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家泽 马玉银
摘 要: 在“1+X”证书制度试点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1+X”证书导向下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以扬州市职业大学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与过程,并从产业业态及技术需求调研、培养目标与规格及职业面向确定、课程体系构建、保障体系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新产业形势下基于“1+X”证书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内容,为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1+X”证书导向; 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高职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形势与必要性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1],提出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探索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以提高人才培养面向社会、面向行业发展的适应性,我国“1+X”证书制度由此启动。紧接着,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2],提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与“1+X”证书制度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同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3],要求促进书证融通,将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提出要强化课程思政、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组织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案,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4],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在推进“1+X”证书试点和实施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产业链条进一步扩展细分、产业技术跨界交融,市场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新形势迫切需要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的对接,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融合,对专业培养方案及其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重构,形成既符合国家专业标准、又契合产业需求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确保人才培养始终与节能环保产业人才需求、产业业态面向、具体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环保人才培养质量。
作為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和贯彻落实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基本依据。在“1+X”证书制度试点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1+X”证书导向下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扬州市职业大学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介绍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期能为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二、“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与过程
(一)“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
“1+X”证书制度强调“1”与“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机融合。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5]列出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给出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以及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这些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及课程标准编制提供了参考。同时,结合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办学定位、特色优势,面向节能环保产业的上、中、下游,从“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及设备”“环境管理与环保管家”“环境技术咨询”“环境污染监测评估与修复工程”“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中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内容扩充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面。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业废水处理工》[6]给出了工业废水处理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生产故障判断与处理、设备运行与维护、生产与质量管理等多要素,这些应充分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
在对接《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基础上,围绕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人才需求,召集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学生代表等组成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委员会,优化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吸收企业人才需求、核心技术技能、新技术工艺规范、岗位过程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理念与环境法治思维等要素,编制具有“1+X”证书导向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注重发挥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作用的同时,实现“1”与“X”的深度融合[7],使得培养的人才具备良好的素质素养。
(二)“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
加强政策研读和政校行企调研,分析最新专业发展形势、校准办学导向及目标定位;结合专业办学特色、优势资源、地方节能环保产业主要业态和岗位需求,确定今后拟申报试点的“X”证书种类。例如,污水处理职业技能、智能水厂运行与调控、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地表水(河湖库湾)水质监测,甚至是清洁生产及审核咨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大气环境监测治理与运行维护、企业环境管理与绿色生产、环保管家服务、环保设备营销与运行维护等方向的技能证书。有机地将技能证书纳入学生毕业条件的专业技能证书要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教学体系设计,通过在课程体系构建、具体课程设置、课程进度、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设计;在此基础上,对由“教”、“学”、“研”、“实习与就业创业”等组成的教育生态链进行初步架构,体现在人才培养实施的支撑要素中,为实现高素质技术应用型环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出顶层规划。
三、确定产业业态及技术需求
研读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剖析、对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具体地说,专业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学校所在城市扬州市“发展环保产业为未来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服务于所在省江苏省建设“美丽江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计划”和长江大保护“4+1”工程、“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以及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并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战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始终贯穿这一思想。紧接着,开展面向地方环保产业与行业企业、优秀毕业生、知名校友及专业办学标杆院校的多方调研,梳理需求、凝练经验、总结不足、挖掘潜力。经调研,节能环保产业主要业态有环境技术咨询、环境治理工程、环境监测预测、环境管理运营、环境综合研发、环境地理信息应用等,在技术需求上具有技术高端性、跨界性和服务前沿性特点。面向环境保护纵深推进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的产业细分、技术跨界新形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立足于岗位领域对人才的“高素质、懂理论、精技术、能迁移”要求[8],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学习能力培养,满足现代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四、确定培养目标、规格及职业面向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五育”(德智体美劳)并举,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工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能面向环境治理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人员、咨询服务人员、环境治理服务人员、环境监测服务人员等职业岗位群(表1),能够从事工艺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课程体系构建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主要是通识课程和活动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军事理论、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学语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职业素养),以及公共基础选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党史国史类、美育类),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英语与计算机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职业就业能力及创业创新素养、文化艺术修养和历史素养。
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10门课程,分别是高等数学、工程数学、VB程序设计、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工程制图、环境微生物、环境工程CAD、环境工程原理等,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基础技能,从而具备面向不同岗位领域进行迁移、纵深学习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包括8门课程,分别是环境监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等。专业拓展课程包括7门课程,分别是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清洁生产审核实务、电气控制及PLC、环境工程导论、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生态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目标及对应的职业技能详见表2。
六、保障体系设计
(一)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基于融合理念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整体规划。师资队伍在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方面应该具备专业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核心知识的梯度教师队伍,在专业能力结构上实现衔接与层次递进;师资队伍在专业实践经历上应配备密切对接节能环保产业需求,具备环境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及生态修复等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师;在人员结构上应建立数量比例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具有如下特征:以教学与培训融合为典型特征的职责搭配交叉融合;人员来自学校、政府、产业协会、环保企业,实现校政行企混编[9]。通过以上建设,使师资队伍围绕专业技术领域产品生产及技术开发、专业教学和行业生产实现双向交叉覆盖、融合,既满足了岗位工作任务实施需求,也能使队伍技术“保鲜”[10]。
(二)育训融合的教学资源
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资源条件进行了规划说明,要求专业从课程资源、实验实践资源两个方面进行建设。在课程资源方面,需要吸收最新信息化教学理念,建设一批满足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支撑专业信息化教学;建设一批新形态一体化、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将职业技能标准、企业工作场景、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内容。在实验实践资源方面,配置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和校外实践教学条件。校内一般因配置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与仿真等功能实验室;校外一般应建设具有给水处理工藝与设施、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与设施、环境工程设计与安装运维、环境监测、环境咨询、固废处理处置、烟气净化等项目工作内容的实训基地。
(三)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方案应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指导建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实现“1”与“X”的深度融合。
(四)多元评价与反馈
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在校和毕业)及全体管理人员、社会参与企业、相关单位或专家参与,多元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需要建立三个机制:
1. 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实现人才培养规格。
2. 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七、结语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进一步扩展细分,产业技术跨界交融。在“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背景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三对接”,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融合,确保人才培养始终与产业人才需求、产业业态面向、具体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环保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育改革研究及实践的重要课题。为此,应参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明确“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与过程,确定产业业态及技术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与规格及职业面向、构建课程体系、设计保障体系,进而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1”与“X”深度融合,增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适应性,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能够以“1+X”证书为导向,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高度匹配产业需求,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2-13)[2021-01-2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4-10)[2021-01-1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3] 教育部. 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 (2019-06-18)[2021-01-20]. http://www.moe.gov.cn/s78/A07/A07_sjhj/201906/t20190618_386346.html.
[4] 国务院.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21-03-05)[2021-03-05].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05/content_5590441.htm.
[5] 教育部.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环境保护类)[EB/OL]. (2019-07-30)[2021-01-18]. 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gzjxbz/gzjxbz_zyhjyaqdl/zyhjyaqdl_hjbhl/.
[6] 教育部.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环境保护类)[EB/OL]. (2019-07-30)[2021-01-18]. 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gzjxbz/gzjxbz_zyhjyaqdl/zyhjyaqdl_hjbhl/.
[7] 李壽冰. 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8] 鲍家泽,马玉银.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课程体系构建[J]. 职业技术,19(7):53-56.
[9] 李维春,易小军,王敏.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建设研究:基于35位教学团队成员的深度访谈[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78-82.
[10] 汤昕怡,徐胤莉. 组合校企混编团队 探索双师队伍建设新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3(9):48-49.