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沥青路面有着较多的优点,例如,在机械化施工中,沥青路面养护十分简便,且存在造价低廉、施工期较短等多个优势,因此,沥青路面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沥青路面在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而带来一些病害,所以就需要对公路病害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在使用时具备安全性与稳定性,为地区经济更好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养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8.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沥青路面是我国目前最为常见的公路路面,性能优越,施工周期短,对保障行驶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而针对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的病害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分析,确定病害类型,并及时制定养护措施予以解决,全面保障沥青路面的平稳定与安全性,为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加强城市与农村的沟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强化公路沥青常见病害养护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理念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公路沥青常见病害养护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公路沥青路面修建过程中,公路沥青常見病害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病害养护方案与防护技术可保障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使用功能,以增强通车过程中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公路沥青常见病害养护技术可在公路使用过程中,发挥特殊的作用,提升公路路面耐久性。应科学分析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合理应用公路沥青常见病害养护技术,及时采取合理防护措施,解决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避免在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保障公路交通网络的通行安全。在公路沥青常见病害养护方案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控渗水病害、裂缝病害、车辙病害,在维持公路施工水平的前提下,提升沥青路面养护工作、防护技术,确保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1]。
2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2.1 裂缝问题
沥青路面裂缝主要分为两种形式:(1)横向裂缝。产生横向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沥青路面路基以半刚性结构碎石作为主要的填筑材料,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但是此种路面类型受温度影响较大。若是该地区昼夜温差相对较大,则易导致沥青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和扩张,进而出现变形问题。变形作用力会逐渐向沥青路面的结构层进行渗透,致使沥青路面出现裂缝,雨水下渗,破坏地基内部结构。(2)纵向裂缝。与行驶车辆的方向一致。沥青路面碾压施工时,若压实度达不到施工标准,就会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加大后期养护工作的难度。若是本地区降雨量大,沥青路面长期受雨水浸泡,公路路肩以及地基横向承压力便会受到影响,致使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问题。
2.2 坑槽
在现行的标准规范中,将坑槽病害根据面积、深浅,划分成了轻度坑槽、重度坑槽两种类型,以便于做出更加精准的路面病害状况整体评估。但事实上,坑槽病害在表征上,存在三种形式,即“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伴随”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这三种坑槽形成的原因进行相应的修补操作,来保障公路养护效果[2]。
2.3 路面变形
如果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出现变形,路面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坑洼,严重的还会出现沉陷,影响道路车辆的安全行驶。根据农村公路路面变形特点能够得知,沥青路面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如下。(1)在农村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期间,因为路基压实度比较差,部分路面没有得到有效压实,给道路的正常运行带来较大影响,使得路面出现大面积变形。(2)沥青路面经过长时间运行,受外界车辆荷载影响,农村公路路面会发生严重变形,降低道路的安全性能,给周围农村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2.4 路面松散
在公路投入使用后,如果路面发生松散现象,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几率,因此也未能对居民的出行安全进行保护,其中包括松散与坑槽2个方面,占据总损坏率的17%。例如,在某农村公路工程当中,因为沥青路面十分松散,一些路段当中沥青混合料出现脱落情况,这就会影响到农村公路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并且也难以保证车辆可以稳定通行。不仅如此,因为农村公路在建成以后会不断通车,如果路面发生问题,未能及时修复,就会使得路面变得更加松散,同时也会影响到路人的人身安全。
2.5 路面泛油问题
沥青路面中最为常见的病害问题便是泛油。若是出现泛油,便会减少路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导致车辆出现打滑,影响路面行车的安全性。造成此种病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材料搅拌和配比出现问题。
3 沥青路面病害产生原因
3.1 公路沥青常见病害养护技术的应用水平不足
现阶段,公路沥青常见病害养护工作,需要更高的技术应用水平,实践中沥青材料质量控制、配比问题较为突出,易出现沥青、混合料搅拌不均匀等现象,路面施工的集料控制不合理、黏附性降低,易导致路面出现病害。施工团队在公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科学规划、审核工程的施工与养护方案。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过程中,产生裂缝病害、渗水问题的因素较多,应具有完善、健全的施工、养护方案实现风险防控。[3]公路沥青常见病害养护具有技术难度,通过应用合理、多样化的防护措施,提升沥青路面路基结构的刚性、稳定性,降低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病害风险,增强公路工程本身的抗压度,解决实践中频繁出现的公路沥青路面路基结构变形问题,保证公路沥青路面的完工质量合格,符合相关使用要求。
3.2 沥青材料的热稳定性问题
针对沥青材料热稳定性不足问题,我国建筑领域加大了研究和创新力度,并积极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原因,沥青路面大部分时间处于较高温度下,路面温度急剧增加,影响沥青路面质量。在此情况下,若是在建设初期未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会加剧沥青路面病害问题的发生,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以及行车安全性。
4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措施
4.1 施工准备
施工前,须详细检查进场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比如使用说明书、检验报告、出厂证明等。待保证聚合物注浆材料各项性能均可满足施工规定后,才能用于施工。针对地聚合物注浆施工要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当路面存在唧浆、沉陷、开裂宽度大于5 mm的病害时,需选取点位布设注浆孔。在注浆加固时,应先检测路面弯沉和动态变形模量,分级处理修补路面的各个路段。根据病害情况合理划分,可分为良好路况段与病害路段,并对两类沥青顶面的指标进行测定,比如弯沉代表值、弯沉平均值等。若在病害路段,弯沉值小于良好路况实测值,需根据路面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注浆孔位。待处置之后,同样需要检测路面弯沉指标,直至满足设计要求[4]。
4.2 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体系
需结合公路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体系,对养护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养护工作逐一落实。要采用先进的养护技术与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养护管理质量。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选择质量过硬的材料与性能完善的设备,聘用专业的养护人员,使公路养护工作顺利开展。施工单位需结合相应的标准设置养护路段标志,派遣专业人员管理,负责协调和指挥工作,保证养护工程顺利进行,提高行车安全性。若不允许车辆通行某一路段,就要设置临时便道,保证便道安全。
4.3 裂缝处理技术
在农村地区修建公路路面后,将修建好的路面投入交通运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根据调查可以发现,裂缝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干、缩、动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沒有对基本结构造成影响。如果路面出现纵横裂缝的情况,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封闭交通,并且将有效的处理手段加入其中,避免裂缝问题更加严重,同时也能避免雨水在堆积后,通过裂缝逐渐渗入基层当中来,使得基层受到破坏。对裂缝进行处理时,应当对原有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作出优化,例如,利用热沥青灌缝,这时要求出现的裂缝宽度低于6 mm,并且使用专门的材料完成灌缝工作,避免水体再次渗透到裂缝当中来。当裂缝问题十分严重时,如果只采用一种方式去修补裂缝,必然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地开展面层修补工作。根据施工经验,我国北方地区应当在5月份开展路面裂缝修补工作,因为这个时候路基情况十分稳定,同时也能取得最为理想的效果[5]。
4.4 微表处养护施工要点(养护有多种措施,轻度中度重度有不同的养护措施)
微表处养护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此项养护施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施工工期比较短,能够实现短时间开放交通目标。(2)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公路路面的抗滑性能与抗磨耗性能,对路面车辙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3)能够防止沥青路面出现大面积变形,确保道路排水更加通畅。因为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强度较低,故此项养护施工技术较为广泛,在具体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重点检查各项材料质量,例如,检查乳化沥青与矿物填料质量是否满足规定标准要求,在具体养护施工期间,要认真按配合比进行施工,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效果。(2)合理控制沥青路面的湿度,沥青路面湿度不宜超过50%,沥青路面微表处养护施工结束后,需要间隔1 h,方可开放交通,不断提高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5 结束语
沥青路面具有行车舒适、路面平整、维修方便等特点,因此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持续增加,在车辆荷载和气温变化等影响下,很多路面出现了病害问题,为此,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取养护施工方法,改善路面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杨瑞雪,朱珂.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养护施工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1(7):147-148.
[2]张鑫.浅析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
2021(4):153+155.
[3]陈学敏.刍议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养护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10):51+53.
[4]马如军.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养护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6+38.
[5]陈馨.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养护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