫折的坚韧程度令人堪忧。往往放在人生长河中不值一提的事情,都足以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被父母过度保护
在《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练成的?》一书当中,作者格雷格·卢金诺夫流露出一种担心:如果年轻人有了脆弱的自我人设,也就是经常自认为“累点低”,他们将远离心理的锻炼场所。
当下的年轻人,不论出身富贵或贫穷,可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娇惯,也就是过度保护。上一代以极端或过度的关心和爱意在对待年轻人,虽然用心为善,但最终反而造成一种成长和发展的不充分,乃至伤害。因为成人之后,年轻人注定需要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更为严苛残酷的人生竞技场。对此,娇弱的心灵缺乏基本的准备。
四招帮你恢复元气满满
1.使用媒介,变被动运用为主动掌控
要想告别被“手机绑架”的生活,就要有意识地提升媒介素养,让媒介为自己服务。比如,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使用媒介,能为自己设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和使用范畴。同时,能够清晰地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不被无意义的垃圾信息包围,利用媒介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2.重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
年轻人正处于迈入与适应成人世界的过程之中,反思过去,并依据当下和理想,重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家庭生活与个体成长当中,哪些价值观是值得保留的,哪些是经过反思后需要提升的,哪些是经过尝试后需要作出调整和变化的,都需要你在大脑中重新排列和组合。这一番碰撞之后,年轻人往往会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健康和幸福负责。
3.营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发现心流》一书当中曾经解释说:“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完成这件事情之后,会有一种充满能量、非常满足的感受。运动员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指的就是这种感觉。“累點低”的人,恰恰是因为没有找到这种状态和感觉。不妨找一找,享受一下属于你的幸福“心流”。
4.疲惫感也需定期清理
学会放空大脑,定期放松自己。很多人越累越忍不住熬夜,但熬夜让人错过了身体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大脑需要定期清理,就像我们需要定期收拾房间一样,而睡觉是大脑清理垃圾的最好方式。同时,在累这种感觉转化为焦虑前,我们需要来一次彻底放松。
想拥有放松心态,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其实,这与古今中外修身养性的很多方法是相通的,当身体放松下来,呼吸恢复平静,心情也自然而然会平复下来。
累点变低是日积月累的,需定期清理身体的疲惫感,学会放空、放松自己,我们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给予我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