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昆伦
摘要:文物古建筑是国家历史文化的见证主体,且容易受到外界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对此,文物古建筑作为我国文化的发展载体,对其进行保护是全体公民应尽的责任。本文从消防安全管理角度,结合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以及其消防安全管理现状,提出有效保护我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建议。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文物古建筑经过历史时间的沉淀,一些古建筑主体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害。其中,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始终是文物古建筑的重点关注内容,切实提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文物古建筑出现火灾危险,也是保证我国文物能够继续发挥文化传播价值的基础性工作。
一、文物古建筑火灾危险的特点
(一)社会影响较大
我国文物古建筑较多,尤其是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较高的文物古建筑,如天坛、长城、故宫等,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建筑艺术与工艺的代表。这些文物古建筑除历史与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地域性象征等意义,如天安门等标志性古建筑物。从另一方面来说,文物古建筑承载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复制性特征,若发生火灾危险,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损失,文物古建筑自身所记录的历史信息也会丢失,社会影响巨大。
(二)自身特性导致易发生火灾危险
我国文物古建筑多数以木质为原材料,如杉木、松木等,木材用量甚多。且经过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客观影响,如风沙、暴雨等极端天气,人为因素影响等等,导致部分木材为主的建筑主体已经开始枯朽,质地松软。尤其是外部彩绘等增加了文物古建筑的易燃性,很容易引起火灾事故,且蔓延速度较快[1]。
(三)建筑布局紧凑,防火间距不合理
文物古建筑在设计布局上,往往采用庭院式或族群式,又或者依山傍水因地势所致,且缺少合理的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等必要的消防安全布局。若出现火灾危险性,则会产生严重的火灾蔓延问题,导致相邻建筑受损。且木材为主的古建筑燃烧较快,再加上多以旅游胜地为主,不利于人员疏散。
二、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消防设备设施不充足
因早期建筑消防设计及年代较远,多数文物古建筑在建设之初并未考虑到消防水源是否便捷,以及消防设备设施等建设情况。再加上文物古建筑风水与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常建筑在山水旁,且地处偏远,市政管网系统建设较为薄弱,这些现代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在文物古建筑建设中并未考虑其中。虽然因修缮会适当地增加消防设备设施,如建设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火灾报警系统等,但是保养维修不及时,导致消防安全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旦出现火灾危险,人员疏散问题及火灾灭火难度仍然很大。
(二)消防安全设计的缺失
文物古建筑一般是单体建筑所组成的组群形式,占据空间和建筑密度较大,其主要是当时的设计理念与用地规划所限制,常常比邻建造,如廊院或四合院的连体建筑。因建筑历史悠久,当时缺乏防火间距设计意识,很多建筑群还有居民生活、生产经营。外加因房屋使用而产生的配电系统等没有进行防火分隔,反而增加了火灾危险性。且部分地区开发当地旅游文化事业,文物古建筑周围产生的新建筑或其使用功能增加,但是消防安全管理没有跟上,容易成灾。
(三)消防安全管理缺乏有效性
消防安全管理层面上,文物古建筑因其管理责权划分等不清晰问题,导致部分主管部门因效益而允许进行民营使用,如门店、仓库等,线路老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现象,忽视消防安全管理,火源、电源、用水等缺乏严格的管理。并且文物古建筑人流量的增加,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与文物古建筑保护意识,公共场所的吸烟等行为,无疑增加了火灾危险性。若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其产生的损失是巨大且不可挽回的。
三、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一)加强消防安全配套设施
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应结合文物古建筑自身建造特点与情况,科学配套消防设备设施,如加装定量消火栓,配置灭火器,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针对建筑主体较大且流动人员较多的古建筑,可设置火灾探测器等,及时发现火灾险情及时扑救。且为了保证消防安全设备设施运行的有效性,室外可加增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而消防车辆无法进入到古建筑群周围,需要设置微型消防站等,能够保证第一时间灭火。文物古建筑消防薄弱部位,应消防安全管理需求,多配置些简易灭火装置。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短时間内遏制电气火灾危险,且根据消防需求来构建智慧消防系统,以此来全面提升文物古建筑的消防治理能力。
(二)提升管理人员消防意识
很多地方的文物古建筑建设于高山等偏远位置,因地理条件、交通运输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危险,立即依靠消防救援队伍消除险情是很有难度的。因此,不仅要完善基础消防设施,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扑救技能,在火灾发生初期能够对其及时控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若文物古建筑距离市中心不远处,则可以利用市政管网完善配套设施,保证灭火装置的使用功能与数量。按照消防管理规定,木材质或砖木结构的文物古建筑,应设计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但是其耗水量较大,并不适合破损程度大、年久失修的古建筑。可以对其配置细水雾灭火装置系统,发挥耗水量小、灭火速度快的特点,且不会对建筑产生巨大的损坏。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尽可能保留文物古建筑主体。
(三)积极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在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上,相关单位应落实安全评估、自主检查与隐患整改机制,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且向管理部门与安全责任人承诺管理职责,积极践行消防防治与化解火灾危险。一方面,相应部门或单位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应急演练,提升消防安全意识,促使主体单位能够自觉且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上级单位下派人员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发现火灾隐患限期整改。对于每一项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单位应予以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当地应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宣传工作,提升群众消防意识[2]。采取多种形式公开宣传,如利用广告牌、抖音视频、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向群众宣传安全疏散、灭火常识等,能够掌握基本的火灾初期扑救与应急疏散能力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古建筑承载着很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信息,其不可再生性决定其所具备的独特价值功能。对此,在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上,应从文物保护与历史传承性角度来做好此项工作。在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上,应从消防安全设施建设、应急处理两个方面展开工作,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源上的科学培养,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长线服务,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古建筑及其价值。与此同时,当面对火灾险情,需要将危害降到最低,避免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蒋彬彬.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1):112-113.
[2]赵建宜.文物古建筑主要消防安全风险及管理对策探讨[J].今日消防,2020,5(0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