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准起草单位视角辨析标准化服务可行性*

2021-09-16 13:33王紫潇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1年13期
关键词:标准化单位标准

叶 凌,王紫潇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0 引言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国家质量基础(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 NQI)由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包括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共同构成(见图1)。其中,标准既是计量的依据,也是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的依据,可以说是国家质量基础的基础。

图1 国家质量基础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他在致第39届ISO大会贺信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标准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依据标准,开展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工作,共同夯实、筑强国家质量基础,可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科研院所(含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是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力军之一,为国家技术立法、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潜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各类法人主体,承担起了标准起草单位的重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相关工作取得成绩且持续进步的同时,仍需面对以下4个瓶颈问题。

1)标准竞争愈发激烈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品牌竞争延伸到了标准竞争,不少具备研发实力的企业更直接自己起草标准,改变了以往由公益性科研院所主编标准的传统单一模式。另一方面,与增加标准供给、纷争标准立项随之而来的,是潜藏着标准本身及起草单位的门槛要求降低,存在着竞争更加无序的风险。如此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标准的系统性和相对稳定性。

2)标准科研仍难衔接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专利技术写入标准,也是专利权人获利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我国科研项目中,专利和标准都是常见的主要预期成果。但受限于科研项目验收要求和标准编制流程,目前基本是科研项目立项后就着手申报和编制标准。待项目研发取得科研成果之时也是标准送审之日,二者的并行关系使得标准纳入科研成果及专利不足,也间接影响了标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3)标准经费渠道有限 单靠主管部门拨款的标准项目,往往捉襟见肘,需要主编单位自筹经费;尤其是“共编、共认、共用、共推”的团体标准,各单位共同出资编制无可厚非。放眼全球,不少国家的标准编制费用主要来自社团会费、标准及出版物销售收入等,资金在标准全生命期内做“大循环”;而我国大多是在标准编制期“小循环”里靠参编单位解决费用问题。一旦标准在编制环节就将营利属性优先于公益属性,则也有可能影响标准的民主性和权威性。

4)标准应用跟踪不够 目前,标准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标准申报立项后到报批发布前,是一个从主管部门来、回主管部门去的“小闭环”。此后的发行、宣贯、实施指导、效果后评估直至修订的标准全生命期内的“大闭环”,不仅整体工作相对薄弱,而且标准主编单位效力有限。其中缘由,既有管理体制原因,也有盈利和分配机制原因。权、责、利的不匹配,导致各方主体的能动性未得到更好激发,进而还将影响标准的实用性和服务性。

2 解决途径及发展定位

自2015年国家新一轮标准化工作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成为改革目标之一。标准化服务业是科技服务业的一部分,且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服务内容包括标准化战略咨询、标准技术内容和编制方法咨询、技术指标比对、标准符合性测试、标准实施咨询、标准实施评价、标准化管理流程再造等。标准化服务业打通标准编、推、用全过程,可望帮助相关标准起草单位(尤其是各类科研院所)围绕技术标准这一中心为进一步奠定形成4方面地位。

1)标准的主要起草者 随着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以往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起草单位还可开展更加多元的标准起草工作,包括起草国家全文强制性标准,支撑国家技术立法;起草国内热点或领先的各类团体标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潜力;起草适用于自身的企业标准之外还可为其他单位量身定制企业标准,提供技术开发咨询服务。

2)标准的技术管理者 在起草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还可结合行业领域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学协会等社会团体乃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申请设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汇聚和发动全行业或全专业相关法人主体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承担标准技术管理。

3)标准的实施推广者 随着标准供给数量的增加,尤其是团体标准的效力不足,通过推广和服务赢得市场认可更显重要。通常,标准实施推广手段包括出版配套指南、组织宣贯培训、提供解释咨询等;评估、公布标准技术水平和实施效果,积极参加行业组织活动及宣传奖励,游说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和潜在大客户,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广,也都是必要的。

4)标准的合格评定者 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是“三位一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实现取决于合格评定程序的执行。合格评定包括检测、检验、认证、认可4种类型,如能实现标准化与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要素的深度融合,将有望为行业客户提供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

3 可行业务及效益展望

基于既有的技术标准优势,相关标准起草单位(尤其是各类科研院所)可通过整合标准化服务资源、扩展服务范围、丰富业务类型,为各类客户提供多元一体的标准化服务,具体包括软件开发、合格评定、技术咨询等业务,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类型单位可开展的标准化服务优势业务

通过开展前述标准化服务,有望为标准起草单位创造技术、经济、管理、市场4方面的效益。

1)技术 ①借助标准相应的配套化出版、信息化工具、平台化培训、在线化咨询等系列服务,增强标准实施效果。②还可同步开展标准的应用后评估,并前向反馈至编制环节,进一步提升标准自身质量。③在标准编、推、用全程有更多机会促进科技成果(尤其是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科研与标准衔接配合更加有效。④标准化人员更多了解标准实施情况、增强实践经验、提升综合素质,由“体例规格严格、文字功夫到家”更为全面地成长为“标准严格、本领到家”。

2)经济 ①前述服务内容更加市场化,有助于标准团队收入更加多元化,标准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更高。②增高了标准的附加值,构建了与相关业务经营团队共创、共享、共赢的标准化服务业生态圈,单位整体盈利能力增加的同时也可保障标准经费投入。③挖掘盘活科技服务资源,拉动高技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3)管理 ①前述的标准效果前向反馈、标准人员创收赢利、单位全局调配标准收益和投入等,都将使得标准自身质量得到更全面的保障。②单位全局调配标准经费在其全生命期内的“大循环”,经营团队不再“拆东墙补西墙”,避免了团队内部产生矛盾。③标准自身质量及其实施效果的改善,增强和优化了标准有效供给,引领和保障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4)市场 ①借助提供包括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在内的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更大限度地发挥与提升标准起草单位的综合优势,而且还可巩固在标准规范、检验检测方面的双优势地位。②质量基础(quality infrastructure, QI)既是国家的也是区域乃至国际的,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只有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才能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更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4 结语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对于具有技术标准优势的标准起草单位(尤其是科研院所)自身而言,在新发展阶段牢牢把握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契机,借助现有优势地位和综合资源统筹,进一步拓展丰富标准化服务,既可强基固本,又能开枝散叶,可望实现自身发展。同时,对于所在领域而言,依托技术标准开展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也将筑强国家质量基础,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标准化单位标准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看错单位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