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浪
摘要:花生为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为了实现优质高产,有必要做好花生栽培管理工作。山东作为我国花生种植业的主要地区之一,近年来产值产量得到全面提升。但同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使该地区花生种植受到较大的影响,比如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使花生生长不利。因此,便需要加强花生栽培管理,为产值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发挥有效保障作用。本文从花生栽培技术的掌握、田间管理工作的强化、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落实三大方面对花生栽培管理要点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为花生栽培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价值建议。
关键词:花生栽培管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在我国山东地区花生种植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花生品种因素、土壤条件因素、温湿度因素及灌溉水因素等,使花生种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进一步导致花生难以健康生长,严重状况下会导致花生植株病死,使得花生产量锐减[1]。考虑到花生能够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需要加强花生栽培管理工作,明确要点,并严格落实。鉴于此,本文围绕“花生栽培管理三要点”进行分析探讨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 花生栽培技术的掌握要点
为了保证花生生产处于良好的环境,进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需掌握花生栽培技术。总结起来,主要的技术要点如下:
1.1 优选良种技术
为了实现优质高产,在花生栽培种植前,选择优良品种非常关键。需认识到的是,基于花生品种选取期间,需结合当地环境条件、种植需求等要素,确保选择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以山东烟台地区为例,种植出口大花生,重点选用花育22号、山花7号等符合传统出口大花生要求的品种。在油用大花生种植过程中,主要选用的品种包括:花育33号、25号、36号,山花9号、15号,青花7号、潍花8号等。种植小花生,重点选用花育32号、山花8号、青花6号等品种。这些花生品种主要的优势为产量丰富、出油率高、抗病害能力强等,能够使花生种植的质量、产量及效益得到有效保证。
1.2 整地施肥技术
冬前或早春化冻后对土壤深松或深耕,冬耕后早春顶凌耙耢或早春随耕随耙耢,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花生属于一类耐瘠薄作物,基于深耕施肥期间,需把基肥作为主要肥料,并添加适量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控释肥等,当然条件允许择优选择专用肥,以达到最优化的施肥效果。综合采取节水栽培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的方式,然后配合深松深耕、平整土地、“三沟配套”等耕地整地方法,使土壤蓄水容量得到有效扩大,并使径流降低,进一步促进自然降雨利用率的提升。
1.3 播种技术
抓好足墒播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单粒精播、浅播膜上覆土等播种环节中的关键增产技术,打好播种基础。对于花生作物,五月上中旬为最佳的播种时间,主要还是需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明确。如果土地表面5cm的温度比较稳定,大概维持在15℃,便可进行播种。当然,需按照机械播种作业规范流程严格执行,严格把控播种机调整及操作技能,使农机农艺充分融合,保证花生起垄、播种、施肥等农艺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使花生播种体现出规范、标准生产的特征。此外,如果播种情况下土壤过于干燥,那么需要基于播种前期做好浇水造墒作业。
2 田間管理工作的强化要点
在掌握花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需加强田间管理工作要点的掌握及实施,以此保证花生种植管理效率及质量的提高。具体要点如下:
2.1 放苗及补种管理要点
一方面,由于幼苗会逐步顶开土层,并显露出绿色枝苗,这个时候有必要把播种行上部位置的土壤撒到垄沟,让叶子可以显露出来。倘若幼苗难以自行将土层及地膜顶开,那么有必要采取人工措施将苗挖出来,基于齐苗之后,实施查苗操作;如果相邻的>2株的幼苗存在缺苗状态,则有必要尽早做好催芽补苗处理。此外,基于团棵期起,有必要将压至膜下的横卧枝适当挖出,然后基于开花之前,实施2次到3次的抠苗处理。
2.2 幼苗及防旱涝管理要点
一方面,处于幼苗期,花生会逐步形成花蕾,为了保证此时花生可以健康地生长,有必要加强地面部分控制,使幼苗茁壮成长,进一步使花生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基于苗期,需保持一定的干旱,让花生根系可以良好发育,进进一步增强植株的抗旱耐涝能力得;处于发育中期环节,由于花生所需水分量变大,所以需确保给水量充足。如果植株叶片基于中午前后时间段出现萎靡枯蔫的状况,则需及时补充水分;基于发育后期,若遭遇干旱,则需通过小水润灌的措施,使土壤维持湿润。除此之外,需确保花生田排水的通畅,从而保证雨季避免出现水泄不通等问题的发生。
2.3 追肥及培土除草管理要点
一方面,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压力灌溉系统的应用,把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在灌溉水当中溶解,以花生的水肥需求规律为依据,利用可控管道系统直接输送水肥到花生根部附近的土壤供给花生吸收,以此使灌水量及施肥量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促进水肥利用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基于封垄前期,可以基于两行花生植株间实施穿沟培土操作,让更多的果枝能够进入土中,使果实产量得到有效增加;对于出现徒长趋势的花生,可在盛花后期至结荚前期的生长最旺盛时期进行化控。当主茎高达到35cm、日增量超过1.5cm时,用花生超生宝20g/667m2,或烯效唑40~50g/667m2或壮饱安20~25g/667m2,加水35~40kg,进行叶面喷施。如第一次控制后15d左右株高达到45cm可再喷1次,收获期株高控制在50cm以内。喷施延缓剂要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和喷后遇雨,用量过大影响荚果发育,使果型变小、果壳变厚,叶片早衰、枯死,叶部病害亦有加重趋势,并注意适当减少每次化控药剂的用量。此外,基于果实成熟环节,可叶面采取120g/667m2的磷酸二氢钾,添加350g的尿素,然后添加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g,鎚40kg的清水,然后进行喷施作业,每间隔10d喷洒1次,以此使叶片的生长期得到有效延长。
3 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落实要点
针对花生常见病虫害,需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从而确保花生健康生长。总结起来,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3.1 病害防治要点
(1)叶斑病防治。基于花生种植期间,叶斑病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为了预防此病害的发生,需择优选取抗病害能力强的花生品种;并且,在高温潮湿的雨季环境,有必要做好防治作业,适量使用磷钾肥,保证花生营养的充足。基于花生收获时节,需处理好病残体及落叶;播种前,则需对堆放的花生秧垛进行合理处理,使病害侵染源有效杀灭。
(2)青枯病防治。青枯病,又称之为“青症”或者“死苗”,在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注意在雨后初晴环境,或者在开花前期,给予合理配比的农药进行洒;与此同时,基于种植期间,做好施肥作业,使用叶面肥及微量元素,让病害的发展能够有效控制。
(3)莖腐病及根腐病防治。考虑到茎腐病及根腐病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需落实科学轮作措施,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晒干后再朝土壤当中植入,且需保证种子的质量。若出现茎腐病,则需采取毒性及残留弱的农药喷洒;或通过农业防治方法的应用,对花生、小麦、水稻、玉米进行轮作,从而使重茬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控制。
3.2 虫害防治要点
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常见虫害较多,主要包括蚜虫、蛴螬及红蜘蛛等,这些虫害会导致叶片枯死。为了预防此类虫害的发生,需基于种植之前进行翻土作业,然后基于土壤当中将农药喷洒上,使虫害有效杀灭。同时,基于种植期间,加强检查,若有杂草,有必要及时进行清除及消毒处理。对于蚜虫,可以通过增加田间瓢虫数量的方式,让蚜虫的天敌得到有效保护,进而使虫害得到有效防治;或者使用毒性弱的农药,进行喷洒处理[2]。此外,在虫害防治过程中,需重视生态保护,可采取生物制剂、蕉斑镰刀菌等方法,使虫害得到有效防治。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花生栽培过程中,需掌握花生栽培技术,包括:优选良种技术、整地施肥技术以及播种技术等。与此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以此使花生栽培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效益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实现花生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段海洋,江南.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研究[J].农家参谋,2020(19):100,103.
[2] 王新红,王春燕,姜庭亮.山东花生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