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来华
摘要:水稻病虫害的频发,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直接降低稻民的经济收入。新时期,为稳定稻米市场,确保水稻高产优产,做好病虫害防治最为重要和关键。文下分析影响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因素,以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为出发点,就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措施,分别自多推广非化学药剂防治、推广使用生物制药替代化学药剂为论述出发点进行概述,为保障稻米生产安全,确保稻米产出质量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防治效率
0 引言
水稻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稳产对稳定国内粮食安全举足轻重。这些年,随水稻种植规模的扩大,病虫害问题频发,严重威胁水稻产量和品质。当前,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治,着力于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对稳定水稻产量,推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 影响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因素
2.1 早期控病虫害意识差
个别稻农错误的认为,前期通过增加分蘖,能弥补当前病虫害的危害程度。病虫害防治思想保守,前期轻防,久而久之,导致后期病虫害肆虐严重,一旦爆险情处理难上加难,使病虫害防治呈现复杂化。
2.2 综合性控病理念较差
当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稻民更多依赖化学药剂。由此,一旦出现病虫害疫情,喷施化学药剂成为首选。而实际上,只要是药防,难免会形成药物残留,对人体就有危害。由此,这种方法往往是不可取的。而实际上,早期遴选耐抗品种、加强水田管理、推广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往往较化学防治效果要来得好很多,更值得我们去推广实践。
3 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因素,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措施,一方面要增强水稻病虫害日常防治意识,另一方面应综合多种防治措施,达到联防联治,以确保防控效果。
3.1 多推广非化学药剂防治
3.1.1 选栽耐抗品种
针对本地多见流行病虫害种类,选种相应耐抗的水稻品种。遴选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减少高易感水稻品种的覆盖面。
3.1.2 加强农艺管理
前期种子处理,播种前,以药物浸种,降低病虫害威胁。翻耕灌水,螟虫化蛹抗逆性差,就此,越冬代螟虫化蛹时,对闲田统一深翻,灌深水,至少1周,能大大降低虫源基数。
改善肥水条件,平衡施肥,满足水稻生长不同期营养。建议适时晒田,合理用氮肥,禁重施、偏施、迟施,适量增加磷钾肥,以增强水稻抗逆性。合理灌溉,推广薄露灌溉、干湿交替灌溉等水浆管理,合理灌溉,以增强水稻耐抗性,改善水稻小气候环境。
3.1.3 改善稻田环境
田埂处,多留草,培育益虫栖息地。多种植大豆、芝麻、波斯菊等显花植物,保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道路两边,多栽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降低二化螟、螟虫等基数。
3.1.4 多用性诱剂
多用性诱剂,以干扰交配,控制虫害基数。具体方法,越冬代二螟、大螟始蛾期,用性诱剂。使用诱芯、飞蛾诱捕器,有效期60d以上。放置密度,每亩1个,高度以底部距地面80cm左右适宜。
3.1.5 多用赤眼蜂控虫害
虫害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2~3次。间隔3~5d,用1次。每次放蜂量,在1万头/667m2。设置
5~8个/667m2放蜂点,放蜂高度以高出植株顶端5~20cm为最佳。
3.1.6 推广稻鸭共育模式
水稻分蘖初期,稻田中放育3周的鸭苗,每667㎡用20~30只。待到水稻齐穗时,收鸭苗。鸭群在稻田活动,通过取食降低虫害、杂草等的为害。
3.1.7 尝试物理阻隔
育秧期,用防虫网20~40目或无纺布20g/m2,全程覆盖,以控制稻飞虱,降低病毒病感染几率。3还可以用电流、光谱等,直接驱赶、诱杀会虫害。或者,尝试播种前,温水浸种,均有利于病虫害防治。
3.2 推广使用生物制药替代化学药剂
优先使用生物药剂替代化学药剂,以降低药物残留,增强药物耐抗性,提升用药防控的效果。防治二化螟、大螟,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防治稻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噻虫嗪(不选用吡蚜酮,延缓其抗性发展);喷雾选用金龟子绿僵菌、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防治稻纵卷叶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丙硫唑等化学药剂。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采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A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预防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噻霉酮、噻唑锌。预防病毒病,选用毒氟磷、宁南霉素。
生物制剂使用期间,注意的问题:
(1)用昆虫信息素诱杀,建议大规模连片施用。
(2)施用生物制剂,建议提前使用,以保证用药药效。
(3)有生态种养区,或者临近桑养区,务必谨慎施用农药。在水稻敏感期,比如扬花期,要谨慎用新烟碱类灭虫剂——吡虫啉、啶虫脒等等,以免影响授粉昆虫的活动。在破口抽穗期,谨慎施用三唑类杀菌剂,降低病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禁长期、单一用某一药剂,尝试不同药理药剂混用。规范用药规程,严格用药间隔期,降低稻米药物残留。多用高含量单一药剂,禁用低含量复配药剂。慎用含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以免影响稻米品質。
参考文献
[1] 吴建明.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防止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8(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