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家很好奇人们在听到古诗时,大脑是如何感知诗词的韵律的。为此,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经验美学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上海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将人工智能和神经生理学相结合,观察人们在听古诗的过程中大脑的反应。
如果让人们听耳熟能详的古诗,从而测试大脑呈现出来的反映,难免会令人疑惑:这是人们自己的记忆,还是“听”出来的呢?于是,科学家们决定请人工智能(AI)来帮忙创造新的古诗绝句。他们将不同朝代的18000首绝句作为“学习”资料,让AI对这些信息加工处理,学习分析其中的结构,从而学会创作绝句。这样研究者只需要给出一个事先想好的题目或者主题,AI就可以根据这个主题扩充出一句又一句的诗句,进而写成“以假乱真”的新绝句。最终,研究者们得到了150首AI创作的绝句。
为了增加真实感,研究者将150首人工智能绝句与30首冷门真绝句混在一起。在听古诗的同时,研究人员利用脑磁图扫描仪全程监测人们听觉区域的脑部活动。
當人们听诗、读诗时,大脑会有什么反应?
AI学习了不同朝代的绝句,经过信息分析处理,从而产生了创造绝句的能力(绘图/熊一蓉)
不同的脑电波信号分别对应了古诗词的每个字、每一句和每首诗(绘图/熊一蓉)
研究者发现,无论是听真绝句还是人工智能绝句,人们脑中都会出现三个较强的脑电波信号。而这三个脑电波信号,正好分别对应了每个字、每一句和每首诗。
左下图中红线代表的脑电波频率最快,保持着每字一拍的节奏;蓝线代表的脑电波频率适中,保持着每句一拍的节奏;而绿线代表的脑电波相对较慢,每首诗只有一拍。
虽然这些Al写的古诗可能没有真正的唐诗宋词那样的意境,但由于我们对古诗文的丰富经验,大脑听到这些绝句,就自动进入“古诗文模式”了。
通过脑磁图扫描仪可以监测到人们听觉区域的脑部活动
读“脑”神器:脑磁图扫描仪
脑磁图扫描仪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脑功能无创探测仪器。脑内神经元放电时,变化的电流会激发产生微弱的磁场。脑磁图扫描仪能敏锐捕捉到这个磁场,实时展现出脑内神经活动的变化。
背诵偏差:大脑“掉进”韵律“陷阱”
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同一首绝句,人们再一次听到时,大脑对诗句的加工会明显加速。这说明当大脑对耳边响起的古诗较为熟悉时,就能更快地启动内置的古诗程序。
大脑对古诗词越熟悉,处理的速度越快(绘图/熊一蓉)
由此可见,古诗的朗朗上口并不仅仅是因为音韵和朗读的节奏,我们的大脑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脑显然能记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正是因为大脑自动理解了古诗的结构以及背后的韵律变化,它会根据之前的经验自动理解古诗,这就很容易“掉进”古诗韵律和节奏“陷阱”中,背诵出:“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听上去顺口,但实际是错误的诗句。
中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对古诗词接触得越多,大脑加工起来也就越娴熟。所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并不是一空话,要想写出好的诗句,还是得靠“读书破万卷”。
(责任编辑/高琳 美术编辑/李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