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节日文化的探讨

2021-09-16 03:25:12
大众文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土著人中西传统节日

来 佳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6)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比如,西方国家的公民来华工作、观光旅游、进行商务贸易、学术交流等;在这种情况之下,西方国家相关的文化逐渐为我们中国人们所熟知。因此,我们中国人不出国门也能知道一些西方的节日文化,我们从中了解西方的节日文化,以此加强对世界的认识。当然,我们不能缺少对本国节日文化的研究。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有助于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全球的发展。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以一个怎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各国文化的异同?值得我们思考。

一、研究中西节日文化的意义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中西节日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维度去了解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形成以及特征。它将民俗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我们主张去了解传统节日的诞生,节庆的方式,背后的名族精神和意义,以此通过不同的中西节日了来解文化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对这些节日的理解和研究就很重要。出于对本国文化的自信,我们也要学会珍惜和保护好中国传统节日,学会分析和总结中西节日文化的不同之处,增强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研究西方节日文化是为了杜绝以自我为中心的侠义世界观,防止封闭的看待本国的节日文化,我们必须对其他国家节日文化有所了解;在传播我们的节日文化的同时,亦需要审视来自西方的不同节日文化。中国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举措,不仅促进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不同的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共存,使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在接触西方节日文化的同时,个别中国年轻人更青睐于西方的节日[1]。不难发现,近代节日的变化受到了西方社会和生活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形成了一种冲击。我们接触外来的节日文化时,不能忘却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应该坚定不移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在面对其他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一定要去其糟粕。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文化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受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西方节日的同时,忽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受到西方国家节日文化冲击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减少西方节日文化对我们传统节日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做出应对方案。我们必须清楚中西传统节日的特征差异,加强不同文化的学习。我们可以接纳优秀的外来节日文化,但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懂得筛选。通过研究西方国家传统节日意义和庆祝方式,做到更好地融入全球文化的大环境之中,更重要的是倡导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树立文化自信。我们需要重视自己的节日文化,这些都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二、西方节日的主要特征

一个国家的节日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年众多节庆中,大多数节日是在历史早期一代代传承下来,有的节日是因为历史文化原因延续至今。

从节日表现形式来看,不少重要的西方节日表达了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身边人的爱与感恩。比如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日和母亲节等。在西方社会看来,圣诞节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2],这种传统节日的影响力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春节。当圣诞节快要开始的时候,家人朋友会相互送节日的礼品,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开始开展与节日有关的产品促销活动。圣诞节期间,家人或朋友会相聚在一起,欢度幸福快乐的节日。小孩子也期盼节日,迫不及待的期待圣诞节的来临。佳节伊始,小朋友会在家等待圣诞老人给自己送上期待已久的礼物。当然,他们的期待基本能成为现实——都会得到礼物。

感恩节同样是西方非常重要的节日,是美国和加拿大独有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300多年前,一批从欧洲出发的最早期的移民来到了美国,人数大概是100多人,所有的移民经历了饥寒交迫的生活,后来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活了下来。感恩节是在美国早期历史开始的时候出现的节日,源起于从英国来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最早移民。这个节日受到美国人的欢迎,每次节日来临之时,人们会相聚在一起享用味美的火鸡,大家都会感恩他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美好生活。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前,这里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只有印第安土著人在蛮荒之地居住和活动。在那个时期的国际大环境下,英国一直是处于经济文化强大的国家行列,英国的专横制裁使得当时有一些人们对于英国国内的统治产生不满。最后,被迫无奈,他们打算乘坐五月花号轮船去寻求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的生活地方。当他们登陆那时还处于蛮荒地的美国大陆时,那里的土著人并没有攻击外来的英国移民,而是给予了帮助,热情地接待了那些移民。为了不让来自英国的移民受到饥饿之苦,土著人献上美味的火鸡。后来,这些早期到达美国的英国移民为了感谢这些土著人的帮助,故设定这个日子专门用来感恩来纪念帮助他们的土著人,他们要感谢在美洲大陆的土著人对于他们早期的恩情。因此,感恩节吃火鸡形成一种传统,流传至今。

母亲节,这个节日也是与感恩和爱有关的节日。母亲节定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西方人希望借这个节日来感恩母亲的爱;在这一天,人们会给自己母亲送一份礼物,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当然,除了母亲节,也有父亲节,据传是因为一位美国的女性倡导设立父亲节,因为她的父亲辛苦抚养着她们几个孩子,非常的艰辛。在她长大成人的之时,发起并建议公众设立了父亲节来表达对父亲的养育恩情。此后,规定了每年六月第三个星期六为父亲节。对亲人的感恩和爱是普世的价值观。

从西方传统的节日文化中,我们发现更多的特征是人们更愿意互动,体现为集体性和狂欢性,追求个性。比如德国慕尼黑啤酒节、西班牙斗牛节、西班牙有趣的西红柿节等,人们大多聚集在一起狂欢,通过一些独特的方式来庆祝节日,这也是西方人独立个性的一个体现。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特征

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家国情怀,历史源远流长。比如春节,这是中华民族最具影响力的节日,也是延续几千年的盛会。每当年末,人们不远万里赶往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家。家人团聚欢度新春佳节是年末里最幸福的事情,人们走亲访友恭贺新春,春节结束后,又迎来一年崭新的开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节日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亲情文化、集体的归宿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些节日和我们二十四节气、农业生产也有关联,古代中国属于农耕社会,比较关注农业的生产。如传统佳节-中秋节,八月被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正是在这个月的月中,所以也把这天也称为中秋。秋天还是丰收的季节,秋收刚结束,农民以此庆祝丰收。庆祝的方式丰富多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家人在一起赏月、享用月饼、放孔明灯、赏花和喝桂花酒等,人们还可以猜灯笼上的谜底,中秋节成为丰富多彩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节日文化流传至今。

中国节日体现了中国独有的和谐文化。我们过节总说吉利和温暖的话,祝福亲朋好友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等。避免讲不吉利的话,与吉利无关的事不去做。这些无不体现出中国的节日文化的和谐、乐观和积极向上,另外,也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喜庆文化。每年的元宵节到来之际,中国各地欢度的方式有游龙灯、舞狮、踩高跷、扭秧歌、敲打太平鼓之类的民俗演艺。遇到一些喜庆的节日,人们欢天喜地,舞龙舞狮;载歌载舞,见面笑脸相迎。对远道而来的朋友亲人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和凝聚的过程。表现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突显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团结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一直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有相应的礼仪,表现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之中,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有传承下来的礼仪。这些节庆礼仪是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体现,也是让心灵参与审美的过程。人们借助节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承节日所赋予的内涵和意义,各种民俗礼仪唤醒人们的内心,崇尚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如果传统节日缺少礼仪,那将失去民族凝聚力的,也无法产生人们的归属感。

四、中西方节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节日文化体现出价值观的不同,中国传统节日趋向于集体主义、和谐的文化价值观;而西方的节日追求自由,尊重个人价值,更多地体现了个人主义精神。之所以不同,是与不同的历史、国家的发展和传统文化底蕴息息相关。中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如以和为贵、尊老爱幼、重礼仪和长幼有序的家族观念,表现出对整体的考虑。中西节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产生差异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中西地理环境的差异使中西文化呈现不同特点[3]。由于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不同,大多为海洋型国家,受国土面积的限制,为了生存而倾向于向外扩展。因此,西方国家的人们爱冒险,崇尚个人的独立自由,在西方不少节庆里,不难发现西方人喜好色彩缤纷、个性十足的穿着打扮,这都是自由独立的精神体现。而中国是崇尚祖先的民族,中华民族从古到今都能自给自足,内陆国土面积广阔。这样的地理环境也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讲究和谐、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五、结语

每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习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一些传统节日保持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的节日并不为世人所知,只局限在某些小的地方。在挖掘和弘扬我国传统节日、现代节日精华的同时,尽可能地了解西方节日蕴含的文化信息以及它们折射出来的社会风貌[4]。面对中西不同的传统节日文化,我们时刻做到知己知彼。许多传统节日有与爱相关、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有的节日则是为了庆祝历史性的一刻。了解中西不同传统节日也是对我国和西方国家文化的解读,以此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培养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然,我们应时刻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待西方国家的节日,不忘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节日,时刻充满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土著人中西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艺术品鉴(2020年3期)2020-07-25 01:53:40
澳大利亚土著人发明的回力标
土著人不“土”
环球人物(2018年16期)2018-08-22 03:28:44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土著人的统治秘诀
廉政瞭望(2014年6期)2014-08-01 22:54:37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乐乐乐翻天
中西药物
祝您健康(1985年1期)1985-12-29 03: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