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维 田小飞
摘要:本文分析了病虫害出现的原因,并对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的防治手段,积极的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
1 林木出现病虫害的原因分析
1.1 人工林易受病虫害的影响
人工营造的林区中生态环境较为薄弱,其中的树种比较少,很多动植物因为缺少天敌,肆意的生长和繁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果这个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可能会造成林木的枯萎,这类林区的病虫害问题较为严峻。
1.2 人为因素导致病虫害扩散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之前人们无法企及的地区都能够到达。人们在过程中,一些有意或者是无意的举措都会对之前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比如说开采原始森林等,人为的举措影响病虫害的出现和繁衍,任意的移植植物也会造成病虫害的传播,比如说之前的白蛾事件,从美国到中国的白蛾因为没有天敌,肆意繁衍,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 侵害林木的种类
2.1 生理性侵害
之所以出现这种侵害主要是因为土地中缺少植物生长的养分,因为养分不足造成了病变,需要实时观察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的变化,并及时的补充就能够减少病害的出现。
2.2 传染性侵害
这种侵害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引起的,会造成树的表层出现了溃烂的迹象。
2.3 病虫害
一类是根本受害,对林木造成的伤害的害虫基本都是在土壤内部生存,这种害虫会在植物的根本寄生,造成植物的死亡;另一种是对枝干进行伤害,这种害虫的生长和枝干受外力造成的损伤有着直接联系,大风和恶劣的天气下,树枝折断,病虫害就进入到林木内部,对其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3 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3.1 根腐病
之所以会出现根腐病是因为林木被腐蚀之后,没有及时的补充水分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枝叶变黄枯萎,最终死亡,主要出现在每年的四月份,树木处于幼株阶段也很容易出现这一病害,这一病害的出现是和当地的土壤有关。
防治手段:初期可以移植,或者是讲瑞毒素具有较好效果的药物注入到根部,平时也要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发现病害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
3.2 蚜虫病
主要发生在三月,四月份开始进入到高发阶段,主要是蚜虫在树梢和嫩芽的位置留下了卵,在发病之后,植物会变黄,然后枯萎,如果这一虫害不能及时处理,会造成林木的死亡。
防治手段:在入冬之前,对枝干进行修剪,有蚜虫卵的树枝及时的剪掉,在春天在嫩芽上喷洒一定剂量的吡虫啉。
3.3 叶枯病
初期,植物的叶子上会产生黄绿色的小点,随着斑点的严重,症状会加重,颜色也会越来越深,变成紫色,最终变成黑色。
防治手段:选择植株时,要尽可能的挑选抗病性能强的品種,在幼苗期,就要合理的使用药物,已经感染的植株,要及时修剪。
3.4 蚧壳虫
这种病害较为常见,通常情况下,一年会出现几次,特别是在通风效果不佳、光照条件差的位置很容易发生,发病之后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林木的死亡。
防治手段:平时要加强养护,如果出现病害需要做好通风,通过剪枝和患病处喷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4 林业病虫害防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点
4.1 加强病虫害的预防
做好监测工作是可以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就能及时发现的,初期及时的制止能够将伤害降到最低,从源头上管控,尽快将观察的结果上报给上级,在确诊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其进一步的伤害。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要有一定的工作热情,在选择员工上,要尽可能的选择有经验且有责任心的,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够在短时间里做出科学的判断,节省时间,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留下了珍贵的参考数据。
4.2 选择科学的防治手段
首先,需要提升检测设备的科技水平,打破落后的监测水平的限制。在对林木进行有效的保护的前提下,做好植树造林的工作。合理的选择苗木,在管理时,可以采取集约的经营手段,这样就能够全方位的对病虫害问题进行监控,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力度,增加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研制出有效的预防药物。使用农药时,需要对其剂量等进行严格把控,尽可能的使用生物制剂,不要对生态平衡造成伤害。在林区要实时观察,创设良好的生态平衡系统,通过病虫的天敌限制病虫害的繁衍。
4.3 做好日常检疫
检疫工作是政策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的,在过程中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提升大众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在得到大众的支持之下,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从外地引进的幼苗需要加强检测,严格把关,不能引进有病虫害的林木。
5 结语
林业资源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采取针对性的手段,要将日常的养护工作落实到位,从多个方面着手,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张丽欣,张敬轩,郭朝阳.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