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法定数字货币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未来国际标准的研制进程将加快。推动以法定数字货币为核心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互联互通和规范引领作用,以完善的标准体系支持构建高效稳健的法定数字货币运行机制,助力数字人民币发展行稳致远。
法定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数字经济平稳运行、提高货币和支付体系运行效率、提升普惠金融水平的基础性工具。《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表示,要以开放和包容方式探讨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和原则。
推动以法定数字货币为核心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互联互通和规范引领作用,以完善的标准体系支持构建高效稳健的法定数字货币运行机制,助力数字人民币发展行稳致远。
国际金融组织和主要国家初步形成法定数字货币建设共识
近年来,全球多数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从观望向实践转变,美联储、欧央行也计划2021年推出数字美元、数字欧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20年发布的一项调查,全球超过80%的央行正在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试验和开发工作,围绕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思路、底层技术、应用场景以及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积极探讨法定数字货币的实现路径、具体规则和标准。
2020年10月,国际清算银行联合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瑞士、瑞典和日本的中央银行发布《央行数字货币:基础原则与核心特性》(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nd Core Features),提出央行数字货币应在工具层面拥有可转换性、便利性、易用性和低成本等特征,在底层系统上具有安全、即时结算、高弹性、高可用性、高吞吐量、可扩展性、互操作性、灵活性及高适应性等特征,在机制安排上具有稳健的法律框架和标准体系,确保基础设施和参与机构在提供央行数字货币的转移、存储和托管等服务中遵守严格的监管标准。可以预见的是,在上述原则和特性的基础上,有关国际组织和经济体将围绕法定数字货币的功能和技术特性制定一系列标准。
随着法定数字货币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未来国际标准的研制进程将加快。2020年12月,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央行数字货币设计选擇与货币国际化影响》(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Design Choices, and Impacts on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文章中指出,处于研发优势地位的国家未来将在央行数字货币跨境使用中具有较大的标准话语权,各国央行应在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过程中做好权衡,在制定国际标准过程中兼顾国家利益。事实上,一些央行已经就法定数字货币标准提出了若干建议,比如加拿大央行在2020年6月发表的《央行数字货币的安全》(Security of a CBDC)中指出,中央银行在制定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标准时可参考PCI-DSS(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第三方支付行业数据安全标准)、EMV(Europay MasterCard Visa,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和GlobalPlatform(全球平台组织)等当前用于支付系统安全的标准。日本央行在202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方案》(The Bank of Japan's Approach to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中提出,将完善央行数字货币规则机制,包括研究央行与支付服务商的职责分工安排,央行数字货币发行量、持有量和利率等经济机制,终端用户信息处理和隐私保护,信息系统相关标准规范等。
国际标准组织积极推进数字货币标准研制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框架下,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安全分委会(TC68/SC2)于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安全特别工作组,开展数字货币安全相关的标准研究,围绕数字货币安全的目标、数字现金及其使用、数字货币与现有货币的兑换、安全技术和密码学及其他安全机制、硬件平台和安全防护等方面提出标准研制方向,并提出数字货币安全目标应包含完整性、可认证、可追踪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2018年TC68进一步组建了数字货币安全工作组,召集人和秘书由美国专家担任,成员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目前,工作组正在编制数字货币安全方面的技术规范,为法定数字货币和私人加密货币提供规范化的术语、概念以及安全架构指南。根据工作组设想,安全框架包括三个层次、五个领域,三个层次分为安全目标、安全模型和安全体系架构(包括数字货币系统发行和操作的组件、接口和协议等),五个领域包括数字货币在移动钱包中的发行和加载、数字货币转移、数字补偿货币、防止丢失和损害的加密密钥、数字资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此外,2020年9月年会期间,ISO/TC68决议将组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组,负责研究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在跨境结算领域的应用情况。
在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ITU)框架下,2017年ITU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就法定数字货币的需求、安全性、监管、私人数字货币、数字普惠金融以及标准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工作已于2019年结束,围绕法定数字货币的术语定义、参考架构及用例、安全防护、监管挑战及风险等方面形成多项研究成果,为推动法定数字货币从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实际应用提供了实用指导。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及标准建设稳步推进
我国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整体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4年,人民银行成立专门团队,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7年,组织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研发。2019年,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2020年,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测试。
在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研发之初,人民银行就高度重视标准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工作机制。2018年1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金标委)组织成立法定数字货币标准专项工作组,由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担任组长单位,负责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与编制,从机制上保障我国在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方面的优势和影响力,并为相关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央行提供有益借鉴。二是初步形成法定数字货币标准框架。在充分结合法定数字货币理论研究和开发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标准体系架构,涵盖业务操作、互联、钱包、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有力增强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工作的顶层设计,为建设完善健康的法定数字货币生态体系提供坚实的标准基础。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建设进程。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组织框架下的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在ISO/TC68数字货币安全标准、数字令牌标识等工作组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并担任ITU-T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副主席和生态系统与参考架构工作组组长。同时,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标准与国际接轨,在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中积极采用ISO 20022、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等国际通行的报文和数据标识标准,为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快速對接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做好技术支撑,更好地提升法定数字货币系统和各相关机构数字货币系统的兼容性和国际化水平。
下一步,围绕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建设,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根据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实际需要,持续完善法定数字货币标准体系,围绕业务操作、互联互通、安全等领域不断加强优化标准供给,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更好支持法定数字货币制度设计和关键技术的探索、研究与应用。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业标准体系框架,加快金融数据、信息交换、金融信息安全保护、金融科技等基础通用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加强安全芯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技术与法定数字货币相结合的创新研究,为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提供良好的技术标准环境,拓展法定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和生态体系,助力法定数字货币稳妥发展。
二是做好标准与相关法律规则的支撑衔接。随着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框架不断健全,要做好标准与相关法律规则的支撑和衔接,将法定数字货币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则等制度安排细化成金融标准,畅通监管规则援引金融标准的渠道。强化标准在法律法规等制度执行中的作用,更好支持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研究、测试、试点、评估和风险防范,在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应用等方面,要强化标准对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以及客户信息调查(Know Your Customer,简称KYC)等一系列监管要求的支撑。
三是更加深入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国际标准研制。加强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标准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跟踪研究,以开放包容的方式参与法定数字货币相关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增强我国在相关标准上的国际贡献度。在充分考虑我国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借鉴采用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提高数字人民币相关基础设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水平,提升业务系统与国际同业系统进行直通的能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在国际上的应用提供便利,更好支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李伟为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文编辑/谢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