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雯 李亚琴
1.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儿科,湖北钟祥 431900;2.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Ⅲ,湖北钟祥 431900
脑动脉瘤是指因脑动脉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大而引起的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1]。介入栓塞术是脑动脉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获得良好的预后[2-3]。但是,部分脑动脉瘤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认识与了解,再加上围术期麻醉等,使得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4]。同伴参与式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方法,是将具有相同经历的一类人,经过科学、系统性培训,在一起分享观念、行为及信息等,实现健康目标,具有效果好、花费少等优点,亦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经济与文化适宜性[5]。但是,同伴参与式护理对脑动脉瘤栓塞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脑动脉瘤患者为对象,探讨同伴参与式护理在脑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9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栓塞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8~61岁,平均(47.98±4.53)岁;发病到入院间隔时间1~5 h,平均(2.59±0.47)h;体重指数(BMI)19~27 kg/m2,平均(23.29±3.21)kg/m2;病灶部位:前交通动脉瘤21例,后交通动脉瘤19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8例。观察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37~63岁,平均(47.73±4.56)岁;发病到入院间隔时间1~6 h,平均(2.61±0.49)h;BMI 20~27 kg/m2,平均(23.32±3.26)kg/m2;病灶部位:前交通动脉瘤19例,后交通动脉瘤2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9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动脉瘤诊断标准[6],均经手术组织检查确诊者;②所有患者均拟行栓塞治疗,且均可耐受者;③基线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认知水平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妊娠期哺乳期或认知水平异常者;②既往脑梗死、脑外伤史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③难以进行沟通、交流及量表调查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家属讲解脑动脉瘤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告知患者栓塞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案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提高患者配合度;加强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护理,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7]。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同伴参与式护理。(1)招募同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建立个人信息档案,搜集相同疾病患者,建立同伴小组(亦可为既往脑动脉康复患者),建立微信群,告知其建群的目的、护理效果及护理目的等,避免产生误解。(2)护理实施。①根据招募同伴的数量以1∶5的比例进行细分,积极引导患者建立同伴友谊;通过微信群进行沟通、交流,完成对患者的首次护理;积极引导同伴形成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氛围,树立榜样精神,激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每次干预15~20 min,连续完成7 d干预;②以自我管理经验作为谈论的重点与中心,积极鼓励、探讨病情,完成脑动脉瘤健康宣传教育,积极引导患者表达不良的情绪;加强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心理护士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由同伴进行相互监督、支持,协助患者进行自我剖析、分析压力,每次20 min;③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正确指导患者主动驾驭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加强护理质量监控,并由同伴支持者与心理医生以不定的形式不定期联系,及时反馈护理方案的落实情况,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7 d护理后对患者进行评估。
①患者医学应对方式、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ADL)评分。两组护理前、护理后7 d采用中文版《社会应对方式问卷》从面对、回避及屈服3个维度对患者医学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合计条目20个,采用0~4分5级评分法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越常使用该应对方式[8];采用ADL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9]。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记录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动脉瘤出血破裂及烟瘘发生率;两组护理后7 d采用《通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护理内容满意度进行调查,每项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10]。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医学应对方式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7 d,面对评分及ADL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7 d,面对评分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学应对方式及AD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医学应对方式及ADL评分比较(±s,分)
注:t1、P1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2、P2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 n 医学应对方式 ADL面对 回避 屈服观察组 48 护理前 16.09±4.32 15.98±3.11 13.53±2.15 69.98±5.72护理后7 d 25.32±5.49 11.12±2.69 8.43±2.11 87.82±7.93 t值 9.154 8.187 11.729 12.64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 48 治疗前 16.10±4.34 16.03±3.15 13.56±2.18 70.11±5.74治疗后7 d 19.78±4.73 13.98±3.10 10.39±3.21 79.87±6.41 t值 3.972 3.214 5.660 7.85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t1值 0.011 0.078 0.068 0.111 P1值 0.450 0.469 0.473 0.456 t2值 5.297 4.828 3.535 5.402 P2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护理后肺部感染、动脉瘤出血破裂及烟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护理内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及满意度比较[n(%)]
栓塞治疗是脑动脉瘤患者常用的治疗干预方法,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能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如护理不当将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近年来,同伴参与式护理在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干预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7 d,面对评分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同伴参与式护理能提高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恢复。同伴参与式护理是将相同经历的一类人,经科学、系统的培训、指导等,一起分享治疗信息、观念及行为,从而实现健康目标。通过同伴参与式护理地实施能减少医疗花费,其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经济与文化适宜性[12]。既往研究显示[13],人的精神状态、情绪及心理活动与机体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变化存在紧密的联系。脑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消极、焦虑与紧张等负面情绪[14]。而同伴参与式护理地实施则能让患者感同身受,改正对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错误认识,能充分了解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有直观的认识,可缓解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能充分发挥患者家属及社会的关系,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能促进患者康复[15]。同时,该护理方法能让患者感同身受,提高治疗信心,克服对于栓塞治疗的顾虑,通过相互学习、交流等,建立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16]。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肺部感染、动脉瘤出血破裂及烟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护理内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同伴参与式护理能降低脑动脉瘤患者栓塞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但是,本研究中亦存在诸多局限性,一方面纳入病例数较少、研究时间较短,还需要大样本量验证;另一方面,对患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时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需要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同伴参与式护理用于脑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中能提高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