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一只藏野驴独自穿过山野。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碧水蓝天和广袤的草原。西藏不仅是“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摄影 程斌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水域中的高原裸鲤。高原裸鲤属于鲤科裸鲤属的一种鱼类。高原鱼类,俗名瓦氏裸鲤,中国特有物种。体长形,稍侧扁,头略大,吻钝圆,个别稍扁平。主要分布于西藏。 摄影 程斌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西藏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地不言,万物有灵,这片广袤高原的生态发展长久以来备受关注。
和平解放初期,中国科学院就派出专家学者对西藏生态、地质气象进行综合考察。1973年和2017年国家先后开展两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培育出了爱护生灵的特色生态文化。如今的西藏已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态环境权益不断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生态发展的蓝图也愈加清晰。
西藏自治区中部纳木错湖,扎西半岛。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从空中俯瞰流经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的拉鲁藏布江。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国家高度重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制度创新、筑牢科技文化支撑、加大生态建设投入,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截至2020年,西藏累计投入生态环境领域的资金达814亿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和“两江四河”流域绿化项目。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推进河湖长制,设立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1.48万名,实现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制度化。
昌都市丁青縣,布托湖国家湿地公园。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航拍林芝地区山脉。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札达土林。札达土林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札达县最著名的地貌风光区,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 摄影 程斌
阿里地区班公湖风景区。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西藏现有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8.75%。建立1个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5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禁面积达到4.8万公顷。2004年至2014年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9.24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0.07万公顷。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2.31%,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47%,湿地面积达到652.9万公顷。
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附近风景。此工程是为了解决墨脱公路在此遇到的长达8个月左右的大雪封山问题,隧道使季节性通车变为基本上全年通车。而且把原来路程缩短了26公里。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整体良好,雅鲁藏布江、纳木错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河达到Ⅰ类标准。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土壤处于自然本底状态。2020年PM10和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降低28.1%和37.5%,西藏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9.4%。
西藏日喀则,高山兀鹫。 摄影 程斌
西藏芒康,香鼬。 摄影 程斌
西藏山南,藏狐。 摄影 程斌
西藏布江达县,西藏猕猴。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西藏山南,白唇鹿。 摄影 程斌
西藏日喀则,白腰雪雀。 摄影 程斌
西藏先遣乡,金丝野牦牛。 摄影 贡觉群培
西藏日喀则,旱獭。 摄影 程斌
西藏羌塘无人区,西藏棕熊。 摄影 关山飞渡
西藏噶尔,藏原羚。 摄影 贡觉群培
近年来通过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黑颈鹤由不到3000只上升到8000多只,藏羚羊有约30万只。在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发现白颊猕猴等新物种5个,东歌林莺等中国新记录物种5个。第二次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巨柏稳步增加并得到有效保护。调查中发现桫椤、喜马拉雅红豆杉等21个物种的新分布点。
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多油村青稞农田。多油村是藏西高原上为数不多的以农业为主、被人们称为“阿里小江南”的自治区级生态村。得益于特殊的地理气候、较好的区位交通、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多油村积极开展地区级“生態文明第一村”建设。 摄影 贡觉群培
2020年9月1日,西藏当雄县,“90后”西藏小伙罗布仁青在他的“特殊”办公位置办公。办公位位于唐古拉山脉冰川上,海拔6000多米。仁青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水厂工作,承担起了守护原生态冰川水源的责任。为了方便定期监测冰川水源,仁青就在监测地附近搭了个“特殊”办公位,工位不用的时候,仁青就用帐篷遮罩工位。 视觉中国 供图
西藏将建设成为国家清洁能源接续基地。截至2020年,清洁能源已达到发电装机容量的89.09%。2015年至2020年底,累计外送清洁电力65亿千瓦时,大量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加快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固体废物监管,县级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34%,医疗废物实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2016年至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从50. 19%提高到96. 28%。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相继实施薪柴替代、厕所革命、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等项目,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建立起覆盖草原、森林、湿地、野生动物肇事等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19年至2020年,累计安排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2. 74亿元,支持选聘生态护林员7. 82万名,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31.82亿元,生态环境权益得到保障。持续开展“爱粮节约”活动和“光盘行动”,城乡居民节约用水用电意识显著增强,新能源电动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绿色生活正成为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